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对个体思想政治素养及学习态度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这种决定性的影响几乎受到所有研究者和教育者的重视。例如,王万民将“期待视野”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用以解释家庭因素对受教育者的意义,“受教育者在以前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水平、思想水平、人生经验和价值观与当前的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教育过程或结果的预见。它潜在地支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的接受态度及意向”。[13]家庭作为每个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影响着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本次调查的结果以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得到一致认可的观点。表3-5呈现的是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学习的影响。从各维度分析摘要表中悉知,“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和“行动获得”3个因变量检验的F值分别为16.111(P=0.000<0.05)、14.431(P=0.000<0.05)、19.313(P=0.000<0.05),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示家庭因素对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和行动获得均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说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在知识维度、情感维度和行动维度上有显著的影响。[14]
表3-5 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各维度分析摘要表
目前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高。由“原理”课问卷中“父母对思政课的态度”题项频率直方图(图3-7)可知,大多数家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呈中立偏向反对态度。
其次,许多家长不重视家庭环境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家庭仍旧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只关注孩子成绩与将来就业问题,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由“原理” 课问卷中“父母会对我进行思政教育”题项频率直方图(图3-8)可知,仅有一小部分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图3-7 “原理”课问卷中“父母对思政课的态度”题项频率直方图
图3-8 “原理”课问卷中“父母会对我进行思政教育”题项频率直方图
另外,部分家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政治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孩子是否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关心。由“原理”课问卷中“我的家人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题项频率直方图(图3-9)可知,很多家长自身并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图3-9 “原理”课问卷中“我的家人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题项频率直方图
2.学校因素的影响
上至学校的办学目标,下至具体的教务安排,学校对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影响无处不在,其影响不言而喻。表3-7表现了本次调研所发现的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影响。
表3-6 学校因素在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各维度分析摘要表
注:*P<0.05,***P<0.001。
表3-6显示,在变异同质性检验中,知识获得、情感获得、行动获得三个因变化检验的F值分别为17.708(P=0.000<0.05)、13.46(P=0.000<0.05)、31.895(P=0.000<0.05),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示学校因素对“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和“行动获得”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说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在知识维度、情感维度和行动维度上有显著影响。
影响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育人理念、学科建设、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的个人魅力等。首先,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推进,一些院校为贯彻学科课程建设标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对大学生思政课的定位过于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只把大学生思政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从而在教学中忽视了大学生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影响学生学习之后的获得感。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在课程设置方面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故而更注重专业课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会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专业课重要”的想法。其次,部分院校虽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相应的机构,但是在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存在认识、管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再次,大班教学给教学效果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师资队伍有限,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基本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而大班教学无论是在纪律管理、教学反馈,还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等方面,都有着相对不容易克服的困难和障碍,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效果。最后,教师的素养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知识储备要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需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读经典、读教材、读学生、读社会热点,应尊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并能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提高个人思想素质,为大学生树立现实的学习榜样,在思政课教学期间,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品格魅力感化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15](www.xing528.com)
3.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开放。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都能比较容易地被当代大学生所了解,而一些消极、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大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的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在调查中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因素对思政课效果的影响(见表3-7)。
表3-7 社会因素在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各维度分析摘要表
注:*P<0.05,***P<0.001。
从上述方差分析摘要表中悉知,“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和“行动获得” 3个因变量检验的F值分别为19.259(p=0.000<0.05)、18.278(p=0.000<0.05)、58.039(p=0.000<0.05),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表示社会因素对“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和“行动获得”分量表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说明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在知识维度、情感维度和行动维度上有显著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矛盾,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在思想道德领域,道德滑坡现象、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习的价值观相悖,造成了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迷茫。一些大学生受错误价值观念影响,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学习今后的工作技能,仅仅注重专业课学习,在思想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抵触、消极情绪。另外,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仍然存在一些社会矛盾,如就业困难、社会公平问题,这会导致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上所讲的内容与现实存在差距,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由“原理”课问卷中“对国家政治环境充满信心”题项频率直方图(图3-10)可知,目前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度还不够高,这会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一定的偏见与误解。
图3-10 “原理”课问卷中“对国家政治环境充满信心”题项频率直方图
4.个人因素的影响
从大学生获得感视角看,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他们获得感的外因,而学生的个体因素则是内因。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意愿是影响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个人因素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学习时间。对于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他对这门课投入的多少,也决定了他将会有多少收获,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投入和获得是成正比的。如果学生本身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首先他会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思政课的学习上。同时,会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关心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国际社会的动向,从各个渠道和不同方面了解政治生活。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其学习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实用性不强。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公共课,学生获得感偏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学生认为它的实用性不强。专业课程复杂的学生,学习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其学习时间大多用于专业课或实验课,往往无暇顾及大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大多到考试时才会突击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对“基础”课的获得感。
“愿意”和“喜欢”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如果供给满足了需求,获得感就会油然而生。相反,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学习意愿,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也未必能产生获得感。为了解个人因素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和行动层面的具体影响,以个人因素为自变量,以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各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
表3-8 个人因素在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各维度分析摘要表
注:*P<0.05,***P<0.001。
在表3-8中,在变异同质性检验中,“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和“行动获得”的F值分别为23.189(P=0.000<0.05)、12.406(P=0.000<0.05)、80.075(P=0.000<0.05),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个人因素对“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和“行动获得”分量表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说明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在知识维度、情感维度和行动维度上有显著的影响。
调查还发现,目前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有待加强。“原理”课问卷中“思政课堂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题项频率直方图(图3-11)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价值的评价不高,这会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降低,会出现在课堂上玩手机、完成专业课作业,甚至缺课、旷课等现象。
图3-11 “原理”课问卷中“思政课堂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题项频率直方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