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思政课改革:满足学生需求、提升获得感

大学生思政课改革:满足学生需求、提升获得感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代是一个崇尚品质、重视获得感的时代,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立足于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主体性需求,针对学生的群体性特点,满足学生对健康成长的期待,切实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

1.针对学生群体性特点,满足时代性需求,大学生参与率高

“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发端于学生理论社团的社团活动,使竞赛本身具有草根性。竞赛在每年的马克思诞辰前后举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竞赛的组织实施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由读书会承办,这遵循了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主导性,又尊重了竞赛活动的学生主体性。省赛的初赛通过“商大微理论”“学习有理”“理想之光”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复赛、决赛以现场竞答、PPT展示、主题演讲和时政评论等方式开展,这使竞赛本身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富有科技感和时代感,适合95后、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移动学习、趣味竞技、展示自我、冲浪科技的主体需求,实现了可感知、可欣赏、可体验的实际教育获得感。校领导出席校赛并讲话、省委领导出席省赛并讲话、知名专家学者做评委并点评,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高层领导、对话“大咖”,满足了新生代学生期待被关注的存在感、尊严感与自豪感。竞赛奖项设置和奖励激励将课程学习与课程考核相结合、个人奖励与团队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学生参加竞赛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拿到了学分,又赢得了荣誉、获得了奖励、增强了信心,这既满足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又让学生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与荣誉感,进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的意义和价值,使其对思政课的“好感”上升为“获得感”。正因为如此,“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才会办得越发红火,参与人数逐年增长,2018年参与校赛、省赛的本科生数量分别为在校本科生人数的56.67%和45.69%(见表7-1),对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表7-1 “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参与率(2014—2018年)

2.尊重学生主体性选择,满足学生发展性期待,大学生获得感明显提升(www.xing528.com)

“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的开展,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商大微理论”“学习有理”和“理想之光”公布题库,初赛可以通过机房或微信公众号和App移动端参赛,复赛以学院、学校为单位组队,这满足了大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参与的主体性需求。竞赛的题库以4门思政理论知识为核心,与党史党建知识、“形势与政策”知识相结合,课程知识体现在初赛和知识必答、抢答环节,党史党建知识结合唱红歌等方式,“形势与政策”知识融入时政评论和主题演讲环节,实现了“主料”精准与“配方”新颖的有机结合。这既遵循了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又引导了大学生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聚焦社会重大事件、难点问题,运用课程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老师指导团队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全员聚焦问题、全息互动交流、全力破解难题、共同收获荣誉,使教学双边主体互动得以实现。在这过程中,大学生既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困惑与疑难,又潜移默化地内化了思政课的价值诉求,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价值判断和政治选择,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强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开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因此,“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不仅可以“热闹一阵子”,还能“受用一辈子”,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和长远发展期待,明显增强了大学生的获得感。

3.注重教育宣传相结合,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思政课感染力显著增强

学科竞赛是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学生喜闻乐见并乐于参与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把竞赛引入思政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当代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思政理论知识竞赛既要巧妙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吸引学生,又要通过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感染学生。“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综合运用了网络平台、App移动端、竞赛抢答系统、电脑机考系统、大屏幕显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基于“用户体验”的“时尚包装”,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竞赛的层次感和有效性。由于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校内各部门通力协作,“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从学生社团活动发展为校级学科竞赛,进而升格为省级学科竞赛。竞赛坚持教育与宣传相结合,从竞赛启动到开展再到结束,《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浙江工商大学报》等报刊和“浙江工商大学官微”“商大微理论”“学习有理”等微信公众号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和宣传推广。在竞赛氛围的熏陶下,许多学生从不喜欢、不关注到开始关注,再到踊跃参与竞赛活动,许多教师从不知道竞赛,到开始关注竞赛,再到全力支持办好竞赛活动。省赛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层面90%以上开设思政课的本科生和100%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参与了竞赛活动,而教师层面不仅包括了思政课教师,还包括了其他专业教师和广大党员干部。可见,浓厚的竞赛氛围既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的转变,又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降低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又增强了思政课的魅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是一个崇尚品质、重视获得感的时代,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立足于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主体性需求,针对学生的群体性特点,满足学生对健康成长的期待,切实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就是为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和实效性进行的有益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