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个人
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体验、行为方式在教师的干预下进行调整、重组、统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力实现的。开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心理辅导活动的根本取向,是要促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推动自我的完美发展。
(二)加强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做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要时采用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有的学者所说:“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三)关注口头交流
口头交流的作用主要在于:①学生能发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通过交流,自己理解和支持了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比老师的评价与支持更为重要,因此大大增强了自信心;②使积累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重塑自我形象;③使学生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经验;④发现自己在同伴中有所作为,可以和别人成功地进行交往,因而增加了安全感;⑤在不能确定自己应持的态度行为时,可以先倾听并综合大家的意见,以得到最大的收获。(www.xing528.com)
(四)注重目标达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达成育人的目标,要帮助学生学习到新的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要紧密围绕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就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
(五)积极营造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中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被打开的。因此,催化出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远比完美的理性探讨重要得多。活动有效性主要依赖于通过辅导教师的行为所建立起的班级氛围,这一氛围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并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所以,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消除学生对自由沟通和交流的防卫心理,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最主要的任务、最高超的技能,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基本的环节。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活动现场的社会心态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灵活把握辅导活动的发展势头,不可刻板依照原定设计行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