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沈阳故宫:融合现代与古老的城市建筑

沈阳故宫:融合现代与古老的城市建筑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阳故宫又称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坐落在山海关外地处北国塞外的沈阳盛京城。大政殿曾被称为“大衙门”,是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重大庆典举行和商议决断重要事件的场所,其内外装饰多采用龙的形象和图案,好像是一座被龙包围的宫殿。图29沈阳故宫大政殿大政殿前方的左右两侧,各排列五座方亭,式样相同。

沈阳故宫:融合现代与古老的城市建筑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坐落在山海关外地处北国塞外的沈阳盛京城。这座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营建的汗王宫,清乾隆时期又有增建。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按照建筑平面布局与建造时间先后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以大政殿为主体的东路建筑群是努尔哈赤时期修建的;以崇政殿为主体的中路建筑群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以文溯阁为主体的西路建筑群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真正具有宫殿建筑内涵的是东路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以及中路的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关雎宫、永福宫等建筑。

东路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建筑具有十分鲜明的满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初称大衙门,1636年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大政殿的建筑形式是一座双层屋顶的八角亭子,用形容宫殿的术语说,就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巍峨大殿。大殿总高21米,建在2米多高的须弥座式砖石台基上,台基上有石雕栏板、望柱、抱鼓、石狮等装饰。殿顶最高处的五彩琉璃宝顶,由宝瓶、相轮、火焰宝珠等几部分组成,浮雕云龙装饰。殿顶中间大部分用黄色琉璃瓦覆盖,边缘用绿琉璃瓦,清代称这种颜色搭配为“黄琉璃加绿剪边”。八条垂脊上还有彩色胡人、行龙脊兽装饰。大政殿外观内外共有两圈三十二根红色柱子,南侧正殿门的两根柱子上分别有金龙蟠柱,两条龙龙头相对,龙头龙爪伸出柱外一米有余,似乎在争夺中间檐上木雕的火焰宝珠,栩栩如生,令人震撼。柱顶外侧各有据说是藏传佛教中的神兽装饰,相貌威猛。大殿内檐柱间的八面,没有墙壁,分别装有六扇门,门的上半部是斧头眼式的格子,下半部各镶有木雕的金漆团龙图案。殿内不设天棚,八根十多米长的彩绘金龙大柱直插殿顶,从里面看,殿顶宛如穹庐,正中是圆形的降龙藻井,木雕金漆。藻井龙头向下俯视,无疑增添了皇帝的威严气势。围绕藻井的里面一圈是“万福万寿万禄万喜”八个篆书汉字图案,外面一圈由八组图案围成,每组包括一个梵文和四个龙凤图案。殿内还有云龙、兽面、莲花如意等木雕装饰。大政殿曾被称为“大衙门”,是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重大庆典举行和商议决断重要事件的场所,其内外装饰多采用龙的形象和图案,好像是一座被龙包围的宫殿。布满殿内外的龙形装饰,表现了“敬天畏龙”的观念,同时“以龙代表天子”来体现皇权的正统性和其至尊无上的威严。

图29 沈阳故宫大政殿

大政殿前方的左右两侧,各排列五座方亭,式样相同。分布错落有致,犹如众星拱月。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右侧相对应的是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这就是有名的“十王亭”,或称“八旗亭”。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布局方式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体现。八旗制度来源于满族人最初的狩猎组织——牛录,每个牛录由十人组成,选出一人为首领,叫作牛录额真,打猎时统一指挥大家的行动。努尔哈赤根据部众人数增多的情况,便对牛录组织进行改造创立了八旗制度。他将三百牛录编为一甲喇,五甲喇编成一旗,当时共编八旗。根据所用旗帜的不同区分,用黄、白、蓝、红整色旗的四旗,分别叫作:整黄旗、整白旗、整蓝旗和整红旗。用黄、白、蓝色镶红边的旗和用红色镶白边的旗的四旗分别是: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和镶红旗。后来,汉语中将“整”改为“正”字。皇帝通过八旗统治全国,重要的政策法令都要由八旗首领参与讨论。十王亭是清兵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官员处理本旗事务的办公场所,皇帝在大政殿举行重要活动前,被召集的官员们就都在各自的亭子前列阵等候。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形式生动地体现了八旗制度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宫殿的这种独特布局被称作“帐殿式布局”,来自于努尔哈赤、皇太极出征作战时所搭的帐篷形式。据说,他们率领军队外出作战驻扎时经常搭设蒙古包式的帷幄,皇帝在较大的黄色帷幄中,在其两侧则分别排列着八座青幌,供八旗贝勒大臣使用。颜色分布、形状都和大政殿与十王亭组合十分相近。可以说,沈阳故宫中的这种宫殿建筑组合将游牧狩猎民族的帐篷形式固定了下来,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非常独特,绝无仅有

