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Lille)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首府和北部省省会,也是法国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临近比利时边界,2005年人口约为 16.6 万人。其还是亚麻纺织工业中心城市,除亚麻工业外,还有毛纺织、机器制造、化学、食品等工业,其南部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二战之后,法国经济复苏较快,里尔的工业生产和建设活动都很活跃,里尔、图尔宽和鲁贝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法国于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全国性区域规划,在里尔东部又建起了一个新城,这些城市相互联合构成了法国最大的城市联合体,成为法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图3-5)。
但从 20世纪 60年代末开始,一场经济危机席卷法国,整个加来海峡大区遭受到传统工业衰退的打击,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和纺织等传统产业不断萎缩。由于缺少发展新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和动力,里尔这个一度辉煌的工业中心,逐渐萧条了。
许多学者对里尔进行了讨论,包括布鲁内尔(Bruyelle,1994)、纽曼等( Newman et al,1995)、贝尔托利尼等(Bertoliniet al,1998)、贝尔托利尼(Bertolini,2000)、崔普(Trip,2008)。在经济上,作为法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里尔的优势产业包括纺织、服装加工及采矿业,由于煤炭和纺织行业的衰退,里尔遭受了经济危机的重创。在社会层面,由于经济的衰退,里尔的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居高不下,社会—空间的分割日趋严重。在空间上,里尔的系统性活力不足,老城的文化氛围也不够浓厚,需要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创造就业岗位,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为新的城市功能和活动提供物质空间更新,塑造邻里活力。当面临全面的、日趋衰败的命运时,里尔市开始积极寻找经济转型、发展第三产业的机遇。为了实现复兴里尔的目标,里尔城市规划研究所接受委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决定以城市规划为引领,运用空间战略作为里尔市及整个加来海峡大区摆脱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
图3-5 里尔站在欧洲高铁线路中的区位图
1986年,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共同签署协议,同意建设欧洲北部的高铁网络。通过高铁建设带动区域发展给里尔地区走出困境带来了曙光。里尔城市联合体(CUDL)的努力争取使两个大型建设活动——高铁系统(TGV)北部网(巴黎—里尔—布鲁塞尔)和英吉利海峡隧道连接里尔成功,里尔的区位优势显著得到提升,并成了联系法国至英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邻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里尔市及里尔地区开始复苏、活跃。
起初,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主张将 TGV 的车站设在里尔市南部的塞克林(Seclin),这样既可以节约建设成本,也可以缩短路程时间。为此,里尔市皮埃尔·莫鲁瓦(Pierre Mauroy)市长提出“不要让高速列车停在沙漠中”,并力主在里尔市中心设站。由于莫鲁瓦市长曾在 1981—1984年担任法国总理,凭借他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开发公司的推动,逐渐有多家银行以及地方商业机构给项目投资。后来,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得到了 8 亿法郎用于补偿其提高的建设成本和损失的利润,使其改变了初衷,把 TGV 车站移至里尔市中心。此外,在里尔市建站还面临着里尔地区其他城市的怀疑和反对。随着补偿金的逐步到位,以及多个大项目在其他城市的如期开展,反对声才渐渐平息。
同时担任里尔城市联合体主席的莫鲁瓦市长认为,必须使里尔所在的区域整体发展,其才能吸引足够的人流和投资,成为欧洲一线城市。在里尔城市联合体的努力下,鲁贝、图尔宽等多个城市政府达成协议,明确了多极化的发展原则,各地方政府共同支持里尔站的公共事务和项目投资。同时由里尔城市联合体提供帮助,将里尔的地铁线路延伸至鲁贝和图尔宽,使里尔带动这两地的城市更新。这个协议充分体现了同担风险、利益均沾的原则。里尔城市联合体的此项举措,不仅使里尔从 TGV 获得的发展机遇扩大到整个区域,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整体发展,而且,也使里尔的项目资金来源大大增加。
