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运气超好:别人拿下前蜀江山,他却来轻轻松松捡“落地桃子”,不费吹灰之力高踞西川节度使宝座;待他的后唐主子式微权弱之时,他拥兵自重,尽占两川,让朝廷不断为他加官晋爵,成异姓蜀王;他人心不足,还想天下一人,终于斗胆自立为后蜀皇帝。然而乐极生悲,他竟应了一个癞头和尚的预言:一登便倒,在位仅七个月便撒手人寰——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孟知祥。
孟知祥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县)人。据说他出生时天有异象,家里光芒如炬,邻居们都感到惊异。孟知祥的祖父孟察和父亲孟道都曾任州郡校;伯父孟方立官至邢洺节度使,叔父孟迁当过泽潞节度使。可见,其家世还是颇有背景。孟知祥年轻时也在郡衙门里当过小吏,应该读过些书,有些文化。他一定习过武,而且武艺还颇为高强,因为他二十来岁就被任命为太原衙内都指挥使。后来唐朝的晋王李克用驻扎在太原,见孟知祥长得颇为雄壮,武艺超群,于是十分赏识,便把自己的大女儿琼华长公主下嫁给他,并且让孟知祥担任他的亲卫军使。奇特的是,孟知祥有个妹妹孟氏,则嫁给了李克用的幼弟李克宁,生子李存瑰。这个辈分就不晓得咋个处理,这个关系就更复杂了。
当上晋王李克用的乘龙快婿,孟知祥无异于走上了一条飞黄腾达的红地毯。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嗣位晋王。这位比孟知祥小11岁的年轻晋王英武善战,对他这个大姐夫自然重用有加,让孟知祥多岗锻炼,先后任马步军教练使、岚州知州,后来又将他召回身边,任中门使。按照当时规制,各藩王的中门使,就相当于中央政府的枢密使,也就是最高军事长官。孟知祥长袖善舞,当得非常称职,在一系列的战役中为李存勖出谋划策,颇获赞赏。不过中门使虽然位高权重,却又是个高危岗位,前几任都因为一不小心,便被晋王砍了脑袋。绝顶聪明的孟知祥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便急流勇退,推荐哥们儿郭崇韬担任中门副使,自己辞去现职。晋王只好任命孟知祥为马步军都虞侯,也就是军中的监察执法官。孟知祥此举一石二鸟,既避免了灾祸,又让哥们儿升了官,做了人情。由此可见其情商之高,应变之能。
923年四月,李存勖灭掉后梁后在洛阳称帝,史称后唐庄宗,改元同光元年。他把太原改为北京,任命孟知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孟知祥一下蹿升为封疆大吏了。由此可见,庄宗对孟是颇为倚重。
不久,后唐庄宗李存勖接到外交官李严从蜀地回来的报告,声称前蜀主王衍荒淫奢侈,国防松弛,地富物丰,正好夺取。庄宗大喜,再放“烟幕”,派人入蜀缔结“友好条约”,让王衍傻傻地把边防军统统撤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命长子、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风烟滚滚地征讨前蜀。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枢密副使郭崇韬为都招讨使,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都参与军事。当时李继岌年幼,军务全部由副手郭崇韬决断。后唐军当时无十日之粮,幸而大军所到之处,前蜀各州镇都望风而降。后唐军至兴州,蜀将程奉琏不但以五百骑投降,而且还让自己的士兵维修栈道,让后唐军顺利迅速通过。只七十五天,前蜀皇帝王衍举国投降,后唐军几乎兵不血刃便占领前蜀。
后唐军在蜀地奏凯,孟知祥先前做的人情也就有了扎实的回报。郭崇韬伐蜀临行前,向后唐庄宗推荐孟知祥,作为平蜀后镇守西川的最佳人选。庄宗也认为孟知祥这个大姐夫是个绝对可以独当一面的能人,便一口答应。果然,前蜀灭亡后,后唐庄宗便立马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接到任命,孟知祥不由得心花怒放。他急忙赶往洛阳向庄宗谢恩辞行。李存勖隆重地接待了这位姐夫重臣,盛宴款待,美酒佳肴,乐舞齐备。二人皆为行伍出身,摆起龙门阵来,格外投机。待酒至半酣,庄宗突然对孟知祥道:“我听说郭崇韬有异心,你到成都后,把他给我杀了。”孟知祥大惊,却装着不动声色:“郭崇韬是国家有功之臣,恐怕不该杀呢。是不是等我到成都后再观察一下,如果他没有异心便将其送回洛阳。”见孟知祥这样说,庄宗也就默认了。
然而,无情的事实粉碎了孟知祥幼稚的善良。同光四年(926年)初,孟知祥抵达成都,他得到的第一个坏消息便是郭崇韬早已被冤杀!而郭崇韬被杀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更令孟知祥不寒而栗!
