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家密集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如果我国汽车产业能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在产业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则完全有可能实现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十三五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各细分领域做出了2020年的阶段目标规划。其中,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200万辆以上,相较2015年33万辆的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政府主导推动、市场驱动优化,政府提供863计划等科研项目,由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系统。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经验表明,建立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和研究所)等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体系,可赋予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较高的效率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部分汽车企业相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了整车小批量生产能力和局部的商业化示范运行能力。

在国家密集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国产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长安CV9混合动力汽车(图1-2-12)、杰勋混合动力汽车、奇瑞A5混合动力汽车、东方之子燃料电池汽车(图1-2-13)、海马H12电动汽车、华普海域甲醇动力汽车(图1-2-14)、吉利海尚混合动力汽车(图1-2-15)等。

978-7-111-59930-2-Chapter01-17.jpg

图1-2-12 CV9混合动力汽车

978-7-111-59930-2-Chapter01-18.jpg

图1-2-13 东方之子燃料电池汽车

978-7-111-59930-2-Chapter01-19.jpg

图1-2-14 华普海域甲醇汽车

978-7-111-59930-2-Chapter01-20.jpg

图1-2-15 海尚混合动力汽车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试验示范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有用的数据,同时也为产业化发展积累了经验。由于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和创建自主品牌的难度相对于传统汽车领域要低很多。如果我国汽车产业能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在产业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则完全有可能实现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能力见表1-2-1。(www.xing528.com)

1-2-1 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能力

978-7-111-59930-2-Chapter01-21.jpg

(续)

978-7-111-59930-2-Chapter01-22.jpg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轻量化、智能驾驶等领域。本次十三五规划是在十二五宏观大目标下的细化和延伸。其中,汽车产业方面主要对新能源汽车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划,同时涉及到智能驾驶、轻量化等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规划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①十二五规划已有领域做重点突出;②十二五规划中未涉及内容的补充;③各细分领域2020年的目标。其中,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并列,提及力度加大。新能源积分作为新增项目首度在十三五规划中被提及。同时,十三五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各细分领域做出了2020年的阶段目标规划。其中,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200万辆以上,相较2015年33万辆的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燃料电池汽车计划到2020年实现批量生产。动力电池计划到2020年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与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W·h,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W·h”形成组合拳,在准入门槛提高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资源或将向龙头企业靠拢。

“十三五”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从六个方面重点发力:

①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

②全面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品质与性能。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

④完善动力电池研发体系,加快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建设,突破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等技术瓶颈。

⑤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

⑥加速构建规范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