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园的主人总想营造一个能够读书、宴客、游乐、修身养性、可游可居的山水空间。选择自然山水、合理改造也曾是私园营造的方法之一,不过,远离城市、遁入山林的隐居生活毕竟也有不便之处。于是,既能取城市生活之便利和物质享受,又能得到山林之乐的城市私园或近郊别墅便应时而出,文人追求山水之居的目光也从大自然转向了人工山林,从山野之中移到了城市宅院之旁。清代造园家李渔说:
幽宅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13]
营建私园时,如何做到“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境界,在喧嚣的城市中创造一方世外桃源,就成为造园者的不懈追求。
网师园是苏州著名园林之一,论历史,它没有沧浪亭古老;论名气,它没有拙政园显赫。留园空间的丰富、狮子林洞壑的幽曲,它都赶不上。但网师园却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它小而完整、布局紧凑、建筑精雅,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14]从南宋初建到形成现在的格局,虽数易其主,但一直都是私园,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因此,领略园林“咫尺山林”的美,体味文人雅趣、隐逸气息,网师园一游,应当是不错的选择。
网师园是一座城市宅园,是园主人精心营造的一个可游可居的空间。虽处城市喧嚣之中,却能够使园主人摈弃世俗,享受山林乐趣。宅园结合的布局设计,充分展示了文人追求居舍雅致化、审美化的潮流。这是一个与文人高雅、淡泊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宅园空间,它已超越遮风避雨的实际功能,成为文人精神的安顿所。网师园面积约10亩,整体可分为三部分,东边是住宅,主园在中间,西边是内园。
图124 网师园全景
图125 网师园藻耀高翔门
东部是典型的苏州式多进院住宅,平面呈长方形,建筑沿中轴线规整布局。宅门向南临巷,前有照壁,门两侧置有抱鼓石,上饰狮子滚绣球浮雕,大门东侧设有便门,大门格局显示园主的门第身份。进入大门,穿过轿厅,就来到了住宅区的主体建筑万卷堂。堂前的门楼垂脊高扬,色彩淡雅清新,砖雕精细生动,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门匾“藻耀高翔”的左右两侧分别雕有“郭子仪上寿”和“周文王访贤”的立体图案,寓含“福寿双全”“德贤文备”的意思。图案雕工细腻、线条流畅,人物形神兼备,在两边雪白墙壁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生动醒目。万卷堂意为主人是书香门第,家藏图书万卷。此堂又称积善堂,共五间,是主人办事与接待宾客之处。堂内家具、摆设古朴淡雅,整洁有序,不求华丽,充满庄重之风。厅内正中有一幅古松字画,画中古松虬枝苍劲,两旁的对联是:“紫冉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雷。”对联为有名书画家张辛稼所书,歌颂松树的不畏严寒、挺拔不屈,也是主人志如苍松、高风亮节人格追求的写照。字画上方是文征明所题“万卷堂”匾额。万卷堂后是撷秀楼,“撷秀”为收取秀色之意,该楼为两层,是主人日常起居和内眷燕集之所。厅内匾额“撷秀楼”是晚晴俞樾所写。古苏州城内建筑物普遍较矮,登上撷秀楼可近观园景,远看山光塔影。撷秀楼西侧和中部主园相通,后面通向小花园。花园内湖石叠就的假山,错落有致,颇有章法,虽由人力,状若自然。园东北角的梯云室,原为主人子女的居住之所,室外假山,依墙堆就,看似随意,实则颇有用心之处。山石中栽种的树木是精心挑选的,点缀恰当,而且种类不一样,树叶颜色各有不同,在屋墙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幅构图优美的图画。整个住宅区布局合理,建筑设置讲究尊卑有序,从大门而内,地势渐渐升高,前面的院落以万卷堂为尊,风格庄重,后面的生活区相对随意、形式自由。
图126 网师园梯云室庭院
园林景观营造离不开山、水要素,空间布局或以山为主,或以水为主,也可能山水均衡,平分秋色。网师园是在宅旁的平地造园,真山难得,只能叠造假山。住宅西侧的主园是以水为主布局的,中间的彩霞池是景观营建的中心,环池四周布置亭、廊、轩、阁等建筑,另有假山、石矶、小桥、花木点缀成景。彩霞池水面虽然不大,周围环列建筑不少,但由于理水技艺高超,并没有拥塞之感,以小尺度体现出了河、湖、溪、涧、泉、瀑等景象。园林无水不活,理水要能够艺术地再现水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形态,切忌呆板、僵化。彩霞池约半亩,水面聚而不分。为了突出水面平波浩渺的开阔,水池中间不设小岛,体量大的建筑或隐于山石之后,或远离池岸。池面虽近方形,但池岸低矮,用黄石堆砌出曲折错落的形状,沿岸形成许多洞壑水口,池水漫流其中,水源似乎从池边石岸下流出,源源不断。池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水湾引出,形成两条水涧,扩大了水面,使水池的形态更接近自然,更为幽深。掩、隔、破的理水手法在彩霞池造景中都有体现,月到风来亭、曲廊等临水的建筑和树木、花草将曲折的池岸遮掩,亭、台、廊、阁等前部突出水面,底部虚空,水似乎从建筑物和草木中汩汩而出,造成水面无边的感觉,引出池水盘山越涧滚滚而来的想象。池水东南和西北伸出的两条水涧上,分别有小石拱桥引静桥和平板曲桥横渡水面,既形成精巧别致的桥景,又将水面空间隔开。两座桥只在水池角落,不影响整体水面的开阔,又丰富了水面空间,穿桥而过的池水顿然有了生意。岸边石矶突破水面,游人可临水休息、观鱼戏水。景观环绕的彩霞池犹如一面镜子,将蓝天白云、长廊曲桥、绿树粉墙都映入池中,融为一体,时光流转,景色变幻,可寓无形于有形,以有限造无限。
