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司马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生于277年,他的生母是程才人。据《华阳国志》记载,太康八年(287年),晋武帝司马炎封10岁的司马颖为成都王,以蜀郡、广汉、犍为、汶山10万户为王国,把蜀郡太守改为成都内史。就是这个成都王司马颖,成了后来西晋“八王之乱”的核心人物之一。由于他胸无大志,目光短浅,虽然位极人臣,但最终昙花一现,英年授首,成为一个悲剧英雄。
司马颖虽然是成都王,但并没有到蜀中任职。一个10岁大的王子,怎么可能远离父皇,告别都城,跑到那个当时路途艰险而遥远的蜀地独立为王呢?因此,司马颖只不过是遥领成都王而已。但这王国里的10万户居民的赋税收入,却硬邦邦的是司马颖这个小成都王的哦。后来司马颖长成一大帅哥,是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但他却不喜欢读书,专好舞枪弄棒,“形美而神昏”。不过,他没有皇室子弟的架子,待人宽厚,颇易获得人们的好感。
元康九年(299年),22岁的司马颖已经官至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除了长得英武不凡,一身功夫,更因为他出身皇家,有个好皇兄。当时的皇帝是司马颖的傻子二哥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生于259年,是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次子。他的老妈是武元皇后杨艳。据说他从小就傻乎乎的,说他是白痴可能狠了点,但他是个弱智儿童无疑。蔡东藩说他像猪一样笨。他七八岁还认不得“之乎者也”,不管老师咋个教他,总是哪里学哪里丢。但正如四川俗语说的,“傻儿有傻福”,由于他长兄夭折了,母亲杨皇后与表姨赵妃在司马炎枕头边使劲吹风,英武不凡的司马炎也禁不住爱后宠妃的温柔之剑,对傻儿子的狐疑终被消融。泰始三年(267年),8岁的司马衷被父皇司马炎册立为皇太子。13岁时,武帝为他娶了大他两岁,又黑又矮,又胖又丑的贾南风为太子妃。这桩婚事也是司马衷他妈杨皇后极力促成。因为贾南风有个好老爸,是开国功臣,位列宰辅的贾充。好在这傻太子也不辨美丑,小夫妻竟然过得其乐融融。司马炎病逝后,司马衷于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改元永熙。你想那西晋开国之君司马炎还是颇为英武,竟然立了这个“瓜娃子”当接班人,酿成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实在可悲可叹!
司马衷虽然愚笨,但他即位后还是把弟兄们安排得十分妥帖。所以,年纪轻轻的成都王司马颖便顺风顺水地不断成长,直到跻身高官行列。因此,司马颖是响当当的皇弟,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是可以有脾气的人,他最看不惯狐假虎威的人。皇后贾南风有个侄子贾谧,也是散骑常侍。贾谧本姓韩,乃是贾南风妹妹贾午的儿子,他的老爸便是那个著名的创造了“窃玉偷香”典故的美男子韩寿。贾谧后来过继给其舅舅为嗣,故改姓贾。他颇有才名,因其姨父皇帝司马衷弱智,姨妈贾南风弄权,便大红大紫,炙手可热。于是贾谧自我感觉特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在太子司马遹的东宫任侍讲时,态度倨傲,与太子下围棋,也咋咋呼呼,和这位当朝储君争抢棋子丝毫不让,没有一点人臣谦卑的态度。在场的成都王司马颖见贾谧如此没有尊卑之分,便当面斥责他道:“皇太子是国家未来君王,贾谧你怎敢如此无礼!”贾谧心怀怨恨,愤然入宫向大姨妈贾南风告了司马颖一状。贾后自然偏向外甥,立马大笔一挥,把司马颖赶出朝廷,外放当了平北将军,出镇邺城(今河南临漳县境内)。皇帝的兄弟骂了皇后的侄子,最终竟然是皇弟吃亏,这也算是一件奇事。
但这事也不奇怪。司马衷当政后,非常信任皇后贾南风。实际上岂止信任,简直就是依赖,因为他的难事都是贾南风帮他搞定的。司马炎曾经想考考儿子,出了几道题要司马衷三天答出来。贾南风就悄悄找了个饱学之士以司马衷的口吻代答,让老公抄上一遍。他皇上老爸看了答案,顿时眉开眼笑,觉得儿子答得很不错嘛!哪点傻呢?因此大为放心。一个痴呆愚笨的皇帝,遇到一个聪明绝顶的皇后,其结果不言而喻。贾南风根本不用吹“枕头风”,直接帮司马衷把主做了就是。为了扳倒辅政的太傅杨骏,就连司马衷的继母、皇太后杨芷也一起干掉。永平元年(291年),贾南风假诏废了杨芷太后位,杀死太宰司马亮。同年,又杀皇太后于金墉城。
