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交通死亡事故中,一位被定全责且属逃逸的驾驶人,在被问及事故发生时的情景时,觉得自己很无辜,又很无奈:“我真的是不知道,也没看到。怎么就撞人了呢?”倒是办案民警的一番话,道出了事故的个中缘由,还原了事故真相。
事故发生的时间为夜里11时。出租车司机李某(事故的当事人)驾车送完客人回来,为了赶时间抄近路,经过一个废弃的厂区时,正在施工的打夯声干扰了李某的听力,没有路灯造成的视线不良又影响了李某的视觉,在一个坑洼不平的路段,李某倒车掉头的过程中,将车后正在俯身拾荒的聋哑人张某(事故受害者)刮倒在地,张某头部撞击到路旁堆积的马路边石后死亡。
在这起交通死亡事故中,固然有施工的打夯声、没有路灯照明、路面凸凹起伏等不利因素,但不足以构成交通死亡事故的主体。而车辆行进过程中的车外盲区影响了李某的正确判断,忽视瞭望才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我们在日常驾车行驶中要求的,在车辆即将倒车时要到车后巡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倒车。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行车中的“盲区”。
什么是盲区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观察不到的地方就叫盲区。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
车内盲区:是指车辆内部自然结构形成的。就是挡风玻璃两侧的A,B柱。在转弯时,如果A柱较宽,把视线遮挡住,这样产生的盲区就大。而B柱的盲区是在车辆的右侧,车辆在行驶中,需要大角度拐到外侧时,B柱会遮挡视线,如不及时做出正确的预判,就有可能与右侧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车内盲区还有车辆内部非自然结构形成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视觉盲区,也就是人为盲区。比如一些驾驶人喜欢在后挡风玻璃上贴有颜色较深的贴膜;一些女驾驶人喜欢在后挡风玻璃上悬挂一些挂件饰品和玩具等。
车外盲区:是指车外固定或移动物体及光线变化造成驾驶人看不到的区域。车外盲区分为车前后盲区、后视镜盲区、内轮差盲区、超车盲区、光线盲区、视野盲区等。那么,造成车外盲区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车身的宽度、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车尾的长度和高度、驾驶人的身材及车辆行驶的速度等。
1. 车前后盲区。车前盲区是指由于引擎盖遮挡,驾驶人车前方看不到的地方。车后盲区是指因车后备箱遮挡而造成的盲区。儿童由于个子矮小,往往成为车前、后盲区发生交通事故的受害者。(www.xing528.com)
2.后视镜盲区。车两边的后视镜只能看到车身两侧,并不能完全收集到车身周围的全部信息,尤其从辅路上主路,从左后视镜不能观察到车辆,假如加速大角度切入最内侧车道,很容易与正在最内侧车道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3.内轮差盲区。内轮差是指车辆在转弯时,后轮并不是沿着前轮的轨迹在行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间形成的偏差,就叫作内轮差。车身越长,内轮差就越大。尤其是车头转过去后,还有很长的车身没有转过去,极易形成大型车辆的视觉盲区。当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进入视觉盲区后,很容易被大型车辆的车身后部拖入车轮下,造成交通伤亡事故。
实验表明,当大型车辆转弯时,会产生10余米长的视觉盲区,而经过改装、加长、加宽了的货车,视觉盲区将更大。因此,在碰到大型车辆转弯时,行人、非机动车或小轿车离它们越远,安全系数越高。
4.超车盲区。超越同方向行驶的车或与对向行驶中的车辆会车时,由于对方车辆的遮挡,驾驶人无法看到同方向车辆前方和对向车辆后方的路况,这时就形成了超车盲区。公交车车身庞大,进站停车后,经常有乘客绕过车头横过马路,形成“鬼探头”,成为因超车盲区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5.光线盲区。车辆行驶至隧道进、出口时,由于瞬间光线变化,驾驶人的视觉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时就会出现短暂的视觉盲区。同样,夜间开车,驾驶人的眼睛容易受到各种灯光的刺激,视线所及范围受限,也容易产生光线盲区。
6.视野盲区。静止状态下,人的双眼视野可达210°。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人的双眼视野度会随之减小,产生视野盲区。
车速与视野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