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蜀王全传:独自拥有完美容颜的杨秀

蜀王全传:独自拥有完美容颜的杨秀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秀应该是第一个由皇帝老爸正经八百加封的蜀王。然而,他却空有一副好皮囊,将大好时光浪费在奢靡生活上,把聪明智慧误用于机巧玩乐上,把政治资源滥用在僭越规制上。于是改封年仅8岁的杨秀为蜀王,任柱国、益州刺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他到任以后,对蜀王杨秀严加监管,因为他有文帝授予的“尚方宝剑”。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无论原告、被告,无不心服口服。

蜀王全传:独自拥有完美容颜的杨秀

杨秀应该是第一个由皇帝老爸正经八百加封的蜀王。前面的蜀王基本上都是自立自封的,或者是名非蜀王,而是实际上的蜀王。

现代人的眼光,杨秀一如其名,是典型的“高贵帅”:他长得高大魁伟,贵为皇子蜀王,容貌帅气瑰玮。不仅如此,他还武艺高强,英勇无敌。作为一个男人,他无疑是极品。然而,他却空有一副好皮囊,将大好时光浪费在奢靡生活上,把聪明智慧误用于机巧玩乐上,把政治资源滥用在僭越规制上。最终被父皇遗弃,皇兄迫害,刀斧加身,一辈子一事无成。

杨秀生于573年,他是隋文帝杨坚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第四个儿子,隋炀帝杨广是他同母所生的二哥。581年,杨坚效仿前朝故事,强迫北周恭帝“禅位”,建立起自己的隋朝老子称皇,儿子称王。他的大哥杨勇被立为太子,二哥杨广封为晋王,三哥杨俊封为秦王,杨秀本人封为越王,五弟杨谅封汉王。这五兄弟均为一母所生。

隋文帝杨坚对益州非常重视,生怕平定蜀乱的益州总管梁睿在蜀中坐大,于是将其调回朝中赋闲。随后,杨坚接受大臣于宣敏用藩王治蜀的建议,决定派第四子杨秀镇蜀。于是改封年仅8岁的杨秀为蜀王,任柱国、益州刺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一个8岁的娃娃,头上顶这么多官帽,咋个承受得起!杨坚自有办法,于是他任命以刚直著称的宗正少卿杨异为益州总管长史,而且大加赏赐,赐钱二十万,缣三百匹、马五十匹。582年,杨秀以本官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管辖今川、云、贵、藏地区事务。而杨异也升任西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把话说白了,实际上益州的军政大事就是杨异做主,杨秀不过是在旁边观摩的小学生。

不管是观摩也好,还是学习也好,小蜀王杨秀吃着成都的米,喝着锦江的水,在天府之国一天天长大,出落成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杨异辅佐杨秀数年,蜀中平安无事。大概因为治蜀有功,杨异之后升任宗正卿、刑部尚书,又出为吴州总管,独当一面,成为当世能臣,名扬国中。当时晋王杨广镇守扬州,文帝诏令杨异每年要与杨广会面一次,评论杨广理政的得失,提出建议意见。可见杨异在隋文帝心目中的地位。

592年,杨秀曾奉诏回朝,短暂离开蜀中。但不久文帝又加任杨秀为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再次出镇蜀地。这回文帝又派名气更大的元岩为益州长史,辅佐杨秀。因为此时的杨秀已经不是孩子,他有了自己的主见,需要更强势的幕僚加以制约。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但重视的是书中的大义,不研究章节句读。他以刚正耿直有度量而著称,重名节,交名友。隋文帝即位后,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晋爵平昌郡公,食邑两千户,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且元岩威严稳重,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关键是他心中无私,进谏、议政毫无顾忌,连文帝和三公九卿都敬畏他几分。因此,由忠诚朝廷,才能优秀,而又有极高威望的元岩辅佐杨秀,无疑是最佳选择。临行前,文帝特别召见了元岩,对他说:“您是做宰相的大材,现在受点委屈辅佐我的儿子,这就如同曹参辅助齐王一样。”作为国家的兵部尚书,食邑二千户的郡公,当一个益州总管的长史,确实够委屈了。但这个长史不是一般的幕僚,他是来监督、教导杨秀这个蜀王的,这样说来,地位应该很高了。