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又开始迫害太子司马遹。因为太子不是她生的,而是司马衷与司马炎的才人谢玖生的,乃是司马衷的长子。据说,司马炎为司马衷娶贾南风时,怕儿子不懂男女之事,便让自己的才人谢玖去侍寝加教导。没想到谢才人竟然怀孕,后来回到武帝身边生下司马遹。司马衷居然三年后才知道有这个儿子。司马遹自幼聪明过人,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很受祖父司马炎喜爱。但长大后,不务正业,一派纨绔子弟习气。他不喜欢读书从政,爱好的是在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在后宫花园里销售杂货,以赚钱为乐。据说他切肉后用手称重,居然分毫不差,可见其功夫之深。他还喜欢算卦巫术,性情也刚烈暴躁。皇后贾南风怕这个异端太子当皇帝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诬陷司马遹谋反,先囚后杀,时年23岁。傻乎乎的皇帝司马衷对此竟然听之任之。
但是,贾南风杀太后、灭太子的恶行,却点燃了天下大乱的导火索。司马炎儿子众多,随便挑一个都比司马衷这个弱智强。众皇族本来对此就不满,贾南风的这些残暴行径,正好给了皇族子弟起事的绝佳借口,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此轰轰烈烈地在中原爆发。
首先杀出来的是赵王司马伦。他是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晋惠帝司马衷的叔爷爷。司马伦假造诏书将贾南风先废后杀,并清除了贾谧等一干党羽。他又杀死司空张华等,自封为相国。司马伦也做了点好事,恢复原太子司马遹的名誉,并把其儿子司马臧立为皇太孙。
没想到,司马伦这一来捅了马蜂窝。永康元年(300年)八月,司马衷的十弟,淮南王司马允首先举兵讨伐司马伦,结果兵败被杀。第二年,司马伦干脆自立为皇帝,把司马衷奉为太上皇,将自己亲手立起来的皇太孙司马臧斩杀。侄孙子当太上皇,自己当皇帝,倒也是天下奇闻。司马伦即位后大封跟随他的人,就连奴仆、士卒、杂役之人也都加封爵位。每次朝廷会见,满坐皆冠饰貂蝉者,因而当时的人作谚语说:“貂不足,狗尾续。”这也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典故。
司马颖一直在观察事态的风向,伺机而动。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这个司马冏是司马炎的侄子,司马衷的堂兄弟。他父亲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历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翊军校尉。他跟赵王司马伦一起废杀了皇后贾南风,却为宠臣孙秀所排挤,出镇许昌。司马伦篡位后,拜司马冏为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司马冏觉得司马伦做过火了,于是首倡大义,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人讨伐司马伦。
这一年司马颖23岁。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后,为了安抚众王,也升任司马颖为征北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但心怀愤怒的司马颖并未就任。待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起义兵反司马伦时,司马颖觉得时机已到,立马发兵响应。司马颖与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等共讨司马伦。联军大集,待行军至朝歌,已汇众达二十余万。司马颖命先锋赵骧与司马伦部将许超、孙会、士猗战于黄桥,没想到首战不利,竟死伤8000余人。司马颖锐气被挫,打算退保朝歌。部将王彦、卢志劝谏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军虽然首战失利,但并非完全是坏事;敌军首胜,必生轻敌之心。我军若一败即退,士气沮丧,这仗就没法打了。不如趁敌骄胜之时,挑选精兵,连夜进军,出其不意,定能以奇制胜。”司马颖转忧为喜,听从建议,率领诸军发动突然袭击,与司马伦军大战于湨水,司马伦军全线崩溃,孙会弃军南逃。司马颖乘胜挥师渡过黄河,长驱直入。
