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纪是第二位入蜀镇守的皇子。他同萧鉴颇为相似,都是开国之君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性格沉稳,不尚浮华,务实求真。他在蜀中苦心经营17年,文韬武略,相得益彰。他南拓疆土,西通吐谷浑,境内安宁,威名远播;他内安民心,发展农商,盐铁丰饶,市场繁荣。由此兵甲强盛,势力超群。他虽然是最小的兄弟,但在诸藩王中,足以睥睨天下,傲视群雄。也许正是有了骄傲的本钱,他才敢于在老子梁武帝萧衍死后称帝争权。他大铸金饼,炫富天下,说是要奖赏立功的将士。然而,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却舍命不舍金饼,让部下“望饼兴叹”,队伍最终分崩离析,自己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萧纪字世询,又字大智,是梁武帝萧衍第八子,也是最小的儿子。梁武帝44岁才得萧纪,因此对他颇为疼爱,封萧纪为武陵王。萧纪的母亲是葛修容。
梁武帝萧衍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也算是佼佼者了,无论武功文治都足以光耀史册,他精通经史、诗文、音乐、书画、宗教、棋艺,差不多是无所不通。在立国之初,他勤于政事,任贤用能,国富民裕,尤其文风鼎盛。萧纪生长于斯,自然饱受熏陶。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丝毫没有皇家子弟的纨绔习气,成人后文可下笔成章,武可安邦定国,年纪轻轻就当了将军,担任过彭城太守、扬州刺史等职,备受梁武帝萧衍喜爱。作为一个英明的皇帝,萧衍知道疼爱儿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独当一面,成为国家的真正栋梁。因此,梁武帝萧衍大同三年(537年)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派第八子武陵王萧纪到成都担任益州刺史。
因为在梁武帝萧衍眼里,益州太重要了。为了争夺梁、益二州,梁与北魏打了30年拉锯战。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七月,萧梁的益州刺史萧范、梁州刺史樊文炽,合兵围攻东益州治晋寿县(治所在今四川省彭州市西北)。梁军攻势猛烈,北魏东益州刺史傅敬和举城投降。同年十一月,萧梁北梁州刺史兰钦又引兵强攻南郑,北魏梁州刺史元罗也大开城门归顺萧梁。于是,梁、益二州终于又入萧梁版图。
江山是打下来了,但谁能镇守得住,治理得好,还要信得过,才真正是一件令人犯愁的事。益州虽然富庶丰饶,战略地位重要,但远离京城,差不多算孤悬一方,若无强大的文治武功,绝对镇守不住。但这种封疆大吏如果不是忠心耿耿之人,又可能天高皇帝远,搞独立王国。萧衍前思后想,还是自己的儿子稳当;而众多儿子中,最小的萧纪已经历练,正好让其再长才干,因此做出上述决定。
萧衍决定让萧纪镇守益州,不仅因为这个小儿子文武兼备,而且为人宽厚,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成熟,干练,有城府,萧纪确是帅才。这从他的文章中也能看出来。据说他著文“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气”,说明他既很能干又有个性。
然而梁武帝的如意算盘差点拨出了错。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乖儿子萧纪却以入蜀道路险远为由坚决推辞。老爷子梁武帝便做他思想工作:“儿啊,眼下天下大乱,只有益州安定,那里锦绣山河,沃野千里,这可是个美差啊!我可是疼爱你才把这块肥美之地交给你哦!你可要懂得起老爸的一片苦心呢!”可能萧纪没有听说过“少不入川”的俗语,父皇的话打动不了他。萧纪是打死不想入蜀。于是他差不多踏破父亲宫殿的门槛,反复数次面见皇帝老爹,希望他能收回成命,不再派自己去益州。梁武帝又苦口婆心地说:“你又不是一去不回,你不是说过总有一天我会老吗,真到那一天,我就让你从益州回来,我们还会相见。”这话似乎暗示萧纪,要是在蜀中干得好,将来也许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他。萧纪听了暗喜。于是,刚届三十的他,以武陵王、安西将军、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益州刺史的身份,带着长子萧圆照,开开心心地入蜀赴任。同萧鉴一样,他虽名不叫蜀王,却是实实在在的蜀王。