元岩没有辜负隋文帝的期望。他到任以后,对蜀王杨秀严加监管,因为他有文帝授予的“尚方宝剑”。杨秀这人想法很奇特,甚至有些怪异。比如他想任用捕获的僚人做宦官;还想将活着的死囚剖腹,取出其苦胆做药。这些指示下达到元岩那里,元岩首先是决不执行;然后直接闯入蜀王宫厉言进谏。看到元岩严肃正直的神态,骄纵的蜀王杨秀也只好认错悔改,并且立下保证,不再重犯。杨秀并不傻,他知道元岩是来干啥子的,他也知道连皇帝老子都要让元岩几分。后来杨秀也就慢慢习惯于元岩的严厉,做事也比较循规蹈矩。当然,元岩的威严来自他自身的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才能出众。不仅如此,元岩尤其执法严明,绝不徇私枉法。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无论原告、被告,无不心服口服。甚至连那些被判罪的人都佩服他的公正,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无一丝冤枉,我们还有什么怨恨的呢?”元岩在益州仅一年多,天府之国就呈现大治景象。文帝感到非常欣慰,给予元岩丰厚的赏赐。然而,好人命不长,开皇十三年(593年),元岩一病不起,在成都去世。益州百姓听到元岩病逝的消息,纷纷洒泪祭奠,思念他为蜀中民众做的好事。文帝也深深为之惋惜。

不过,元岩之死有一个人却暗暗高兴。此人就是蜀王杨秀。元岩不在了,蜀中再没人敢管他,能管他,他可以为所欲为,就是把成都的天捅破也没人能把他怎样。首先他要做的,就是以前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他带着他漂亮的王妃一起出外打猎,但他猎获的不是野兽,而是山里的僚人,用他们充当宦官。

杨秀还命人私下里制作浑天仪,以供自己观察天象。浑天仪是浑象和浑仪的总称。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浑仪是一种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浑仪发明者是我国西汉时阆中的落下闳,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张衡对浑仪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杨秀当时二十来岁,好奇心强,让人制作浑天仪,观察天象,这不是爱好科学吗,这应该受到鼓励呀!他的这种行为要是放到今天,人们一定会这样认为。然而,这在当时却成了一种对皇帝大不敬的僭越行为。因为浑天仪可不是谁都能拥有,谁都可以玩儿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皇帝才能拥有,杨秀分明把自己当皇帝了,这还了得?

不仅如此,杨秀还命人制造了指南车、记里鼓车。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有一种说法是它由黄帝发明,并在与蚩尤的大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据说此车发明于汉代或汉代以前。

看来,这两种车在当时都很有科技含量,而且具有实用价值。那么,杨秀命人造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又惹了什么麻烦呢?

原来,这两种车可不仅仅是实用,它们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古代天子出巡时的仪仗车辆。指南车理所当然排在仪仗车队的第一位,因为它要指示方向;记里鼓车则排在指南车之后;接下来还有白鹭车、鸾旗车、耕根车、四望车、羊车、画轮车、鼓吹车、象车、豹尾车等各种仪仗车。

这下明白了吧,杨秀玩儿这两种车可不仅仅是爱好科技,分明是要跟皇帝老爷子一样摆排场。这种僭越行为当然是大逆不道。(www.xing528.com)

说来也奇怪,隋文帝对这个第四子杨秀似乎深有成见,至少说不上喜欢。人家在他面前说杨秀的好话他不一定相信,但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说杨秀的坏话,他一定相信。杨秀为人胆气豪壮,武艺高强,又长得容貌雄伟,还有一把美须长髯。朝廷百官对他都非常敬畏。按理说,隋文帝应该对他喜爱有加才对。然而,杨坚却常对皇后独孤伽罗说:“杨秀一定不会善终。我活着的时候,应当不用担心;我死以后,他的哥哥治国,杨秀必定造反!”也许正是文帝对杨秀有一种偏激的看法,才一步步逼得杨秀走上邪路,走上绝路。

