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皇家园林,还有一类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园林,就是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在古籍中称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庄、别业等,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
有人将私家园林的源头追溯到人类早期所经营的生产性质的园圃,我国自有文字始,就有关于园圃的记载。据郭沫若对殷墟卜辞的考证,发现殷时和园圃种植有关的文字有“圃”“囿”“果”“树”“桑”和“栗”等。[2]周以后,关于园圃的记载就更多了。《孟子》中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情景描写,《楚辞·离骚》中有文字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诗经》中不仅有多处文字提到园圃,而且还有大量植物种类的描写。当时的园圃属于生产性的种植园,就在主人的家宅之旁、里门之内。农田、园圃、宅舍结合一起的布局方式,在实行井田制的殷周时已非常普遍。这种宅园结合的布置方式也是后世私家园林最常见的形式。私家园圃除了种植果蔬等经济作物的功能外,还可祭祀祖先。如《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非母。”[3]园中宅旁的桑树、梓树是古代用来祭祀祖先的。古代园圃作为早期的私家园林,在敬天法祖的祭祀功能方面,与皇家苑囿是相通的。古代园圃主要作用是生产,它的观赏作用并不突出,至少作为平民的园主人并没有自觉的审美意识,因此,早期园圃只能说具有私家园林的粗略形式,但不具备私家园林的精神实质。
先秦时期有贵族私园和隐士山水园出现。贵族私园的主人属于帝王、诸侯之下的公卿、士大夫等阶层,春秋战国时期崛起的“士”人,也属于这一阶层。贵族私园有城市宅园,也有自然山水园。齐桓公时,管仲在家里所筑的“三归之台”、春秋鲁国之相季氏宅院中的“武子台”,都是城市宅园,这些私园的形制难以确知,但应该是模仿商周以来皇家园林的,与“灵台”之类的高台式园林建筑差不多。还有更多的贵族私园看重的不是宗教功能,而是帝王宫苑中歌舞游乐的功能。从出土的东周青铜器上的图像分析,当时的园林以台榭为主,作为观赏游乐的功能已很突出。河南辉县赵固墓出土的一个铜鉴纹样图案描述了这类园林歌舞娱乐的场面:正中是一座二层楼房,楼中的人鼓瑟投壶,鼓乐齐鸣,边歌边舞。楼的左边挂有边磬,右边悬编钟,歌舞之人的旁边有鼎豆等器物,似在烹饪酒肉。园中有习射者,弯腰张弓以射野兽。池沼中有人泛舟,亦搭弓矢作远射的姿势。围墙外的树丛中,禽鹤翩翩起舞。由此推想,这座私家园林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与帝王宫苑类似,也具有骑射、宴游、娱乐的功能。贵族私园中的自然山水园,选择城郊或者山野中自然风光好的地方经营园林,顺应自然地形,再以建筑点缀其中,多为田猎、休闲之用。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赐给樊於期、荆轲的山馆,就是典型的贵族自然山水园:“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4]
图107 河南辉县赵固墓出土的战国铜鉴纹样图案
先秦时隐士栖身的自然山水园,直接利用自然山水景物,在其中建必不可少的建筑,供隐逸者栖身。这些隐士将简单朴拙的别墅建在山野中,只是为了离群索居,逃避政治。伯夷、叔齐成为前朝遗臣时,就曾选择隐逸式的生活。姜子牙也曾有过一段隐居的生活:“(姜)太公钓兹泉,今人谓之丸谷,石壁深高,幽篁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5]他隐居的地方就是一处自然山水园,地势险要,林木茂盛,风景优美,人烟稀少,与世隔绝,园主人居住在“石室”中。先秦的贵族园林和隐士山水园也属于私家园林的类型,只不过贵族园林受皇家园林的影响很大,没有脱离皇家园林而自成体系。隐士山水园也只是对山水环境的简单顺应利用,还没有像魏晋时期的隐士那样以纯粹审美的眼光去欣赏自然山水,缺乏营建园林的自觉意识。
图108 姜子牙钓鱼台
汉代的皇亲国戚、富商巨贾、王侯地主等营建私园,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直追皇家园林。西汉初梁孝王刘武和鲁恭王刘余等人,所拥有的私家园林都有着帝王苑囿的规模。兔园是梁孝王的私园,方圆300多里,园中造华宫、挖池沼、筑山岳,宫观相连,绵延几十里,奇果异树、珍禽怪兽,应有尽有,梁王常与宫人宾客游乐其中。梁孝王爱好墨翰文雅之事,广交文人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都是他的座上客,有很多人长期居住园中,乐不知返。东汉时,外戚梁统玄孙梁冀在宅舍旁开的苑囿,也是范围广大,采土筑山,深林绝涧,包蕴丰富,如同皇家。皇亲国戚如此,富商巨贾的私家园林也蔚为壮观。茂陵的富豪袁广汉,财力雄厚,光家童就有八九百人,他营建的园林更是气魄非凡。据《西京杂记·袁广汉园林之侈》记载:“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等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彀,延馒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汉朝私园主人地位显赫,大多园林模仿皇家苑囿而规模略小,仍然延续的是皇家园林繁杂华丽的风格。