图127 月到风来亭和彩霞池局部
图128 网师园濯缨水阁
环池游园,处处有景。从轿厅西侧上书“网师小筑”的小门入园,穿曲廊来到池南的小山丛桂轩,轩为四面厅式,门窗开敞,并绕以回廊,轩中观赏,美景无数,有“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美誉。小轩北面正中有一正方形大窗,窗对黄石假山云冈,小轩如在深山幽谷中。云冈是园中的山景,由黄石堆成,计成说黄石“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俗人只知顽劣,而不知奇妙也”[15]。黄石坚硬,棱角分明,纹理近乎垂直,不易改变天然形状,但用它堆就的假山浑厚挺拔,粗犷有力,云冈即是。云冈环山有石径,后面有蹬道可攀山。山上有树木花草装点。小山丛桂轩向西南循廊可至蹈和馆,此馆面东,共三间,东、南、北三面开花窗可观景,东面花窗落地,视野开阔,纳景丰富。蹈和馆南面是琴室,琴室为一歇山式半亭,坐落于一别致小院内,院南有嵌壁湖石假山,院落幽深清静,是园主人抚琴作曲的处所。
图129 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云冈西面有一临水小阁,名濯缨水阁。水阁面阔一间,坐南面北,屋顶为单檐卷棚歇山式,线条柔和,垂脊末端高高上扬翘起,舒展自如,灵动轻盈,有跃跃欲飞之势。水阁四面有窗,临水的一面设有长脚寿字扶手栏杆。阁下基座用石梁架空,池水自由出入,身在阁中,如在水上,可乘凉、观鱼,也可作为戏台,临水演出,别有风味。水阁西有短廊与一条南北长廊相通,此廊在彩霞池西岸,随地势蜿蜒起伏,是名爬山廊,廊内壁间有砖额书“樵风径”。廊为单面空廊,临池一面开敞,另一面壁上有漏窗。沿廊北行,有一亭与廊相连,这便是有名的月到风来亭。亭为六角攒尖顶式,三面临水,一面依廊。亭子的基座由黄石从水底堆砌,高出水面两米多,石墩之间形成水洞,如同深潭,增加了亭子的奇险色彩。亭内设有鹅颈靠,可供人们憩息赏景。中秋赏月,此处最佳。
图130 看松读画轩南面的门
月到风来亭对面是池东岸的射鸭廊。射鸭廊南面连接半亭,北面和竹外一枝轩相通。半亭东依撷秀楼外墙,西临碧波。亭、廊、轩似断实连,各具特色。竹外一枝轩在彩霞池东北角,坐北面南,为敞轩形式,开阔通透。轩北青砖粉墙上留有月洞门,洞门两侧各有一矩形空窗,西面墙上有一八角形空窗。轩南临水开敞,只有立柱几根,不设门窗,临水有长长的靠栏,可凭栏驻足、倚坐小憩。竹外一枝轩的后面是集虚斋。关于园林中的称“斋”的建筑,计成《园冶》中说:“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意。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16]由此可知,这里应是园主修身养性、读书的地方,要偏僻幽静,不宜开敞。集虚斋面阔三间,室内陈设雅致,斋堂上面有楼,可登临远观。站在斋堂前的小天井内,透过竹外一枝轩的月洞门向南看去,可以看到对面的云冈假山等景点,宛如一幅精心构思而成的山水风景画。集虚斋东边和撷秀楼北面的五峰书屋院落相通,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是园主人读书、藏书的地方,院内有假山,树木花卉点缀其间,环境清幽安静。总之,这组坐落于彩霞池东北角的建筑群,形制多样,高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从竹外一枝轩向右行,不几步,便来到了位于彩霞池西北的看松读画轩,此轩远离池岸,面阔四间,三面都有雕花精美的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撑,柱间安设十几个雕花门扇,每个门扇上部分设有三个方形空格,周边有镂空花样装饰,轩内采光纳景都很好。人在轩中,环视四面,窗格门格所框美景皆成画,“读画”即是读景。彩霞池东岸靠近住宅厅堂外墙,大片的山墙暴露,容易产生僵化、呆板、俗气的感觉,如不藏拙,就会破坏园景。但是,园林设计者采用了很成功的构景方法,靠墙布置几块山石并以花木点缀,运用了计成所说“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画”[17]的巧妙技法。另外,射鸭廊半亭、假山、草木沿岸依墙布置得宜,再加上厅堂屋脊弯曲柔和的线条和白墙上的雕花小窗装饰,从对面月到风来亭看去,白墙衬底,刚柔相济,一座半亭、几块山石、几丛花木,俨然一幅水墨写意画卷,实为不错的景观。
图131 月到风来亭对景(射鸭廊半亭、宅院厅堂外墙等)
从读松看画轩前池上的平板曲桥向西行,可以看到写有“潭西渔隐”的一座小门。穿过小门,便进入网师园的内园殿春簃院落。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以石铺地,图案花纹状若渔网,与东边后花园的铺地一样,凸显园林“渔隐”的构意。此院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人子女读书处。院南的主体建筑殿春簃坐北朝南,共三间,西边有小屋相从。殿春簃是仿明式结构,屋顶为卷棚式,正面门两侧有半窗,北墙开有三个长方形大窗,用红木镶边,屋后有天井,天井内的湖石奇峰、翠竹、芭蕉、蜡梅等都能透窗成景。屋前有石板平台,以低低的石栏相围。小院西南一隅,有清泉一眼,名“涵碧”,与主园大池有水脉相通,因有“源头活水”而顿然富有生意。泉北有一半亭,攒尖顶式样,亭名“冷泉”,依小院西墙而筑,飞檐起翘颇为轻灵。亭中置放一块灵璧石,玲珑剔透,叩之铮铮有声。亭子空间开敞,只有立柱承重,南北设有靠座,是殿春簃庭院最高的观景处。
图132 网师园殿春簃小院