兵部侍郎元衡曾出使蜀地,杨秀与元衡交情颇深,于是请求给他扩大部属,增加官佐。元衡回到京师后,代杨秀上奏此事,但隋文帝一口回绝。后来西部边境出现战事,朝廷命大将军刘哙率兵征讨。隋文帝又令上开府杨武通统兵,作为接应部队开赴前线。杨秀委派自己日常宠爱的哥们儿万智光到军中,担任杨武通的行军司马。隋文帝认为万智光难以当此重任,责怪杨秀用人不当。不仅如此,杨坚还在大臣面前表现出对杨秀的不满。从此,隋文帝逐步削夺杨秀的权力,分职别任。

似乎干啥都不称皇帝老爷子的心意,杨秀心头也十分不爽。他干脆破罐子破摔,在蜀中当起了土皇帝。他对成都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造,新隋城比原来的成都大城还大,从“通广七里”扩张到“通广十里”的规模。构思巧妙的是,筑城时就地取土形成的大坑,顺势开凿成了风景秀丽的人工湖,取名摩诃池,成为当时及后世成都的一大胜景。唐时杜甫、薛涛等都有诗吟咏。可惜明代建蜀王宫时将池填平。杨秀又命人在秦代子城的东北角建散花楼,为成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意为“天女散花”之楼。

不仅如此,杨秀还比着皇帝的待遇,用白玉来扩建蜀王宫;制作使用白羽箭;出行的车马服饰,也完全比照天子所用的样式添置。此外,其王府的宦官数量也严重超标,一些生活标准也全部按皇帝的来设置。这一切,自然给攻击他的人留下了太多的把柄。

当时的太子杨勇是个实诚人,干什么从不掩饰,因一些小事引起了他老妈独孤皇后的不满。满腹心机的老二晋王杨广见有机可乘,便向独孤皇后诬告杨勇要陷害自己。他从独孤皇后的回答中,知道皇后已经改了主意,便设计夺取储君的地位。杨广与心腹杨素、张衡等人定策,不断在独孤皇后面前说杨勇的坏话。而文帝是个绝对的“耙耳朵”,他最听独孤皇后的话。最终,开皇十二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废掉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这个巨大的变故传到蜀中,杨秀大为震惊。耿直的杨秀不由得发了些对杨广不满的牢骚。然而,他的这些话却传到了杨广耳朵里。本来就把杨秀视为竞争对手的杨广,这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他了。为此,他派杨素暗查杨秀在蜀中的问题。

其实杨秀的出格行为就在那里明摆着,他像他大哥一样,做事从来不藏着掖着。因此杨素的刺探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尔后,他便把杨秀在蜀地的种种僭越行为向隋文帝做了汇报。

隋文帝本来对杨秀就一直心怀不满,一肚子狐疑,当一听到杨素的密告之后,在仁寿二年(602年),下令征召杨秀返回长安。杨秀接到诏命,暗自惊心,他怕此行凶多吉少。但他知道明抗不行,便声称有病,按兵不动。见此情势,益州总管司马源师对杨秀多次进言规劝,说皇命不可违,必须尽快回京。

然而,杨秀心里还是不踏实,他总觉得前途未卜,于是能拖一天是一天。杨秀的态度让隋文帝更加怀疑,再加上杨素在一边不断地煽风点火,隋文帝决定让原州总管独孤楷出任益州总管,并要他亲自将蜀王杨秀送到京都。后来,在独孤楷所带军队的“护卫”下,杨秀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到京城。