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和皇家关系密切,他们的私园风格受皇家园林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甚至有些园林的营建就是为皇室服务的,有点皇家气象也符合情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是贾家的私园,却是为迎接皇贵妃元春省亲而建造的,相当于皇家的行宫别墅。这座虚构的园林设计精妙、景观丰富、建筑风格多样,装饰华贵,充满了皇家气派。园林的豪华富丽,竟使元春“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6]。不过,进园游览,登楼步阁,攀山涉水,一个个景点都新奇独到,园中有园,繁花名木、鹿鸣鹤啼,应有尽有,令人观览徘徊,叹为观止。元春观后题诗曰:“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赐)大观名。”[7]曹雪芹在虚构这座园林时,心中应该有皇家苑囿的样本,要不,泱泱大观、巍巍气派,又从何而来呢?
图109 大观园全景图(清·孙温)
私家园林当然不能一直罩在皇家苑囿的影子里,魏晋南北朝是重要的转折时期。社会的动荡,政治的不稳定,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使得很多世家大族、文人士大夫为了保全性命,纷纷走上了退隐山林的避世道路。隐逸风尚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建设,西晋的大官僚石崇在洛阳有金谷园,东晋诗人谢灵运在会稽营建山居别墅。这两家都是名门望族,他们选择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营建庄园,园中有大片的土地、山林、楼阁亭台,还有果药植物、鸡鸭猪鹅,池沼多养鱼鸟。这些私家园林既可以提供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宴游观赏、隐居的天然环境。文人士大夫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对大自然美的发现,审美意识的自觉,使田园诗、山水画开始出现。山、水、泉、石、丘、壑等在诗画作品中作为艺术形象出现,山水诗画的意境对造园活动产生了影响,很多文人开始将诗情画意融入园林中,在住宅旁模拟自然山水营造具有情趣的私家小园。将自然山水缩写入自家的园林中,写意山水园的理论和造园手法基本形成,“以小见大”“尺幅万里”的手法与意境在文人园林中已有体现,庾信的《小园赋》说:“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唐宋时期,人们营造私园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唐时,文人对山水的热情越来越浓厚,诗与画的艺术也高度发达,他们造园常常把诗画情趣与园林景观联系起来,希图在小小的园林中拓展无穷的精神空间。据说,唐开元以后,东京洛阳城郊有邸园一千多处,造园盛况于此可见一斑。裴度的私园和绿野堂、王维的辋川别业、李德裕的平泉庄、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和洛阳私园、司空图的司空庄都是唐朝著名的园林。宋朝园林比唐朝园林更加精巧雅致,写意化倾向更为明显。元明以来,一些文人和画家参与了造园活动,山水画的成熟和审美观念影响了园林的创造,造园艺术所追求的仿画风格,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元初的赵孟頫在归安造莲庄,元末的画家倪瓒在无锡筑有清阁。至今犹存的元代私园苏州狮子林,最初营建时,园主人天如禅师就曾邀请倪瓒和其他许多文人共同商议,倪瓒还画有一幅狮子林图卷。文人和画家将宋元以来山水画的意境移入园林中,使造园的艺术水平迅速提高。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发展到高峰,除了大量营造皇家园林外,私家造园也蔚然成风。有清一代,王公贵族、官僚地主、富商等建造的园林多集中在物质丰富、文化发达的城市和城市近郊,常常和宅院在一起,属于名副其实的城市山林。当时的私园不仅数量上是历代最多的,而且还逐渐显示出地域特色,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大体系。(www.xing528.com)
图110 独乐园图(局部)(明·仇英)
图111 恭王府妙香亭和榆关一角
