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国士兵的英勇牺牲:《大学语文》摘要

楚国士兵的英勇牺牲:《大学语文》摘要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殇,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这说明,楚国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

楚国士兵的英勇牺牲:《大学语文》摘要

一、题解

国殇》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这首诗歌是追悼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国殇,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二、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兮短兵接2。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骖殪兮右刃伤6。霾两轮兮挚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天时坠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身既死兮神以灵17,子魂魄兮为鬼雄18

三、词语注释

1.操:拿着。吴戈:战国吴国所产的一种戈,以锋利著名。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车错毂(gǔ):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车来往交错,穀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

5.凌:侵犯。躐(liè):践踏。行: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的两匹叫“骖”。殪(yì):倒地而死。右刃伤:右骖为兵刃所伤。

7.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通“埋”。絷:绊住。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鼓槌。

9.天时:天意。坠:通“怼”(duì),恨。威灵怒:神灵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www.xing528.com)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远:遥远。

13.挟(xié):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14.首身离:头和身子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

15.诚:果然是,诚然。武:战斗的能力。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18.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四、作品赏析

《国殇》是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祭歌。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期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本诗的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清代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时指出:“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

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先写楚国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国士兵的英勇顽强。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第二节写楚国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敌人疯狂而且残酷,楚国受创惨重,然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援玉枹兮击鸣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这说明,楚国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跃然纸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把这场战斗的悲惨结局归于命运和神灵。其实,真正的罪人是那些腐朽的贵族统治者。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感情凝重、真诚而沉痛。

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人物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人物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又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