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学生的必要功课,通过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浙江工商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廖曰文教授领衔的“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入选教育部201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精心设计、仔细批改作业,学生认真研做作业为基础,重视互动前的知识储备、课堂中的作业交流与点评,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围绕作业内容双向和多向交流的教学方法,其主旨在于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式、参与式学习。
1.推行的必要性和目的
采用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的愿景有二,一是四个“有助于”——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助于强化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二是颠覆对思政理论课的四大看法——“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课堂死气沉沉”“作业没有或就是抄抄书”“考前突击背背就可通过”[2]。“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通过八个环节,将课堂互动与作业紧密结合起来,师生之间相互监督和促进,避免了互动中师生准备不足、互动中组织松散造成的低效冷漠、肤浅空洞的弊端,从而使主题内容集中、论辩专业深入、组织合理有序,实现了互动中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保证了互动教学的质量。推行“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的必要性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督促学生认真参与教学互动过程
“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通过作业促进学生的教学参与。课前,作业课题应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可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也可在同学之间调研、讨论,写出2000字的文字稿,同时还要制作相关的PPT课件以提炼主题观点,这都加深了学生对相关论题的思考,为课堂互动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课堂进行的作业演示、生生互动、教师点评等环节也对学生形成一种有力的监督机制,使其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社会心理学家证实:“一旦成为注意的焦点,人们就会自觉监控自己的行为。……当个体的行为可以单独评价时,人们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为了能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应对质询时自信,学生也会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既努力研做作业,又规范组织语言、理性思考论题、填补认知漏洞,从而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常见的作业抄袭、应付的弊端,避免了一般课堂互动中因题目临时布置、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而出现的仓促随意和肤浅空洞的现象,保证了课堂互动的质量和话题讨论的深度。而学生的现场表现,也会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打出分数,当堂公布,算入平时成绩,这不但可以给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学业成绩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课堂互动既然可以同时满足这两大需求,自然也会促使学生争取最佳表现。在这过程中,对提出独到见解或发言精彩的其他同学经评委同意后也会获得加分,这就鼓励所有同学参与到互动中来,避免了发言同学慷慨陈词而其他同学无视麻木的现象,激发了互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促进教师强化互动教学(www.xing528.com)
首先,教师要公开展示作业批改情况,还要接受学生的挑战和质疑,这就改变了传统作业一对一的反馈方式,不但有利于全体同学观摩学习,也促使教师认真领会教材精神、精心挑选典型案例、深度挖掘材料内涵、专业设计互动话题,既能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论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深入思考。事实上,课堂互动能否有效进行,问题设计非常关键。有效的问题设计避免了课堂互动中教师题目设计太过随意浅显造成学生麻木冷漠的问题,在保证互动质量的同时,促使教师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对接起来,加深问题研究,实现以科研深化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双赢。其次,通过课前批改学生作业、课堂中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可以清楚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讲评,既避免了传统作业课后批改所导致的反馈滞后性弊端,也可以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造专业课堂。当代学生见多识广,自主意识强,不会轻信权威,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对学生的认知进行精准的把握和深刻的点评,在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心理契约,有效组织互动的各个环节,保证高质量的教学互动。而且,“基础”课面向所有专业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决定着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多元化,课堂中学生深思熟虑的准备、畅所欲言的互动和精彩纷呈的辩论也会拓展教师的视野和思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学相长、共享智慧,发挥互动教学的最大效能。
2.实施效果
在“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中,教师选取的是既符合学生认知需求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困惑和问题,学生完成作业和课堂互动也是自我展现、自我解惑的过程。因此,在互动实施过程中,虽有八个步骤环环相扣,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当学生熟悉了互动节奏后,教学管理也就变得轻松有序了。而且,每个星期话题不同,参加演讲、接受质询的同学也是轮流上阵。一学期下来,教师和学生可以一直保持新鲜感,甚至有所期待,真正做到了静中有变、变中有新,避免了心理懈怠,提升了同学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节省了教师的精力。特别是这一互动方法将课堂互动和作业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作业统收统改的不足,学生只需小组共同完成一份作业,教师每周只需认真批改几份小组作业,化整为零,细水长流,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及学生的课业负担,消解了小组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和教师批改作业不认真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了这一互动方法后,“基础”课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中也获得了上佳的口碑,甚至很多学生将其评为最受欢迎的大学课程之一。在开课之前认为学习该课程“基本上没有必要”的比例高达34%,开课后认为“很有必要”的比例则提升到85%;从不缺课者达99%;78%的学生认为“基础”课的课堂气氛比其他课要活跃一些;对学习该课程的意义,认为有助于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占75%,有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占82%,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占86%。由此可见,“基于作业的教学互动法”作为对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行之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