北方园林以京城北京为主,城中多是富商巨贾、王侯官宦的私园,清朝 的王府都带有花园,它们大多受皇家园林影响,追求华丽烦琐,模仿雍容华贵之风。李伟的清华园、米万钟的勺园、李戚的畹园等,是明代较有名的私园,集中于北京西北郊一带。清代的承泽园、恭王府花园都是著名的王府宅邸私园。承泽园在西城区果亲王宅邸东面,园中有山有水,亭台巧设,来青榭、揽云台、书斋等可供望水景、赏月、读书。有些景观模仿江南,风格秀美,比如烟雨矶三面临水,宛如金陵的燕子矶;中央岛上的春和堂,形似镇江的金山等。竹木、芳草、佳卉种植,疏密得当,园中有寺,钟声悠悠,还有半亩种菜的良田,以示躬耕之意,象征田园风光。恭王府花园在什刹海西侧,建筑华丽精美,花园在府第的北面,叫萃锦园,模仿皇家气派。园内建筑布局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建筑形式受北方四合院影响较大,比较规整、拘谨。主要建筑和景观分左、中、右三路,成多个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和山水景观基本对称,依次是园门、飞来峰、蝠池、安善堂、方池、假山、邀月台、绿天小隐、蝠厅。东、西路只是山体对称,建筑不对称。东路主要是戏楼和院落,前有精美的垂花门,后有流杯亭。西路最前面是榆关,由一段城墙式的围墙和门洞构成,墙连接青石假山,依次向北有敞厅秋水山房、妙香亭、大水池,池中央有水榭,池北有澄怀撷秀等景点。全园山景布置有新意,东、西、南三面各有两座山,六条山体喻为六龙围合成一个大的园林空间,中路的后部有一座山为中龙。此园设计主题突出,园内亭台楼阁、水榭荷塘中隐藏着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蝠”,再加上康熙亲笔题写的福字碑,乃是真正的“万福”之地。园中的水景稍差,很难与江南园林媲美,不过,恭王府仍是北京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是目前北京保存较完整的王府宅邸。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总称,其地域主要涉及广东全境,福建南部,广西东部、南部等,由于气候条件、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岭南地区不同于北方和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占地面积较小,且多是宅园,建筑形象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体量偏大,往往连宇成片,组合形式密集、紧凑,建筑物内部结构细致精良,装修、细木雕工等都很讲究,乡土味、西洋味兼具,表现出岭南园林重视世俗享受、务实的特色。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使得岭南园林并不注重对自然山水胜景的写意或模仿,不过分追求整幅山水“画境”的完整,而是用假山、池沼、花木等点缀庭院,各自成景。水面多为小型池沼,石砌水岸,形式多规整,不特意追求变化。植物带有岭南特色,品种繁多,全年树木苍翠,花团锦簇,可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广西、福建、广东等地的园林各有不同,但岭南园林的主流是广东园林,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东莞可园四座古典园林,是广东园林的实例,也被称为“粤中四大园林”或“岭南四大园林”。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也有可称道之处。
图112 东莞可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明清城市私家园林艺术最为杰出和最有代表性的还是江南园林。江南园林以苏州、扬州、南京、无锡、常熟、湖州、上海等城市为主,其中尤以苏州、扬州著称。南方气候温和,经济发达,文化兴盛,河湖密布,花木繁盛,湖石形态多样、玲珑剔透,具有较好的造园条件。城市中难以选到适宜的有真山真水的地方,而且用地有限,江南园林一般选择在城镇的平地上依傍住宅建园,以假山水池为构架,巧置楼台水榭、点缀花草树木,常小中见大,把大自然的美景缩小、摹写在不大的空间内,在城市中造出山林野趣。园林色彩淡雅、柔和,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园中匾额、题咏、楹联等意味深长,因画造景、由文入情,富有诗情画意。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扬州的瘦西湖、个园、何园,无锡的寄畅园,常熟的燕园、壶隐园,南京的瞻园、愚园、随园,上海的豫园、内园等都是江南有名的私家园林。
图113 扬州个园
清时,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南巡,留恋园林风光,对江南私家造园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各地纷纷造行宫花园,很多文人雅士、商家富贾等为了造园不遗余力。皇帝迷醉江南胜景,认同江南园林艺术,回京后造皇家园林,要求模仿江南园林景观,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园林景点都有对江南园林的仿写,可见,江南园林出色的造园艺术对北方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高超的造园艺术需要杰出的造园家,明清时期,一大批造园家脱颖而出:张涟、陆叠山、计成、张然、石涛、李渔、仇好石、叶洮、李斗、戈裕良等,不少人既有造园实践,又有著作总结造园经验和理论。明代计成、清代李渔可谓代表。计成能文善画,造园经验丰富,曾为江苏常州地方官吴又于设计宅园,著有《园冶》。李渔在北京造半亩园、芥子园,其著作《闲情偶寄》中对叠石成山、开窗取景、屋舍格局、花木种植等方面都曾述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