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到门”的全程出行时间计算是高铁时代出行新模式的重要依据。
在高铁时代,传统交通模式所承担的角色将发生转变,但它们与高铁并非总是竞争关系。如前所述,高铁在150—800km 的距离内最具优势,可以成为客运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传统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则承担150km 区间以内的客运和货运任务。高铁与航空运输联合可以为更远距离和国际航空的旅客提供密切的进出服务体系。
因此,在高铁影响下的新交通应该是一个整合的交通系统。这种整合的交通系统无论是对提高出行者的便捷程度,还是对提高高铁的运营效率,抑或是促进城市空间的整合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出行者而言,高铁只是众多交通工具之一,一个整合的交通系统将会提供一个快速、有效、便捷的“门到门”出行服务(Nijkamp et al,1991);对于包括高铁在内的各种交通运输市场而言,分工合作的整合的交通系统可以避免彼此之间的无序竞争,促进交通模式的合理分配,提高“门到门”出行新模式的运输效率。
一个整合的交通系统是要整合包括飞机、高铁、传统铁路、地铁、小汽车、自行车等在内的多种交通工具。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4000km。在“十二五”规划中这一数值将达到108000km(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1)。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146 个机场,在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将新增97 个机场(国家民航总局,2007)。同时,城市道路、地铁、轻轨以及快速公交系统(BRT)正在大量建设。将多种交通方式进行合理整合,不仅有利于高铁系统本身,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各种交通系统的综合效能。只有进行整合,才能形成一个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目的、多样化的“门到门”的交通出行新模式。
在这种整合的过程中,城市规划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首先,是体制与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及运营是分属于不同部委的行政管理机构。铁路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隶属于铁道部,从铁路选线、站点布局、站房设计、建设施工到运行管理都是独立的系统,与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及时和有效的衔接,这就形成了与城市发展的先天矛盾,而建成后的分立管理又加剧了这些矛盾的恶化。同样,航空业隶属于民航总局,高速公路则属于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则归城市地方政府部门。一个整合的交通系统,需要这些机构的有效合作,然而这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www.xing528.com)
2013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铁道部被撤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铁道部一分为三:一部分企业职能剥离出来,成立总公司;一部分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的部分职能,比如规划、政策、制定法规等,划给交通运输部;一部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专门成立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其次,是技术上的挑战。以高铁站点与机场的整合为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理念上这一交通枢纽综合了飞机、高铁、磁悬浮、城际大巴和其他交通方式。但是高铁站和机场之间相距700m,对于步行或者其他交通方式而言,这都是一个尴尬的距离。技术上很难达到整合的需求。
高铁与传统铁路的整合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绝大多数高铁是建设在高架系统上的全新体系,高铁站点与传统站点相距较远,站点之间如何连接也存在技术上的选择难题。在城市内部,“门到门”交通系统的不同交通工具的快速转换更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城市内部到达站点的时间不断拉长,对于个人出行而言,高铁时代“门到门”出行新模式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就高铁站点本身而言,设计时都会强调不同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是站点交通组织的设计原则,但是绝大多数高铁站点都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下如何实现无缝衔接也是规划与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再者,要保持这种整合的交通新体系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高铁客流量的增长是城市规划与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高铁的客流量是不断上升的。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情况也有所不同。在法国和日本,高铁的建设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践,而在德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客流量的增长并不是十分显著。从中国当前的运营情况来看,不同区域不同线路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京津城际、沪宁城际等铁路的客流量持续上升,这些线路的运力也常常饱和。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从2008年开通两年后,累计客流量为4096 万人,第二年发送旅客2226 万人,是第一年的1.19 倍。然而在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高铁的发展状况就不是很乐观。比如说郑西高铁,在有些时段列车上基本没有太多的旅客。
因此,城市规划中如何处理好高铁、航空、传统普通铁路、公路以及城市内部的地铁、公交等的相互综合关系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