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被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能。
混凝土冻结破坏机理主要有静水压理论和渗透压理论。
静水压理论学认为:冻结时,负温度从混凝土构件的四周侵入,冻结首先在混凝土四周表面上形成,并将混凝土构件封闭起来。由于表层水结冰,冰体积膨胀,将未冻结的水分通过毛细孔道压入饱和度较小的内部。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冰体积不断增大,继续压迫未冻水,未冻水被压得无处可走,于是在毛细孔内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使水泥石内毛细孔产生拉应力。水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水泥石内部的拉应力过高,抗拉强度达到极限时,则毛细孔会遭到破裂,混凝土中即产生微裂纹而受到破坏。
渗透压理论认为:在负温条件下,大孔及毛细孔中的溶液首先有部分冻结成冰,由于在溶液中的水从中冻结出来,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从而在毛细孔与凝胶孔内溶液之间存在着浓度差,这引起了从凝胶孔向毛细孔的扩散作用,形成了渗透压,导致混凝土损伤破坏。(www.xing528.com)
混凝土的抗冻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孔隙率、开口孔隙率和孔隙的水饱和度。
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水泥品种、标号、混凝土的水灰比等有密切关系。混凝土中掺用引气剂可显著提高其抗冻性。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水灰比的大小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水灰比高,混凝土孔隙率大,混凝土强度也较低,抗冻性低。
混凝土的抗冻性一般以抗冻标号表示。抗冻标号是以28d龄期在饱水状态下的标准试件,经循环冻融后,同时满足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的次数。抗冻标号有:D25、D50、D100、D150、D200、D250、D300七个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