然而,益州迎接萧纪的,不是鲜花和笑脸,而是满目疮痍和荒凉萧条。由于战争首先是攻略城池,再坚固高大的城墙也阻挡不住反复蹂躏的铁蹄,城市反而成为最危险的地方。为躲避战乱,不少蜀人背井离乡,许多昔日繁华的城市,成了杂草丛生、荒废凄凉的空城。
蜀地的荒凉也引发了新的移民,原本生活在今贵州的僚人,便陆续迁入蜀地,筚路蓝缕,开创新的生活。
在这种百废待兴的境况下,萧纪爆发出一种振兴蜀、巴的使命感。他通过缜密思考,提出一条重新繁荣天府之国的路子,那就是:缓和矛盾,尽快恢复生产,积极发展农商,减轻赋税徭役,百姓休养生息。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萧纪首先使出第一招:抚夷。对僚人改征伐为安抚。过去许多益州官员总是把僚人当作低等人,非征即伐,而且往往把僚人的家产掠夺一空,以中饱私囊,有时也充实一点点国库;甚至把俘虏的僚人充作家奴,剥夺其人身自由。而萧纪认为,僚人自动移民来到蜀地,耕种撂荒的土地,本身对复苏经济就大有好处,不但不应该打击他们,而且还应该鼓励他们。于是,萧纪对僚人采取了以抚慰为主的策略,改变了过去横征暴敛的方式,征税同蜀地居民一视同仁。这就让僚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他们同原住民的关系逐渐融洽。
接着,萧纪又使出第二招:重建。他把那些饱受战火蹂躏、空废多年的城市恢复设置,引导离乡居民回到故地,重建生活秩序,繁荣交易市场。其中,他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恢复设置了邛州(今四川邛崃)和戎州(今四川宜宾),这两座城市当时已因战乱空废了长达百年。如果不是萧纪当年的英明之举,这两座著名而美丽的历史名城也许就会湮灭。因此,今天的我们应该对萧纪当年的伟大决策表示敬意。
萧纪使出的第三招是:兴业。他把恢复农业作为第一要务。农桑兴,百姓便得饱暖,手工业便有了原料;盐铁举,财政便收入倍增,居民生活日益丰富。在物质基础日益巩固之后,百业兴旺,蜀中的文风也就日盛了。
萧纪使出的第四招就是:通商。他不但把益、梁二州内的商贸搞得火热,还努力拓展外贸,向西与吐谷浑等国通商。吐谷浑亦称吐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经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萧纪便是通过与吐谷浑的商贸活动,打通了与今新疆、中亚一带的西域各国与益州间的陆路交通,由此开通了一条“使节之路”:西域各国的使节均经过益州中转,再到达梁国首都建邺(今江苏南京)。这个时期,益州与西域各国的民间商业往来也十分活跃。甚至有不少经商的西域人来蜀地定居。有个叫何细胡的是粟特人(生活在中亚一带的印欧人种),入蜀后在郫县安家。他被萧纪任命为财政官员,管理益州的金银锦帛交易,何家也借此成了蜀中巨富,号称“西州大贾”。后来他的儿子何妥成了隋代著名音乐家和哲学家。
萧纪的第五招是:拓疆。萧纪并不是通过武力征服,而且通过宣威示强,恩信并用的方式,将部分原属古蜀的南中之地收归益州。他向南开拓了宁州(今云南省东南部)、越嶲(今四川攀西地区)两郡,使这些地区在脱离中央政府近200年后,纳入了梁国的疆域。
这些举措一一推出,益州一天天变样。萧纪在蜀主政的17年间,基本没有出现过民变,蜀地得以休养生息。不但居民安享太平,府库也日益充盈。史称其“器甲殷积,有马八千匹”,可见军力之强盛。他老子梁武帝对萧纪的表现非常满意,大同十一年(545年),加授萧纪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后一个官位就厉害了,仪同三司,这三司指的就是三公三师。即指地位等同于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乃是正一品待遇。是皇帝以下的最高行政级别了。
不仅如此,梁武帝还给了萧纪一个特殊的待遇。皇子外放做官,按照朝廷“牵制亲王”的政策,萧纪的长子萧圆照应当留在京师当人质,这是为了防止皇子在外造反闹独立。但梁武帝格外开恩,让其父子一同入蜀。萧纪在蜀立下大功,父亲对他格外倚重,让他的皇兄们甚至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萧纪的六哥邵陵王萧纶就曾发牢骚说:“武陵王有什么功劳,官位竟然在我之上?朝廷昏聩,哪里懂得用人。”不料这话传到了梁武帝耳朵里,老爷子大发脾气:“人家武陵王有体恤百姓和开拓疆域的功劳,你萧纶有什么本事来争功?”