在李继岌、郭崇韬的伐蜀大军中,有位身份特殊的宦官,他就是后唐庄宗专门遣派的供奉官李从袭,其职责是监督中军。似乎宦官跟武官等外臣天生有仇,就像猫同老鼠一样从来就势不两立。李从袭等从来就讨厌憎恨郭崇韬。见魏王李继岌全部放权,由郭崇韬全权指挥军事,李从袭更是心头冒酸,愤愤不平。前蜀投降后,原来的前蜀高官为了保命,自王宗弼以下,都争着以珠宝、奇珍、美女奉献给郭崇韬父子。反而主帅魏王李继岌所得的东西,还大大逊于郭家父子,只不过是一些平常的马匹、束帛、痰盂、麈柄等。郭崇韬兵权在握,天天处理日常军政事务,大小官员都争相面见。所以郭崇韬的办公地点,日日门庭若市。相映成趣的是,魏王李继岌的都统府除了几位将军去问个早安外,几乎是门可罗雀。于是李从袭等便由妒生恨,由恨生怒。更让李从袭等忍无可忍的是,降官王宗弼居然带领一大拨蜀人求见李继岌,请留郭崇韬镇守蜀地。于是,李从袭等都跑到魏王面前说郭崇韬有谋反的想法,劝李继岌防备。李继岌虽然年轻,但也很会说话,他私下对郭崇韬说:“皇帝陛下非常倚重侍中您,朝廷的大事需要您协助处理,希望同您共商大计,一统天下,肯定不会让您这样的元老镇守在这蛮夷之地的。”
郭崇韬本人并没有留蜀镇守的意思,降官王宗弼等一批蜀人不过是一厢情愿,要不然郭就不会在伐蜀前向庄宗推荐孟知祥了。倘若郭真想留蜀,当时恐怕没人阻挡得了他,他也不会很快被谗言冤杀了。
但谗言往往比忠言飞得快。后唐庄宗听闻郭崇韬想留镇蜀中的流言蜚语,心头也十分不爽。他立即派遣宦官向延嗣入蜀催李继岌班师。向延嗣带着皇命来到成都,郭崇韬却不出城迎接;见面时,郭对向态度也不甚恭敬。向延嗣以钦差自居,见郭如此,不由心中大怒。李从袭等又私下给向延嗣打小报告,称郭崇韬心存不轨,恐怕会危及魏王李继岌的生命安全云云,一派危言耸听。向延嗣回到洛阳,把李从袭等人的意见向庄宗一一汇报。这可把李继岌的生母刘皇后给吓坏了,她在庄宗面前涕泗纵横,要庄宗千万保证李继岌的生命安全。庄宗听了向的报告半信半疑,觉得心里还不踏实,又派遣宦官马彦珪入蜀再探郭崇韬的究竟。这时,蜀中东西两川新定,孟知祥还没到任,一些盗贼趁乱啸聚山林。郭崇韬正遣任圜等分头招降,以免后患,因此没来得及立即班师回朝。马彦珪离开洛阳前,专门晋见刘皇后说:“臣认为,向延嗣所说蜀中之事恐怕已经难免发生,要制止这种事变,刻不容缓,怎么能等到往返三千里请示命令呢?”刘皇后把马彦珪的话告诉了庄宗。庄宗说:“那都是传言,并未得到证实,怎么能让我贸然下令诛杀大臣呢?”刘皇后见庄宗不肯下旨,便自行手书敕命,要马彦珪交给李继岌,让儿子杀了郭崇韬。
转眼到了同光四年(926年)正月,郭崇韬将各种军政事务处理完毕,决定留任圜守蜀,以待孟知祥前来上任。同时,郭崇韬择日班师。关键时刻,宦官马彦珪匆匆赶到成都,将刘皇后手书敕书展示给李继岌。李继岌倒还是个明白人,说:“现在大军即将班师,一切正常,我岂可作此负心事?”李从袭等哭着说:“现在有皇后密敕,魏王若不施行,将来如果让郭崇韬知道了,那我等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了!”李继岌又说:“没有皇上的诏书,难道仅凭皇后的敕书,就可以诛杀一个招讨使?”李从袭等又力争,李继岌最终只得同意。第二天一大早,李从袭以魏王、行营都统李继岌的名义召郭崇韬入府,李继岌不忍亲见郭被杀,便跑到楼上回避。郭崇韬毫无防备,从容登上台阶。李继岌的侍卫李环从旁突然袭击,用兵器击碎郭的头颅,顿时血染殿堂,屡立战功的堂堂招讨使郭崇韬含冤惨死。
得到郭崇韬被枉杀的惊天消息,孟知祥不由心生兔死狐悲之感。他强作镇静,接任成都尹和剑南西川节度使。他心里也暗暗感谢郭崇韬这位哥们儿的推荐,让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他开始感到一种放飞的自由。
不久,李继岌班师东归洛阳。先锋康延孝在中途反叛,攻破汉州。孟知祥派大将李仁罕会合任圜、董璋的部队前去镇压,俘杀康延孝,将其部将李肇、侯弘实等人收降麾下。