四月,司马伦手下左卫将军王舆反叛,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领兵入宫杀了司马伦心腹孙秀等人,幽禁司马伦,迎惠帝司马衷复位。梁王司马肜上奏司马伦父子叛逆,应当诛杀。百官在朝堂会议,一致同意。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赐司马伦死罪,让他喝金屑苦酒自尽。随后司马颖大军进入京都,其时司马伦已死。司马颖同时派赵骧、石超等助阵齐王司马冏在阳翟攻击讨虏将军张泓。张泓见大势已去,遂缴械投降。司马冏此时才得以率军进入洛阳。司马冏这下抖起来了,自以为是第一个举兵讨伐司马伦的,首功在他,于是马上变脸,在朝中作威作福。司马颖这人向来厚道,见司马冏如此做派,也不表功,而且向皇兄惠帝说,主要是司马冏的功劳。他不想在朝中与司马冏同流合污,便托词出宫,回镇邺城。
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惠帝虽然不那么聪明,但他还是知道司马颖这个兄弟立下的汗马功劳。六月下诏,并委派兼太尉王粹赐司马颖加九锡殊礼,进位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加黄钺、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低调的成都王司马颖只接受了大将军封衔,但坚决辞让殊礼九锡。他没忘记跟他浴血奋战的弟兄们,上表将参与讨伐的功臣卢志、和演、董洪、王彦、赵骧等五人,全部封为开国公侯。司马颖怜悯战乱中的百姓,又上表请求运十五万斛粮食救济受战祸影响的阳翟居民。他还接受卢志建议,自掏腰包,用成都王国封地的食邑收入来置办棺木,将在黄桥战死的部下八千士兵遗体全部收殓,并为他们建设墓园、祭堂和纪功碑,并表彰家属,加倍优待。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命河内温县官员埋葬司马伦的一万四千名战死士兵。仁义!厚道!爱民!这些举动让年仅24岁的大将军司马颖的名望更高,人气火箭般蹿升。
过了没多久,齐王司马冏也露出了狐狸尾巴。他自以为居功至伟,在朝中专横跋扈,骄奢日甚,人心大失。而这位低调的成都王司马颖则一天天众望所归,粉丝激增。朝廷百官和民众都望他能主持朝政,改善国家,让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惠帝顺从众意下诏让司马颖入朝辅政。但司马颖亲信的宦官孟玖不想回洛阳,加上母亲程太妃也爱恋邺都,致使司马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回朝。同时司马颖起事时义募的士兵想回到家乡,他便以资遣散,以安百姓。
司马颖对司马冏的所作所为是眼不见心不烦。但别的王却不能容忍。太安元年(302年),司马炎的堂弟,惠帝司马衷的堂叔,时任侍中、太尉的河间王司马颙上表揭露司马冏种种罪状,并号召诸王起来倒掉司马冏。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都起兵响应。十二月,司马乂打败并杀害了司马冏,掌握了执政大权。司马乂是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母亲为审美人,他当然也就是司马颖的六哥。司马乂与司马颖其实是同年所生,只大司马颖几个月,对这位少年老成,名声远播的弟弟颇为尊重。司马乂虽然总掌朝中大权,但事无巨细都会向在邺城的司马颖报告和咨询,因此司马颖实际上是遥控指挥朝政。惠帝司马衷依然是傀儡一个。
也许是对朝政的遥控让司马颖感到了权力的魅力,权力的魔力,权力的作用,权力的威风,权力的无所不能。他不再那么散淡,他也要享受巅峰权力的感觉。诸王们一个个为了权力前仆后继,也让他认识到了皇权的巨大诱惑。他也想当脱缰的野马,在朝野里自由自在地奔腾;他想把至高无上的皇权,揽为自己手中的玩物。太安二年(303年),新野郡王司马歆的严刑峻法激起民变,义阳蛮张昌聚众数千人在荆州作乱,攻杀司马歆。朝廷即任命刘弘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率军讨伐。刘弘上任即命陶侃为南蛮校尉长史,领大都护,作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张昌。司马颖上表自告奋勇要求南征,所在地百姓都追捧司马颖纷纷参军。但不久张昌就被陶侃平定。这陶侃在乱世中后来越打越勇猛,越打越出名,成为东晋名将,曾任侍中、太尉,位极人臣。关键是他有一个优秀的曾孙陶渊明,虽然官比他小得多,却成了比他还有名的田园诗人。此是后话。(www.xing528.com)
