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中心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

城市中心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19游府新村街区声环境分布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图4-19游府新村街区三维噪声分布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综合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该类街区空间形态与声环境的一些分析结论:高密度的行列式比普通的行列式对进入街区内的噪声有更好的消解效果,但街区开发强度低,形态适用性不高。

城市中心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

案例——游府新村地块

游府新村地块位于新街口中心区小四环东侧,地块形状为矩形,地块用地规模为0.76 hm2,街区以低层建筑为主,建筑密度较高,达到58.9%,容积率为0.95,平均高度为6 m,地块主要用地职能为居住用地,地块处在游府新村街区的南侧,周边与一条城市道路相邻,南侧淮海路为城市支路,实测昼间车流量为400辆/h。

案例街区为低层高密度行列式的居住小区,建造年代久远,是中心区中较为少见的空间形态,建筑层数较低,排布紧密,南北建筑间距为5~6 m,行列式布局形成多条横向和纵向巷道。表4-19显示了软件模拟的游府新村地块平面声压级等值线图,图4-19为其三维噪声分布图。在地块总体层面,数据统计得出地块空间平均声压级(Lavg)为48.01 dB,达到了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限值要求,地块空间背景声压级(L90)为35.9 dB,地块内部整体较为安静。地块外部空间按空间层次可分为外围沿街空间、纵向巷道空间和横向巷道空间。在各类空间布置测点分析声压级水平,地块位于居住街区的南侧,南侧城市支路是地块主要交通噪声源,测点A位于支路一侧,其声压级数据为68 dB,建筑沿街界面距道路10 m,位于界面附近的测点B声压级数据为62 dB,宽度为5 m的纵向巷道空间垂直于道路,受直达声影响,处于巷道口的测点C距道路18 m,声压级数据为54 dB,已有一定幅度降低,内侧的测点D距道路30 m,声压级数据为47 dB。由于开口的狭小,直达声对巷道内部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同时横向巷道空间由于沿街建筑的遮挡受噪声影响较小,位于横向巷道空间内的测点E声压级数据为38 dB,再往里一层的横向巷道测点F声压级数据为36 dB。这类空间形态的高密度使得沿街界面围合度好且巷道空间小,能有较好的防噪声效果,然而就用地开发来说强度低而不经济,不适用于中心区的空间形态组织。

表4-19 游府新村街区声环境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4-19 游府新村街区三维噪声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综合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该类街区空间形态与声环境的一些分析结论:(www.xing528.com)

【结论17】高密度的行列式比普通的行列式对进入街区内的噪声有更好的消解效果,但街区开发强度低,形态适用性不高。

小结:将低强度街区各个案例的空间形态数据与声环境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展开分析。在基本空间形态指标方面,由于低强度街区在中心区内较为少见,案例地块均为完整街区的一部分,在用地规模上较小,在开发强度方面,案例地块容积率均在1左右,建筑密度方面各有不同,有满铺的达到58.9%,也有布局稀疏的仅仅为19.6%。

这些开发强度相近的街区由于空间形态和交通要素的影响其噪声环境有着不同的分布特点。表4-20列出了各案例街区指标数据,图4-20折线图显示了各个案例街区四项空间统计声压级的数值。总体来看,空间平均声压级的数值Lavg与空间背景声压级L50更为接近,代表街区外围高峰噪声值的L10数值各个案例较为接近。反映街区平均噪声水平的街区平均声压级Lavg和统计声压级L50方面,散点式布局的案例数值较高,说明该类形态对声环境的优化作用小,空间背景声压级方面,院落式与行列式的数值接近,低于散点式布局的数值,可见在开发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街区密度和围合度对声环境的优化有较大的作用。

表4-20 低强度案例街区指标数据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图4-20 低强度街区案例声环境指标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