同年四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李继岌也在渭南遇害。李克用养子李嗣源被拥立为帝,是为后唐明宗,并将当年改元天成。孟知祥见天高皇帝远,逐渐萌生了据蜀称王的念头。通过这些年的亲身经历,他深刻意识到,手中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于是他竭力扩大兵力,训练士卒。又增设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由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亲信统率。
果然,没过多久,孟知祥就同“中央政府”为钱闹起了矛盾。在李继岌班师之前,孟知祥曾征收六百万缗犒军钱,但当时只用了四百万缗,还剩二百万缗。现任宰相任圜当时正在成都李继岌军中任职,对此事非常清楚。天成元年(926年)六月,新皇帝李嗣源加孟知祥侍中衔。任圜遂以太仆卿赵季良为三川制置使,管理两川赋税,同时催促孟知祥上缴剩余的二百万缗犒军钱。孟知祥认为这钱本来就是在西川地区征收的,犒军没用完理当留在地方,凭啥要上缴朝廷?大怒之下,不但不给钱,还把老朋友赵季良也扣留在成都。不过,这个举动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孟知祥若不把赵季良扣下,赵又如何向任圜交差呢?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厚道的君主,他本人就是被皇帝猜忌,又被下属逼迫而造反当上皇帝的,他深知各镇节度使们不被信任的苦恼。于是即位后,下令废除了中央向各道派驻监军的做法。而枢密使安重诲似乎有猎狗般的鼻子,从种种迹象中嗅到了孟知祥的割据意图,竟置唐明宗的命令而不顾,私自任命客省使李严为西川监军,企图加强对西川的控制。李严便是那个建议后唐庄宗伐灭前蜀的人,蜀地百姓当然对他恨之入骨。孟知祥知道后非常愤怒地说:“各地藩镇都废除了监军,唯独在我西川仍设监军,难道李严还想再立灭蜀之功?”于是,他亲率大军至边境迎接,以此示威,希望能吓退李严。但李严不为所动,始终神情自若。看来他也是上命难违,只好视死如归了。
天成二年(927年)正月,李严在孟知祥陪同下抵达成都,孟设宴招待。李严在席间出示诏书,要求孟知祥诛杀仍留在蜀地的前任监军焦彦宾。孟知祥立马翻脸,对李严厉声道:“如今各地藩镇都已废除监军,你凭什么到这里来?”他命客将王彦铢拿下李严,随即将其斩杀。这李严虽然“慷慨就义”,却只不过成了地方与中央斗争的一个牺牲品而已。后唐明宗得知此事,也只得打掉牙齿往肚里吞,因为理亏的一方在朝廷。明宗还派新任客省使李仁矩将孟知祥被扣留在的家属送到成都,以示恩德。这个回合,孟知祥又打赢了。这年四月,孟知祥奏请朝廷,以赵季良为西川节度副使,让他参与决断政务。他扣留赵季良的真实目的终于显现。
但此事并没有完结,孟知祥与朝廷的斗争还旷日持久。天成三年(928年),估计是在任圜和安重诲等人的怂恿下,后唐明宗降赵季良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团练使,并以何瓒接任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却隐匿制书,拒不发表,反而上书要求让赵季良留任。明宗驳回上书。孟知祥又派部将雷廷鲁前往洛阳向朝廷再三强求。后唐明宗被缠得无奈,最终只得答应孟知祥。对于朝廷的命令,孟知祥总是采取各种办法抵制。后来,后唐明宗命孟知祥出兵三峡,配合官军讨伐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孟知祥遂命部将毛重威率三千兵马屯戍夔州。不久,高季兴病逝,其子高从诲向后唐称臣。孟知祥便要求撤回夔州守军,但未获批准。孟知祥便想出一条妙计,让毛重威鼓动士兵哗变,自行溃散而回。这种“撒泼”式的狠招令后唐明宗是哭笑不得。