然而,就在萧纪荣宠最盛的时候,一场绝世悲剧上演了。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投降萧梁的东魏大将侯景反叛,并于第二年攻占了梁国首都建康,挟持了梁武帝,最后这位一代英武皇帝困饿而亡。侯景让同时被挟持的太子萧纲继位,是为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的第三个儿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侥幸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然而这个侥幸并没有给他带来幸运,反而是灾难。大宝二年(551)十月,侯景干脆杀了萧纲这个傀儡,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可怜萧栋只在位十天,侯景便逼萧栋禅让,于是侯景终于沐猴而冠,登基为帝,国号为汉,改元太始。
承圣元年(552年)二月,萧绎部将王僧辩与陈霸先在白茅湾会盟,誓师东下。三月,在姑孰的江中水战,侯景大将侯子鉴部被歼,梁军进抵建康。侯景亲率万余人拼死抵抗,亦被击败。侯景在晋陵收得部分残兵后,前往吴郡,在松江被梁将侯瑱追上,将其残存的战船二百艘、兵卒数千人全部消灭。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www.xing528.com)
此时,江南乱成一团,只有武陵王萧纪统治下的蜀中,萧纪的七哥湘东王、荆州刺史萧绎所辖地盘安定。这个时候,几位兄弟本应火速救驾,消灭叛军。但他们却各怀鬼胎,想的是争夺皇权。其中最有心机的是萧绎。萧绎与萧纪同生于508年,只是比他这个八弟大月份。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母为阮令嬴。萧绎早年封湘东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526年出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此人文才了得,虽然只有一只眼,不便捧读,但天天命书童念书给他听,他博闻强记,著述丰富,可谓千古一帝。
侯景之乱时,梁武帝曾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行事。然而,萧绎并没有立即发兵勤王,而是在思考怎样自保和夺取皇权。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兄长、邵陵王萧纶,并击退另一位侄儿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兄弟、叔侄间惨烈的火拼大战由此拉开大幕。
萧绎这位独眼藩王有着两面人格。他一面号召各地的藩王救驾,一面又防备他们跟自己争抢宝座。萧纪派长子萧圆照率兵三万,打算归萧绎节制,共讨侯景。但萧绎却命圆照屯驻白帝城,不得东进。萧绎又写信给萧纪,说蜀地的人生性强悍,容易暴乱,难于安抚;你就在蜀中镇守,讨伐侯景的重任呢我担起来就是。听听,萧绎不愧兄弟中文才的翘楚,说得真是动人。
兄长的劝阻不但不能安抚萧纪那颗躁动的心,反而激起他争强好胜的冲动。凭啥继承皇位就是兄长们的事?凭啥小兄弟就不能中原问鼎?心有不甘的萧纪又遇到了想升官发财的部下和儿子。他的长子萧圆照比他还积极,拼命怂恿他在蜀中称帝。当然,老子当了皇帝,他就是当然的太子嘛!萧纪心想,此时侯景作乱,梁国无主,抢先登基,必得天下。于是,552年四月,萧纪在吹捧和颂歌声中于成都称帝,取年号为“天正”。萧纪果然立萧圆照为太子。这个“天正”,跟先前萧栋的年号一模一样。于是有人穿凿附会,说:“二人之天,止得一年。”二人为天,一止为正,这个拆字游戏,竟不幸言中。
当年八月,萧纪亲率大军从外水东下,企图攻占荆州,再取江南。湘东王萧绎也调兵遣将,令护军陆法和屯守巴陕以拒之。十一月,萧绎也不甘落后,于江陵称帝,改年号为承圣元年,是为萧梁元帝。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萧纪、萧绎兄弟这次为争夺天下不仅要打得头破血流,甚至要以命相搏了。为了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萧纪在出征前祭出了重赏的法宝。素来节俭的他这回高调炫富,将积攒了十几年的金银全都拿了出来,命人铸成一斤重的金饼1万个,银饼5万个,每一百个装一箱,共装了金饼100箱,银饼500箱。在出征仪式上,萧纪把这些金灿灿、银闪闪的金饼银饼摆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光芒夺人眼球。他对众将士们说,打胜了小仗,就发给银饼;打赢了大仗,就发给金饼!大家好好干,荣华富贵就在眼前!看着这些熠熠生辉的金饼银饼,将士们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地要求马上出征。志得意满的萧纪率领数万雄师,顺外江浩浩荡荡地向江南飞驰进发。