“主人无俗志,筑圃见文心”。文人园林要体现出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摒弃世俗。何为俗?何为雅?文人有自己的标准,从沈复《浮生六记》谈到他对居所的要求可知一二,他说:
萧爽楼有四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有犯必罚酒五斤;有四取: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长夏无事,考对为会。[18]
萧爽楼中所忌讳的是仕途经济、名缰利锁、无聊取乐等,就是文人认为恶俗的东西,没有个性,品位低下,而他们追求的是精神自由、个性舒张、吟诗赏花作对联的高雅境界。石崇在金谷园、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举行的文酒之会和雅集活动,说明了园林与诗、文的不解之缘,雅集吟咏的结果,就是《金谷诗序》《兰亭集序》及相关作品的千古传诵,他们的行为也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对象。文人退而筑园,就是要营造一个远离世俗,能够进行读书写字、吟诗作画、弹琴赏花的诗意空间。
图133 网师园冷泉亭
网师园因文成景、融诗入景,是充满“书卷气”的雅趣空间。园中景观,处处有文、有诗。精美砖雕门上的“藻耀高翔”,不由令人想起《文心雕龙·风骨》中的“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引静桥南涧壁上的“槃涧”取《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之意。小山丛桂轩可证自庾信的“小山则丛桂留人”之句,传达出留客款待的意思。水阁以“濯缨”命名,浓缩了屈原《楚辞·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意。蹈和馆名出自“履贞蹈和”一语,寄托和平安吉的愿望。月到风来亭名化用宋代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点景恰如其分,游赏者细细品味自有会心之处。竹外一枝轩因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句而得名,并且根据诗境营造景观。射鸭廊得名于唐代诗人王建的“新教诗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的诗句。集虚斋来自于《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五峰书屋关涉李白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殿春簃造景取名的依据是宋代邵雍的诗《芍药四首》之一:“一声啼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簃庭院,根据诗意造景,可谓实至名归。涵碧泉取自朱熹的“一方水涵碧”的诗意。唐代张读《宣室志》中记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唐太和中,周生有道求,能梯云取月。”这就是后花园“梯云室”的来历,以此命名,寄托园主志存高远、超逸脱俗的意向。以诗命名成景的造园方式,赋予园林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提升赏游的趣味,使园林的意境更加幽远,在这样一个诗景交织的空间内,看景就是读诗、品文。另外,园中的题额、楹联使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高超的艺术品位,也是此园高雅情趣的一种体现,游者赏玩品评,自会乐趣无穷。看松读画轩抱柱联曰: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写尽了四时风物变化和人们寻幽觅芳的情怀,成为楹联中的佳作,流传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www.xing528.com)
图134 殿春簃芭蕉映窗
图135 看松读画轩前的松柏
网师园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渗透着文人雅士的情思。庭前屋后山旁水畔挑选种植的各种花木,不仅对山石建筑景观起衬托作用,赋予园林生命活力和随四时节律变化的风景,营造城市山林的气氛,而且还能象征园主人的精神境界。花木习性各有不同,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根据其特点总结出了各自的象征意义,然后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在园林中种植。网师园大门南植槐树两棵,象征门第的高贵。万卷堂前的庭院中植有白玉兰二株,堂后撷秀楼天井对植桂花,既有金玉满堂、荣华富贵的象征之意,又能在春来时欣赏玉兰满树盛放,秋到时期待金桂飘香,以不同的花木迎合季节变化。梯云室、五峰书屋、集虚斋这几处读书静修的庭院中,也随四时节律种植有海棠、石榴、蜡梅、翠竹、黑松、紫薇、山茶、玉兰、木瓜、红枫等花木。彩霞池岸边点缀有南迎春、络石等常绿披散性灌木,掩映水面,使水岸富有活力。小山丛桂轩前假山花池配置有桂花,与轩名相配。竹外一枝轩前横栽的黑松枝条盘曲,倒映池中,画面生动别致。看松读画轩前有苍松古柏,古柏相传为南宋时园主史正志亲手种植,已有900多年历史,松树为白皮松,据说也有200多年历史了。苍松古柏既有正义、长寿、高洁的寓意,又增添了建筑物的古雅色彩。殿春簃小院曾以种植芍药闻名,屋后较小的天井内植有翠竹、芭蕉等。天井后隙地无多,芭蕉映窗,是上好的选择。李渔说:“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俗,与竹同功……”[19]竹能使人免俗,尽人皆知,宅舍种竹,“能令俗人之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20]。网师园内众多的树木花卉,姿态天然,株株入画,既成就了园林美景,也以其象征意义丰富了园林的人文精神内涵,提升了园林的审美趣味。
