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高校,思政课处于被专业课程边缘化、被实用课程去平衡化以及被量性评价制式化的境遇。从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的融合视域来看,高校思政课具有升华技术教育的价值,从而超越专业课程;具有探寻职业幸福的价值,从而为实用课程拓展根基;具有建构生活意义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扬弃量性评价。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商科”课程建设,通过融合创新体现协同育人价值,通过专业成才彰显精神成人价值,通过通识教育彰显“精神成人”价值。在“大商科”课程视域下,实现上述价值需要统合思政课程,使之成为基础课程核心;统合基础课程,使之成为高校课程建设基础;统合所有课程,使之成为人才成长摇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部署了任务,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程管理层面,被专业课程边缘化;在课程编制层面,被实用课程去平衡化;在课程评价层面,被量性评价制式化。如此等等,影响了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www.xing528.com)
本篇从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的融合视域,在厘清高校思政课课程价值定位的前提下,对浙江工商大学“大商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重构进行了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