司马颖兵马未到,张昌便已授首。这战绩本来与司马颖没多少关系,完全是陶侃的功劳。但司马颖总认为是自己大臂一挥,天下响应的结果,于是头脑也开始膨胀,自信心爆棚。他恃功而骄,恃宠而奢,啥子都想自己说了算,管它什么法令、规矩,他的无法无度甚至超过司马冏。不过司马颖还是忌惮朝中的异母兄长沙王司马乂。
如何扳倒司马乂呢?司马颖绞尽脑汁。走运之时的司马颖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机会。此前不久,河间王司马颙暗中指使河南尹李含、侍中冯荪和中书令卞粹等刺杀司马乂。后事情败露,三人被司马乂诛杀。司马颙便以李含等三人之死为由发难,使张方为帅,统兵七万征讨长沙王司马乂。司马颖大喜,也立即响应,带领着原本要攻打张昌的军队,与张方一道攻伐洛阳。司马颖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锋都督、前将军、假节,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等各率诸军共20余万,从北向南攻击洛阳。但司马颖麾下将军却起了内讧。由于陆机受到司马颖宠爱、重用,成了各路兵马统帅,其余将领王粹、牵秀等心里很是不爽。甚至连司马颖的得力助手左长史卢志都非常妒忌,不断在司马颖耳边说陆机的坏话。司马颖先是表示沉默,心里已经有了猜疑。
说起陆机,他可是大有来头。陆机的祖父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军、丞相陆逊,他的父亲陆抗也曾任东吴大司马。祖辈、父辈都是当世名将,但陆机本人却是一个文学青年,诗词歌赋、书法在当时都是顶尖水平,他的《文赋》等作品在文学史上也颇有地位。他留下的书法作品《平复帖》据称是现在存世最早的书帖。他和兄弟陆云都以文才闻名当世,并称“二陆”。陆机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也慕名把他任命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司马伦被诛,陆机也以“伪官”之名险遭处死,全靠成都王司马颖重其文才把他从断头台上救下。从此陆机便投到司马颖麾下,被任命为平原内史,故后人也称他“陆平原”。但这位文学大家,吟诗作赋精通,打仗却是外行。十二月,陆机率军与司马乂的部队在建春门激战,结果陆机军失利,溃败如堤,战死士兵的尸体把河水都阻断了,贾棱等16员战将阵亡。司马颖宠爱的宦官孟玖等趁机诬陷陆机,说陆机故意大败,意在帮助敌方。正所谓众口铄金,这攻击陆机的话多了,也不由得司马颖不信。司马颖以为陆机有谋反之心,盛怒之下让牵秀将陆机、陆云兄弟逮捕。接着,司马颖部下一些人为陆机兄弟喊冤,一些人为陆机兄弟催命,两派官员在司马颖面前你来我往,绞杀成一团,弄得司马颖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最后还是主杀派占了上风。可怜诗文冠代的陆机、陆云兄弟壮志未酬,怀才受戮,还被诛了三族。陆机死时,年仅42岁。陆机的教训,在于跟错了人。前回跟赵王司马伦时就差点被斩,是司马颖救了他;这回却是救命人成了索命人,实在是可悲可叹!当然,生逢乱世,身不由己,这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接着,司马颖军与张方部一同进攻洛城,但激战数月,屡攻不下。司马乂军拼死卫城,顽强坚守,多次大破司马颖和司马颙联军。联军损失惨重,死伤六七万人。张方胆寒,打算撤退。司马颖一时也束手无策。但一个人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司马颖就是这样。正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朝中东海王、司空司马越却害怕司马乂军抵挡不住联军的围困与攻击,因为城中已经少兵缺粮。于是司马越与几名殿中将领发动兵变,让惠帝下诏将司马乂解职并囚禁起来。司马越率军向司马颖和司马颙投降,把司马乂送到张方营中。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张方残忍地将司马乂活活烤死。这司马越乃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算起来应该是司马衷、司马颖兄弟的堂叔。