图136 竹外一枝轩题额
图137 万卷堂抱住联
图138 小山丛桂轩楹联
网师园委婉多趣、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和小而精雅的风格,是历代园主巧妙营构的结果,凝结着各位园主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网师园的最早营建是在南宋淳熙初年,藏书家、官至礼部侍郎的史正志罢官退居姑苏,在此建万卷堂,对门造花圃,植牡丹五百株。造园之先,首在立意,史正志以“渔隐”为主旨构园,将自身比作“摇首出红尘”的渔夫,奠定了造园的基调。清乾隆时,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已废的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初名“网师小筑”,后改称“网师园”。宋宗元所经营的网师园仍有“渔隐”的意蕴,钱大昕《网师园记》中说宋宗元“治别业为归老之计,因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于渔隐之意”。此时的网师园内已有“濯缨水阁”“溪西小隐”等十二景。乾隆末年,瞿远村购得此园,叠石种木,新修亭台,巧妙布局,形成了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迂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的风格。如今的网师园,基本遵循瞿氏造园格局。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1917年,张作霖购园,赠予湖北将军张锡銮,词人叶恭绰、国画大师张大千兄弟曾在园中居住。园林易主,名称屡有改变,直到1940年,山西人何澄得园,遵从旧规整修,并恢复了网师园旧名。
游园不知园史,所知毕竟浅露。如究园史,有沈德潜《网师园图记》,钱大昕、达桂、褚廷璋同名作《网师园记》三篇,彭启丰《网师说》,冯浩《网师园序》,范广宪《网师园》等文可读,衔古通今,增识广闻,以备游园之需。
【注释】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789页。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第185页。
[3]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603页。
[4]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谭属春、陈爱平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73页。
[5]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谭属春、陈爱平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268页。
[6]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45页。
[7]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50页。
[8]陈从周:《梓翁说园》,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9]计成:《园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6页。
[10]计成:《园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4页。
[11]陈从周:《梓翁说园》,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12]陈从周:《梓翁说园》,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13]李渔:《闲情偶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0页。
[14]陈从周:《梓翁说园》,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页。
[15]计成:《园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92页。
[16]计成:《园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80页。
[17]计成:《园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64页。
[18]沈复:《浮生六记》,林语堂、吴言生校点,西安:西安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19]李渔:《闲情偶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71页。
[20]李渔:《闲情偶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7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