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研究角度上。2017年之前的文献多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探讨,多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2017年之后的文献开始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特别是“获得感”一词的引入,将学生的需求与满足作为检验和判断思政理论课现状的重要指标,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调查法是样本文献的主要研究方法。大多数文献都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现状研究,但大多只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频数统计,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www.xing528.com)
第三,在研究结论上。目前学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结论并未达成一致。例如,陆秋梅、刘勤认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存在明显的倦怠倾向”[10]。赵排风也同样得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兴趣较低、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结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效性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1]。许传琼则通过问卷分析,得出“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状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的认知和行为存在不合理的消极的一面”[12]的结论。火星则认为,高校大学生比较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课程认同度较高,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学习情况不容乐观。[13]这就说明亟待一个科学的测量标准及合理的题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概论课学习状况进行进一步研究。
第四,在研究内容上。学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状况的研究几乎只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出发,但自“05方案”发布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4门课组成,且教学各有特色,学生学习状况也大不相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课程提升,将四门课分开研究,从而得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总体状况,更好地了解不同课程的学习状况,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提升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