这时已经是永兴元年(304年)。26岁的司马颖拥兵昂然进入洛阳。由于他向来威盖朝野,又有强大的军队作后盾,入洛阳后被惠帝增封二十郡,拜为丞相。司马颙接着给惠帝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惠帝无奈,于是废去司马覃皇太子之位,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仍兼任丞相。清河王司马覃是在太安元年(302年),皇太孙司马尚去世后,被晋惠帝立为皇太子的,他是司马衷的侄子。
从此以后,司马颖独掌朝政。但他不喜欢待在洛阳,依然回他的根据地邺城,继续遥控指挥。倘若他任职朝中,上尊惠帝,下和兄弟,胸怀天下,富国强兵,平定四海,发展民生,他完全可能继承大统,成为一代明君。但他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远离朝臣和皇帝,注定了只能作一时枭雄。司马颖以为自己已经是权倾天下,至高无上,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低调,甚至可以不把他的皇帝哥哥放在眼里,他的排场足以与皇帝匹敌,呈现给天下的是他称孤道寡的野心。他还宠信和重用宦官孟玖,令其他部下和百姓大失所望。他的所作所为完全重蹈了以前诸王的覆辙。
对于司马颖的倒行逆施,司空、东海王司马越尤其感到痛心疾首。他觉得自己是前门驱虎,后门揖狼。他不甘心为人做嫁衣。永安元年(304)七月,司马越传檄四方,与左卫将军陈眕,殿中中郎将逯苞、成辅及长沙王故将上官巳召集四方兵马共讨司马颖。一时间,十多万兵马云集,讨伐声惊天动地。司马越又让司马覃复太子位,并“挟天子令诸侯”,拉上惠帝一起北征邺城。
司马颖听说皇帝哥哥御驾亲征,有如五雷轰顶。他也有了大逆不道的罪恶感,甚至想脚板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他的部下反倒比他还镇静,劝他还是考虑如何对付。司马颖召集属下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认为皇帝亲自来讨伐,应该投降请罪。这司马繇是司马懿之孙,琅琊武王司马伷第三子,司马颖的堂叔。让司马颖束手就擒,这可不是他的脾气。司马王混及参军崔旷则劝司马颖积极迎战。司马颖也觉得值得一搏,遂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兵马赴荡阴(今河南汤阴)抵抗。司马颖还重金收买陈眕的两位弟弟陈匡与陈规,让他们到司马越军中,说邺城中司马颖部下听到皇帝亲自驾到已经溃散。司马越信以为真,觉得兵不血刃就可以取胜,军队也就防备松懈。哪知石超发动突然袭击,与司马越军激战于荡阴,毫无防备的司马越军一击即溃,大败奔逃。乱军中,惠帝身中三箭,左右都争相逃命,将惠帝丢弃在草地上。还是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安顿下来。司马颖这下也可以挟令天子了,便改年号为建武,并将之前劝司马颖投降的东安王司马繇斩杀。
司马越逃回其封地东海国(今山东郯城北)。司马颖念其同宗室,下令宽恕司马越,招他回朝。但司马越不敢应命。陈眕和上官巳则带太子司马覃守洛阳。司马颙当时也命张方率兵二万助战司马颖。但大军到达时司马越军已败,张方便乘机进攻洛阳。上官巳派苗愿抵抗张方,大败亏输。更没想到的是,太子司马覃却在背后捅刀,反过来袭击上官巳。上官巳和苗愿仓皇逃走,司马覃则向张方投降,太子之位再次被废。
司马越被司马颖打得落花流水,引得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愤愤不平,他决心为兄长报仇。而当时管辖幽州的安北将军王浚一直与司马颖对立。司马颖曾派自己任命的幽州刺史和演谋杀王浚,后事情败露。于是司马腾与王浚决定联手对付司马颖。王浚与东瀛公司马腾秘密起兵,突然袭击,围攻和演。和演投降后被王浚处死。王浚自己兼任幽州刺史。八月,王浚又联合段部鲜卑首领段务勿尘,乌桓羯朱以及司马腾共同起兵讨伐司马颖,各路人马浩浩荡荡奔邺城杀来。司马颖派遣新任命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前往抵敌王浚的幽州兵,令部将王粹率军迎战东瀛公司马腾的并州兵。然而,王粹抵挡不住司马腾的猛烈攻击,迅速溃败。王浚、司马腾乘胜合兵一处,全线进攻,大败王斌。王浚又以主簿祁弘为前锋,歼灭石超于平棘,乘胜进军邺城。各路军队战败消息相继传来,邺城军民人心惶惶,官僚纷纷逃走,士兵无心再战,大家都作鸟兽散。