在经济上,孟知祥与朝廷也同样在缠斗。天成四年(929年),后唐明宗准备在洛阳南郊祭天,便派客省使李仁矩前往西川,向孟知祥索要一百万缗礼钱以助其盛。李仁矩上次亲自把孟知祥被扣在凤翔的家属送往成都,与孟知祥也算有点交情。但孟知祥认为这是朝廷要在经济上进行搜刮,借以拖困自己,于是装穷叫苦,软磨硬推,反正就是不肯出钱。可你孟知祥有小道理,朝廷更有大道理,见实在无法逃避,孟知祥只得打个对折,出了五十万缗。
后唐朝廷与孟知祥在军事上的斗争就更是剑拔弩张,一不小心便会“擦枪走火”。枢密使安重诲一直怀疑孟知祥有反叛之心,便任命一大批亲信将领分守两川治下各州,并以精兵充当他们的牙军,试图架空西川的孟知祥和东川的董璋。到了天成四年(929年),安重诲又任命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李仁矩为保宁军节度使、武虔裕为绵州刺史。武虔裕是安重诲的表兄,而李仁矩与东川节度使董璋宿怨颇深。这些举动发出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朝廷根本不信任孟与董,就是要派精兵强将监督他们。孟知祥与董璋如芒刺在背,忧惧不已,他们认为朝廷可能很快就要讨伐东西两川。
董璋本是朱温手下的人。后唐灭后梁后,董璋投了后唐。后来随从魏王李继岌和郭崇韬伐前蜀,是郭的得力助手,凡有军机,皆与参决。平蜀后,董璋因功封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天成初年(926年),加检校太傅,二年,又加同平章事。他有个儿子叫董光业,在朝廷里任宫苑使,常常拉拢朝臣,在皇帝面前为董璋美言。因此董璋还是很受重用,头衔为宰相级的节度使。但这次朝廷的所作所为使董璋感到,自己也逐渐失去了信任。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赶忙遣使向孟知祥为儿子求婚,希望与孟结成同盟。孟知祥当然乐于接受橄榄枝,听取了赵季良的意见,与董璋联姻缔盟,一同对抗朝廷。二人同时表奏,要求朝廷撤回夏鲁奇、李仁矩等人。后唐明宗也颇会打“太极”,一面将他们的要求束之高阁,一面又下诏抚慰二人。
长兴元年(930年)二月,后唐明宗在洛阳南郊祭天,加拜孟知祥为中书令,继续笼络。但到了当年夏天,明宗李嗣源便像后世的川剧变脸一般,突然下诏宣布裁减两川军队。董璋是个火爆脾气,前次因李仁矩事已对朝廷不满,这回又要裁减他的军队,分明就是要对自己动手了嘛!他闻诏大怒,也搞了个突然袭击,立马发兵生擒了绵州刺史武虔裕,并将其关在自己的衙署里。这个武虔裕是安重诲的心腹,抓了武无异于宣布与朝廷决裂。董璋也是条血性汉子,索性要干就干到底,九月,他又一举攻破阆州,擒杀了李仁矩,也算是了结一场宿怨。(www.xing528.com)
董璋知道得罪了朝廷,于是加强与孟知祥结盟,约定互相支援。孟知祥也心知肚明,自己只有与董璋同舟共济,才能保住现有的地盘,于是也举兵响应,公开亮出旗帜,与后唐开战。两大节度使公然反叛,再厚道的明宗李嗣源也不可能大度包容。他在枢密使安重诲的支持下,决定出兵讨伐。同年秋,明宗李嗣源下诏削夺董璋和孟知祥的所有官爵,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东川行营招讨使,率师讨伐东西二川,并将董璋之子宫苑使董光业斩于洛阳。
此时的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便是后来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做臭名昭著的“儿皇帝”那个历史小丑,他依靠契丹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当上后晋皇帝。此是后话。这次他奉命率军征讨东西二川,以夏鲁奇为副将,气势汹汹而来。孟知祥不愧是当过中门使有勇有谋的武将,他不慌不忙,运筹帷幄,主动三路出击:一路命李仁罕、张业、赵廷隐等人会合董璋,攻打遂州(今四川遂宁);一路派侯弘实助守东川;再一路令张武出兵三峡,攻打渝州(今重庆)。这些军事行动,意在剿灭朝廷在蜀地州郡的党羽,一统两川,消除内患,避免腹背受敌。