里尔的实践证明:车站的选址,一方面应打破高铁站点仅是“交通网络上的节点”的旧观念,应将车站选址与地区发展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应注重对既有条件的重视,在地区的整体中选择适宜的中心来发展。里尔市就是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经过多番争取,终于抓住了高铁发展的历史机遇,与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三个城市通过高铁相连,乘坐 TGV 列车从里尔到巴黎只需1小时,到布鲁塞尔25 分钟,到伦敦 2 小时。由此,巴黎、布鲁塞尔、伦敦这三个城市的经济活力直接辐射到里尔。在里尔地区,里尔与图尔宽、鲁贝及新城等相联合,构成了目前法国最大的城市联合体和法国第二大具有国际辐射力的都市圈、欧洲物流中心。
里尔市新建的高铁车站里尔欧洲站位于旧城边缘,是法国最大的省级火车站,服务于国际高铁线路。里尔原有的火车站里尔弗朗德站服务于通往巴黎的高铁系统(TGV)以及其他国内铁路。这两座车站之间的距离约为500m。这个交通枢纽实现了高铁、传统铁路、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的转换,地下铁、有轨电车以及公共汽车的换乘。TGV 与新旧车站、国际与国内、城际与城市内交通网络的良好接驳,使里尔一跃成为欧洲可达性最好的城市。高铁枢纽为里尔带来了周边半径300km 内约1 亿名的消费者。这让里尔在欧洲的重要性获得提升,成为法国北部边境的门户。里尔成为工业城市转向工商服务业城市的典范,不仅大大提高了其知名度,更成为欧洲区域的新节点(图3-6、图3-7 )。
在站点地区发展层面上,位于旧城边缘的这一选址极大地促进了里尔老城的更新,与服务业和商务经济相关的(包括办公、服务、购物、住房、文化等)多样性的城市项目开始实施,通过站点地区的开发促进了老城活力的提升;在空间上,通过“柯布西耶桥”的建设强调与老火车站、城市中心的联系;在景观上,在火车站台和站前广场之间设置了著名的“TGV 视窗”,以加强站点地区与老城之间的视觉联系;在功能设置上,站点地区与老城中心是互补错位发展而不是相互竞争。比如在商业业态上,站点地区面向年轻消费群体,大力发展折扣店。1995年,仅投入使用一年的里尔欧洲站的载客量为8000 人次/天,至1997年周末搭乘TGV的乘客达13500人次/天,该地区内的办公楼以仅是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三地租金的1/3 的低廉租金,使其在尚未投入使用前已拥有40%的预订率。从发展结果上来看,里尔在区域中的角色得到了加强,有效巩固了里尔城市联合体内的消费者,甚至吸引了比利时人前来消费,其影响甚至跨越了国界。站点地区在办公、文化、娱乐以及会议展览设施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为紧邻的里尔市老城中心带来了众多游客,保存完好的 19世纪工业城市风貌得以充分展示。(www.xing528.com)
图3-6 模型研究里尔欧洲站与城市的关系
图3-7 欧洲里尔与里尔站全景鸟瞰
在城市建设方面,在新旧两座车站之间的三角形空地上,拟通过建设一个商业中心来解决商业经济衰落的问题。里尔市政府聘请了荷兰建筑大师蕾姆·库哈斯(Rem Koolhass)于1988年规划设计了里尔欧洲站(Euralille)这一大型城市中心公建项目。这也是这位著名建筑师与传统城市肌理决裂,建立现代城市规划模式的重要代表作。这一庞大工程是里尔继TGV、英吉利海峡隧道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其目标是将里尔建设成为欧洲中心城市之一。它是一个极为宏大的工程,是服务于整个加来海峡大区的商务中心(图3-8)。
图3-8 里尔站与车站商业综合体
里尔欧洲站项目建成以来,商业活动十分繁荣。和里尔市中心的传统商业相比,里尔欧洲站地区的商业开发更时尚且更国际化,吸引了周边城市以及比利时等地的大量年轻消费者。
里尔欧洲站一期建成之后,各种公司就纷纷进驻。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包括联合利华、欧尚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进驻。巨大的客流同时带动了里尔欧洲站项目写字楼、购物中心和酒店等公共空间需求的增加,而商务发展又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当地的失业情况也有所改善。1996年,里尔欧洲站共有 2800 个就业岗位,其中2000 个是新增加的。至2001年,里尔欧洲站共提供了6500 个就业岗位,商业中心平均每年吸引1400 万名游客,会演中心则每年接待100 万人以上的来访者。里尔欧洲站的经济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其中,商业中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充分利用毗邻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吸引了远距离的顾客来此购物。一项名为“城市郊区转变为市中心的价值研究”的报告显示,该工程竣工后吸引了大量来自周边城市的年轻人。里尔欧洲站成为法国城市更新的一个样板,即便是反对者也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建设项目的优异之处。城市形象的改变使城市极大地受益,围绕建筑的论战也逐渐开始附和公众的观点,公认里尔欧洲站为城市带来了收益。
在里尔欧洲站一期项目成功的基础上,又迅速开发了里尔欧洲站二期及三期项目。里尔城市发展的重点逐渐由传统中心向枢纽节点转移。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里尔欧洲站已经成为一个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城市综合性门户,并在向“服务于整个海峡大区的商务中心”发展。在里尔城市的东南部,建起大学与科技新城,距离城市6km,地铁1 号线开通连接此新城。同时,用两条轨道交通连接东北部的两个工业卫星城——鲁贝(Roubaix)和图尔宽(Tourcoing),其距离里尔城市13km。里尔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