司马颖惊慌失措,全然没了主意。最后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司马颖遂与卢志率数十骑挟持着晋惠帝连夜奔往洛阳。哪知道失去了兵权的司马颖犹如羊入虎口,立马成了司马颙部将张方的人质。十一月,当时控制洛阳的张方挟持晋惠帝、成都王司马颖、豫章王司马炽等迁往司马颙势力的腹地——关中长安,以避敌锋。同月,恢复永安年号。司马颙见司马颖已经没什么利用价值,便让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颖皇太弟称号,令司马颖离开朝廷,返回原封地成都王国。司马颙自任太宰,又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改元永兴,并立刚满20岁的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司马炽为司马炎第二十五子,司马衷的异母小兄弟,其母为王媛姬。司马颙还让晋惠帝颁诏,立远在东海国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回朝与自己共同辅政。但司马越害怕回朝被制,拒不受官。
皇太弟司马颖虽然被废,但他没有回到成都王国,暂时留在关中。他尽管暂时失势,影响仍在。河北的人都怀念他的好处。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颖的故将阳平人公师藩及其部下汲桑、石勒等人为迎立司马颖,聚众数万,在清河鄃县起兵。七月,公师藩等率军攻陷郡县,杀死阳平太守李志、汲郡太守张延等,公师藩、楼权、郝昌等转攻邺城,但未能得手。
同月,范阳王、征南将军司马虓和堂兄平昌公司马模、长史冯嵩等人杀白马歃血结盟,推举东海王司马越为盟主打着迎接惠帝还都的旗号,传檄共讨司马颙。司马颙情知独木难支,见河北有人支持司马颖,而且拥有数万兵马,觉得司马颖又可以成为自己的帮手,联手抵抗司马越联军。到了九月,司马颙便表奏晋惠帝让司马颖返回邺城镇守,号召过去被打散的部下,并升司马颖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的军事;又封司马颖的老部下卢志为魏郡太守,加左将军,给兵千人,随司马颖一起重返邺城。
十二月,司马颖甫到洛阳,司马越讨伐司马颙的大军就兵临城下,兵锋势不可当,接连击败司马颙属下刘乔、楼褒、王阐等军,并乘胜向长安进发。司马颖兵败后又逃到关中长安。光熙元年(306年)五月,司马越部将祁弘等大败刁默部,随后攻陷长安。司马颙、司马颍慌乱中抛弃惠帝,逃入南山。祁弘等所部鲜卑兵士大掠长安,屠杀二万余人。随后,司马越、司马虓等人护送惠帝退回洛阳。司马颖则从华阴经武关来到荆州新野。
司马颖来到新野不久,荆州刺史刘弘病逝。州司马郭劢素仰司马颖之名,便趁机发难,准备迎立司马颖为新主。可惜好事不成,治中郭舒奉刘弘之子刘璠讨伐郭劢,将其斩杀。司马颖无所依靠,又听说有诏令命南中郎将刘陶缉捕自己,慌得弃母抛妻,只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司马普及司马廓坐马车北渡黄河回到朝歌。他收拾了以前麾下将士数百人,准备投奔属下故将公师藩。九月,司马颖等人于途中不幸被顿丘太守冯嵩抓获,并送到邺城交新任司空、范阳王司马虓处置。司马虓乃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也是司马颖的堂叔,他不忍心杀司马颖等人,只将其父子囚禁。不料一个多月后,司马虓突然暴毙,年仅37岁。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担忧留司马颖在邺将成为后患,便伪造晋惠帝诏书赐司马颖死。司马颖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缢杀,时年28岁。他的两个儿子也同时被杀。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颖原部将公师藩和汲桑等人起兵,声称要为司马颖复仇。他们与征虏将军张泓原部将李丰等攻打邺城,司马腾守城不住,率骑逃跑,被李丰追杀。后来司马颖旧臣收了其棺木,改葬于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还是为他这位异母哥哥加县王礼节。因司马颖儿子均被杀害,几年后,晋怀帝立东莱王司马蕤子司马遵为司马颖嗣,封华容县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