萧绎听到弟弟萧纪出兵的消息,迅速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派人封锁瞿塘峡口,截断长江。二是请求西魏出兵,进攻成都,来个围魏救赵。
一场兄弟之间的大战在瞿塘峡口打响。萧绎的部队在峡口南北两岸修筑城堡,用铁索将江面截断。萧纪的舰队无法通行,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命令士兵也在长江南北两岸修筑了十四个城堡,站稳脚跟,相互对峙。然后再步步为营,夹岸攻击前进,以突破铁索封锁。为了激励将士,每次开战前,萧纪都让人把金饼和银饼从箱子里取出来,悬挂在桅杆上,宣布谁立下战功,这些金饼银饼就归谁。将士们在金饼和银饼的激励下,士气高涨,勇猛作战,连战皆捷。大家都盼着能将金饼银饼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但奇怪的是,回来后萧纪却只是嘴里夸奖,并不兑现金饼银饼。
原来,萧纪虽然聪明过人,但却十分吝啬,这些金饼银饼分量也实在太沉,价值实在太高,他实在舍不得天天发出去。他心里也许后悔这金饼银饼铸得太大,但如果不大不沉又怎能有刺激性呢?在这种矛盾的心理驱使下,萧纪只好能推则推,能拖便拖。胜仗打了不少,金饼银饼一个不发。有胆大的将士要求面见统帅请赏,萧纪知道无法面对,只好让侍卫转告说自己身体有恙,一概不见。随军征战的宁州刺史陈智祖,坚请萧纪分发金饼银饼犒赏将士,萧纪整死不干,陈智祖竟痛哭而亡。
时间一长,萧纪的金饼刺激法就不管用了。人们看清楚了,萧皇帝挂出来的金饼银饼是看得见,得不到,大家再怎么拼命也只能望饼兴叹。此时蜀中又传来消息说,西魏的军队已攻下汉中,就要打到成都了。萧纪的部下多为蜀人,听说家乡失陷,人人都想打回去。但萧纪断然拒绝了部下的要求。不过萧纪也在想,到底是进是退,照这样打下去,恐怕也难以取胜。于是他派度支尚书乐奉业赴江陵向萧绎求和。哪知乐奉业也实在瞧不起萧纪忽悠、欺骗将士的行为,反而向元帝萧绎交了实底,说蜀军人心涣散,一击即溃,千万不要同他讲和。
萧绎一听大喜过望,便于553年七月命令部队反攻,一举夺取了蜀军3个城堡。其他14个城堡的守军一见,便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萧纪大军转瞬间雪崩。萧纪慌乱中乘龙船撤退。萧绎的游击将军樊猛在长江上率军截断了萧纪大军的退路,萧纪只好顺流而下。樊猛乘胜追击,蜀水军也大败,投水而死者达八千余人。樊猛用战船连成环形阵,把萧纪的龙船包围在中央。樊猛得到军令,绝不能让萧纪活着逃走,于是带人跳上龙船,闯进萧纪的卧室。樊猛挺着长矛直奔萧纪。萧纪心惊胆战,一边绕着床跑,一边从床旁的箱子里掏出一袋金饼扔给樊猛,请求说:“这袋金饼给你,送我去见七官一面!”萧纪嘴里的“七官”便是指七哥萧绎。樊猛冷笑着说:“天子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杀了你,这些金子还不都是我的?”说罢,一矛将萧纪刺翻,再复一矛,结果了萧纪性命。
萧纪的第三子萧圆满见父亲被围,驾船快速驶来援救,也死于乱刀之下。他的长子萧圆照等不久后也被萧绎部下捕获,全部遇难。萧绎还不解恨,下令将萧纪开除族籍,改姓饕餮。
更为可悲的是,萧纪不但没有得到整个梁国,而且连自己苦心经营了17年的益州也很快被西魏大将尉迟迥占领。尉迟迥遂被任命为西魏的大都督、益州刺史。从此蜀中又陷入了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的局面。
萧纪最终一败涂地的表象是舍命不舍金饼,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失去了将士的信任与拥护。他用金饼游戏了将士们的感情,也游戏掉了自己多年来在蜀中将士心中建立起来的威信,最终游戏掉自己的性命,当然,也包括全部金饼银饼。他以诚信振兴了蜀地,却以失信丢掉了江山和生命,这出千古悲剧值得后人深思。
遗迹:
武陵寺
萧纪死后,他在益州的功绩被萧绎全盘否定。但蜀地老百姓却没有忘记他。萧纪曾在今眉山市彭山区东三十里操练水军,后人就在该处修建了一座寺庙,名为“武陵寺”,用以纪念他,可惜后来毁于战火。该区锦江乡现在还有个武陵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