杨秀奉命回朝,拜见父皇。但隋文帝心头不爽,对杨秀不理不睬。不仅如此,第二天,隋文帝又派人痛骂了杨秀一顿。杨秀吓坏了,赶快谢罪说:“我承受国恩,出京当藩王,不能遵守法令,真是罪该万死!”皇太子杨广也假惺惺地在朝廷上痛哭流涕,代杨秀谢罪,并希望父皇原谅四弟。隋文帝是个怪人,越是有人说情,他越是火气大,说:“以前秦王杨俊浪费财物,我用为父之道训导他。现在杨秀祸害百姓,我就要用为君之道惩处他。”意思是,杨秀犯的事不是家事,而是违反国家大法的事,他绝不徇私情。开府庆整劝谏文帝说:“太子杨勇已被废黜,秦王杨俊已经去世。陛下儿子不多,何必下此重手?”隋文帝闻言更生气,恨不得割了庆整的舌头。他对百官恨恨地说:“应当将杨秀推到街市斩首,以便向天下百姓谢罪。”于是命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人,对杨秀详细审问,严肃处理。文帝为何如此恨杨秀?恐怕还是他认为杨秀处处比照皇帝规制,挑战皇权,有谋逆之心。

见杨秀落在心腹杨素等人手里,太子杨广大喜过望。不过,他要在杨秀身上再踏上一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杨广命人暗中制造了两个木偶,再用绳索绑住木偶的手,又用铁钉钉住木偶的心,之后加上脚镣手铐和重重枷锁,一个木偶上写隋文帝杨坚,一个木偶上写汉王杨谅。又另写一纸:“请西岳慈父圣母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然后派人埋到华山脚下,再让杨素装模作样挖出来。杨广又以杨秀的口气作檄文:“逆臣贼子,专弄权柄,陛下空守朝堂,一无所知。”然后陈述自己兵甲如何强大,说是要“指期问罪”。杨广把这篇所谓的“檄文”偷偷放在杨秀的文集之中,再让杨素把所有“证据”呈送给文帝。隋文帝看了大怒,立马下令把杨秀废为庶民,软禁在内侍省,并且不得与妻子儿女相见。同时命令,派遣两名丑陋凶恶的婢女,伺候杨秀。这哪里是照顾他呢,分明是虐待、恶心帅哥杨秀啊!此案受杨秀牵连获罪的共有一百余人。

昔日威风八面,独霸一方的蜀王杨秀,突然身陷囹圄,不禁悲愤至极。痛定思痛之余,只好上表向皇帝老子低头,表示认罪服法,希望得到宽宥。他在奏章中说:“我轻易地放纵我这颗愚笨的心,辜负了父皇山岳一样高峻的大恩,心甘情愿地去死。到如今这个地步,我才知道愚心不可放纵,国法不可触犯。我还想分身有术,竭尽余生,稍稍报答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又提出,希望在死之前,见儿子一面。最后请父皇赐一个墓穴,让他的尸骨有个去处。其言可谓凄凉悲惨,任何一个人读了都会为之动容。

然而,他老子隋文帝读了上表,不仅没有半点怜悯,反而心里更加厌恶。他专门写下诏书,细数了杨秀的十大罪过。这里面,有些是杨秀做的,有些分明就是杨广诬陷的。文帝也不辨真假,把那些糊涂账统统算到杨秀头上。他最后在诏书中写道:“你辜负了我的重托,是个不成器的东西。凡此十罪,灭天理,逆人伦,你都做了,坏到了极点。你还想免除祸患,长守富贵,怎么可能呢?”表示决不赦免杨秀。不过,稍后,隋文帝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对杨秀的监管有所放松,准许他与家人见面,同意他的儿子陪他共同起居。

604年七月,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原太子杨勇自尽。又立马下令对杨秀依旧禁锢,严加看管,不得与妻子相见,而且把他的几个儿子也一同软禁。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想拥立杨秀为皇帝。宇文化及的左右臣僚认为杨秀难以驾驭,不可立他。于是,宇文化及下令,将杨秀及其诸子一并处死。可怜可叹被软禁、关押16年的一代帅哥蜀王杨秀,就此烟消云散,享年仅4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