图30 大政殿与十王亭

图31 沈阳故宫崇政殿

图32 崇政殿墀头琉璃装饰

中路以崇政殿为主体的建筑群是皇太极时期修建的大内宫殿,基本具备传统宫殿建筑的中轴线对称和“前朝后寝”的布局原则。不过,沈阳故宫中皇帝处理政务的崇政殿建在平坦的地方,而帝后居住的寝宫却建在高台 上,形成了“宫高殿低”的特点,这和满族人喜欢居住在高台上的习俗相关,不同于汉族“殿高宫低”的传统。进入皇宫正门大清门沿御路北行,迎面就是皇宫的正殿——崇政殿,殿体高12米,坐落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并不高大雄伟。建筑形式是一座五开间的硬山式房屋,殿两侧各有三开间的门一座,分别叫作左翊门和右翊门。与众不同的装饰和建筑配件将这座东北地区极为普通的民房美化成了皇家宫殿。崇政殿屋顶由琉璃瓦覆盖,中间黄色,边缘绿色。殿顶的正脊、垂脊等各个部位都有琉璃构件,以黄、绿、蓝为主要色调,以行龙火焰珠为主要形象。殿顶四角装饰有狮子、龙、海马等脊兽,分别采用白、蓝、绿、黄、红等不同颜色。殿前后都有装饰着石雕栏板望柱的殿阶和檐廊,殿前后的红色檐柱都是方形的,檐柱下面是灰黑色覆莲式的柱础石,上部绘有莲花等图案。柱顶部分檐下左右各有木雕龙头探出,两两相对,扬爪戏珠,龙身、后爪在廊内,形象生动、威猛有力,似乎要破殿而出。贯通外檐的装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崇政殿和左、右翊门的墀头上也有很精美的琉璃烧制的饰件。金红色搭配的木制槅扇门和白石青砖的殿基也增加了崇政殿外观的庄严华美。殿内空间五间贯通,没有天花板,屋内的梁柱一览无余,殿内装饰木雕精致,彩绘精美,图案丰富。翻卷的浪涛、腾飞的金龙、蓝天白云、奇花瑞草、火焰流云等营造出了一个祥和、高贵而又华丽、热烈的空间。(www.xing528.com)

图33 崇政殿檐下的木雕飞龙

由崇政殿向北,从三层高的凤凰楼下层穿过,就是皇宫内廷。整个内廷坐落在近4米的高台上,与崇政殿外朝相比,可谓是“高高在上”了。坐北向南,正中而建的是清宁宫,四座配宫位于清宁宫前东西两侧,依次是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四座配宫的建筑样式都是五间硬山式房屋,琉璃瓦,宫门开在中间。清宁宫是一座五间硬山顶前后廊式房屋,琉璃瓦铺盖屋顶,檐下有彩画装饰,作为内廷中皇帝和皇后的寝宫,现在看来是很朴素的。清宁宫北侧两边各有一座三开间的小房子,琉璃瓦顶,用途尚不清楚,也可能是皇帝地位较低妃子的寝宫。清宁宫建筑具有很浓厚的满族住宅风格,简单说来,就是“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盖在地面上”。“口袋房”也叫筒子房,是东北地区适应寒冷气候的一种房屋建筑,如今在东北农村还常见到。清宁宫的五间房的屋门开在东侧第二间,其余几间设有窗户采光,室内两侧的房间不设间壁墙隔断,因此整个房屋就像一个一端有口的袋子,不像汉族地区的房屋门设在中间。

图34 沈阳故宫内的清宁宫

“万字炕”也叫弯子炕和转圈炕,屋内火炕转角相连,紧贴墙壁围在南、西、北三面,叫连三炕。还有些是连二炕,南北两面的炕宽一些,俗称对面炕。清宁宫的炕设在西面的三间。满族民间有以南为大、以西为尊的说法,因此,正房西面的墙安放祭神祭祖的供位,一般西面的炕用来摆放祭器等物品,不住人,比较窄。清宁宫室内地面下有烟道,是用火地取暖的。房屋后侧连接火炕的烟囱是从地面建起的,形似小塔,截面为方形,从下到上逐渐内收变小。与汉族房屋烟囱建在屋顶上有区别,满族的这种烟囱最早是用虫子蛀空的大树树干做成的,日久开裂后就用藤条捆缚起来再用。宫室是皇帝的家,宴请重要宾客的宴会常在清宁宫里举行,有时也在这里召见亲贵的王公大臣议事,主要是在非朝会期间,另外这里还是举行萨满祭祀的地方。

图35 清宁宫后的烟囱

沈阳故宫,金碧辉煌,殿宇巍然,楼阁耸立,作为目前仅存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它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北京故宫,但却在我国宫殿建筑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完美地结合了满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特点与传统宫殿建筑的风格,同时对蒙古、藏、汉等民族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方法兼收并蓄。因此,沈阳故宫是一座以满族风格见长,融合了汉、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特点的宫苑,是集多民族建筑艺术为一身的文化瑰宝。

【注释】

[1]〔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