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声甘州》:宋代柳屯田的婉约代表作

《八声甘州》:宋代柳屯田的婉约代表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成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出心潮的起伏不平。

《八声甘州》:宋代柳屯田的婉约代表作

柳 永

一、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娼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妓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妓的生活,并通晓乐律。成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载体。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词对秦观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的曲辞创作也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二、题解

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此词为思念家乡之作,反映出主人公羁旅失意的苦闷心情

三、原文

对潇潇暮雨酒江天1,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2,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3,苒苒物华休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5,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6?想佳人、妆楼颙望7,误几回、天际识归舟8,争知我9,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0

四、词语注释

1.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2.凄紧,一作“凄惨”。

3.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

4.苒(rǎn)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www.xing528.com)

5.渺邈(miǎo):遥远。

6.淹留:久留。

7.颙(yóng)望:凝望,一作“长望”。

8.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9.争:怎。

10.恁:如此,这般。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五、作品赏析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恨,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己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己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可见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显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出心潮的起伏不平。

思考与练习

本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什么感情?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