石敬瑭虽然后来为人们不齿,但当时还是不失为一员猛将。同年十一月,他率后唐大军攻破天险剑门关。董璋大惊失色,遣使飞马向西川告急求救。孟知祥忙派赵廷隐分兵援救。但后唐军攻破剑门后,却因粮草难以为继在剑州(今四川剑阁)止步不前,势同强弩之末。孟知祥闻讯大喜,告诉董璋不足为虑。十二月,西川军赵廷隐与石敬瑭在剑门展开大战,后勤供应不济的后唐军大败,元气大伤。后唐明宗闻报,只好命石敬瑭撤军回朝。不久,张武、袁彦超相继夺取渝州、黔州。
石敬瑭大败而归,遂州成了孤城。次年正月,李仁罕攻破遂州,夏鲁奇自杀身亡。孟知祥任命李仁罕为武信军留后,并让人拿着夏鲁奇的首级在官军阵前示众。石敬瑭撤军后,后唐的利州刺史李彦珂、夔州刺史安崇阮都弃城而逃。后唐明宗得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粮草供应不继,便为此责问安重诲。为了安抚孟知祥和董璋,保住后唐在两川的统治地位,明宗痛下杀手,将枢密使安重诲以离间孟知祥、董璋等人的罪名处以极刑。后唐明宗又将平时驻在京城洛阳的西川进奏官苏愿、进奉军将杜绍本遣回西川,安抚孟知祥,称其留在洛阳的家属都安然无恙;同时表示自己依然信任孟知祥,重用孟知祥。
孟知祥得知自己的家属平安无事,挑起这场大战的安重诲也已伏诛,便欲邀董璋一起向朝廷谢罪,修复与后唐明宗的君臣关系。但董璋却不同意,说:“孟公你的家属倒是安然无恙,而我的子孙却早已被杀,我为什么要谢罪?”孟知祥三次遣使劝说,都被其拒绝,最后派观察判官李昊前去晓以利害。董璋认为孟知祥这样做就是出卖了自己,盛怒之下对李昊出言不逊。李昊也拂袖而去,归来便劝孟知祥先下手为强,主动攻打董璋。
不过,还没等孟知祥下决心,性急的董璋就于长兴三年四月,率所部兵马万余人抢先袭击孟知祥,并攻破了汉州。既然董璋已经率先撕破了脸皮,孟知祥也不再有任何顾忌,遂亲率赵廷隐等人迎战,与董璋对阵于鸡距桥,并命东川降将招降董璋。董璋对孟知祥喊道:“事情已到这个地步,不能后悔了。哥们儿,咱就打吧!”他在士兵鼓噪下挥军出战,结果两军刚刚交手,偏将张守进便于阵前投降西川军。孟知祥大手一挥,大军齐出,杀得董璋军尸横遍野,全线溃退。
董璋败后,想让儿子董光嗣投降孟知祥,以保全家族。董光嗣哭道:“自古以来哪有儿子以杀死父亲来求活路的,我宁愿与您一起死。”父子一同逃走,仅以数十骑,奔回东川首府梓州(今四川三台)。此先,前陵州刺史王晖受董璋邀请,寓于东川。见董璋失败而归,王晖却恩将仇报率众袭击董璋,将其杀死,传首西川。董光嗣也自缢而死。孟知祥遂吞并东川,占据两川之地,但也没有再向朝廷请罪。
新任枢密使范延光听到董璋败死的消息,担心孟知祥一统两川后闹独立,便劝谏后唐明宗说:“孟知祥已经占据了两川,势力大增。陛下如果不屈意招抚,他恐怕不会自己归顺。”后唐明宗却蛮有把握地说:“孟知祥是我的老朋友,因为被人离间才到如今这个地步,我为什么要屈意呢?”于是便派孟知祥的外甥、供奉官李存瑰前去成都安抚。
后唐明宗的安抚让孟知祥感觉很爽,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与朝廷讨价还价的本钱,他当然不会错过良机。同年九月,李存瑰返回洛阳,奉上孟知祥的表文。文中在尊崇明宗之余,便是三条请求:一是授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张业、李肇五位节度留后为节度使;二是希望皇帝给予刺史以下官职的封授权;三是希望被授予蜀王的爵位。同时将他的夫人、福庆长公主已经病死的消息告知朝廷。后唐明宗为福庆长公主发丧,并以阁门使刘政恩为宣谕使,到西川宣谕抚慰。孟知祥也派遣将领朱滉前去洛阳朝见后唐明宗答谢。
见孟知祥态度谦恭,后唐明宗也十分开心。前面说过,他是个厚道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个十分大方的皇帝。他给予孟知祥的官爵甚至超出孟的想象。长兴四年(933年)二月,后唐明宗任命孟知祥一大串官位: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可以说是把现在的川、渝、贵、滇等全管完了。明宗还特派工部尚书卢文纪为钦差大臣,隆重册拜孟知祥为蜀王。赵季良等五人也都被拜为节度使。
孟知祥当上了蜀王,对他的“前任”王建还是颇为尊重。他下令维修王建墓,并禁止在墓上放牧和砍柴。他还对赵季良等感叹道:“如果王衍不是那么荒唐奢靡,疏于政事,又有贤良的大臣辅佐的话,李继岌哪里可能这么快就占领两川呢?”赵季良则回答得妙:“这也是天命使然,王衍不倒,君何以兴呢?”这个马屁拍得孟知祥都乐到心尖上了。
倘若后唐明宗继续执政,可能孟知祥也会继续尊崇明宗,不敢自立。可惜的是,同年十一月,后唐明宗李嗣源病中受到惊吓而驾崩,享年67岁。李嗣源第三子,刚20岁的李从厚即位,是为后唐闵帝。
明宗没了,再也没人管得住孟知祥,他也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行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60岁的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的老朋友赵季良理所当然荣任宰相。不久,后唐明宗的养子潞王李从珂与皇帝李从厚争位,后唐大乱。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见孟知祥势大,都来归附后蜀。当年四月,孟知祥改元明德。
明德元年(934年)六月,张虔钊、孙汉韶抵达成都。孟知祥大喜,隆重设宴招待,却在席间突然发病。他立儿子孟昶为皇太子,命其监国。
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逝,太子孟昶继位,追谥孟知祥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和陵。
据说孟知祥未称帝前,有一个和尚,手持灯檠,每到一处便高呼道:“不得灯,灯便倒。”人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孟知祥登基称帝,结果在位七个月便病死,人们这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龙门阵未必真的可信,但一登基便倒,却是孟知祥让人叹息的命运!
孟知祥喜欢读书,为人厚道,在蜀中对百姓施以仁惠,对士卒待以恩威,对士人敬以礼节。因此,他去世后,蜀人都悲伤落泪,怀念他的德行与好处。
遗迹:
和 陵
和陵即孟知祥墓,位于成都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知祥的陵墓,史称“和陵”。这是一座在南方罕见的带北方草原建筑风格的陵墓。古墓掩映在一片绿林之中,由于风雨的侵蚀,古墓内壁画脱落严重,墓内陪葬品早年被盗。虽然墓穴内如今已经空无一物,但从墓室打磨精细的青石,四周石刻力士及龙凤等浮雕,依稀能看到墓主人生前的华贵。
此墓于1971年发掘。墓型特殊,分墓道及宝城两部分,全用青石砌成。墓道长12.5米,由青砖砌作步梯。墓门为牌楼式石构建筑,刻青龙白虎等浮雕;内侧两壁,画男女宫人彩绘像。墓室为圆锥形穹隆顶,中为主室,两旁有耳室各一,结构相同,与主室相通。发掘时墓已被盗,仅出土器物残片及残玉哀册、谥册、玉饰片,以及孟妻福庆长公主墓志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