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与人交往相处的一缕春风、一束阳光,即使初次见面也不会觉得陌生。微笑是友善,微笑是坦诚。微笑传递的是一种温暖,微笑传递的是一种和谐,微笑传递的是一种包容。
多一分理解就会少一些误解,多一分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某路口监控拍下了这样一段视频:一女子开一辆宝马车,在人行道上与一辆人力三轮车发生一点点刮蹭。本来问题不大,女子情绪却异常激动,对三轮车夫破口大骂,任凭三轮车夫百般解释赔礼道歉并答应赔付修车费用,女子仍然不依不饶,并打电话叫来亲属及朋友对三轮车夫大打出手。三轮车夫跪地求饶后,答应马上回去取钱赔偿车辆损失,结果取回来的却是一把尖刀……后果是两死三伤。在这里,冲动成了魔鬼。那么,生命之重,谁又能承担得起?
一位留学生讲他在日本亲身经历的一起交通事故,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天晚上,拖着疲惫身体的他,驾车在回宿舍的路上,行经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一个很呆滞木讷的老太太从他驾驶的车辆的右前方过马路,老太太一侧正赶上是红灯,她仿佛没有看到,依旧步履蹒跚地前行。这位留学生想是绕过去还是停车,就在他犹豫慌乱中车已经开到了老太太身前,只听“咣”的一声,将老太太撞倒在地。他把老太太扶起,见她无大碍。第二天一早,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警察局等待接受处理。这时老太太的家属一干人也来到了警察局,看到了他,径直向他走过来。此时此景,他有些不知所措,跑是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迎上去,他想挨一顿揍怕是在所难免的了。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只见老太太的家属一干人,来到他的面前齐刷刷地给他鞠躬赔礼,口中不停地说:“给您添麻烦了,实在是对不起!”这场面简直让他受宠若惊。
两起事故,两个不同的结局,让人深思。
人生之路,无论荣耀与屈辱,都要从容和淡然地对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忍为先,和为贵,一方有错在先的情况下,另一方要有包容之心。什么是大度?什么是理性?什么是宽容?相信学员们听完以上的讲述,在自己的心中,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答案了呢。理性让我们理智,大度更是一种大气,宽容则是一种品格。
宽容别人并不表明自己的无能与软弱,而是表示一个人的仁爱之心。“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在我们与人相处时,对别人怀有宽容之心,特别是在与人发生争执时,你对别人谦虚退让恰恰证明你的谦虚大度。在遇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时,也应当通过和谐的方式来化解矛盾。
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上可笑之人。我们都知道大肚弥勒佛吧,其笑容可掬的形象所展示给我们的象征意义是,不论身处何境,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境;不管遇到多少委屈,都要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会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www.xing528.com)
相关资料链接:
1.“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
淡然一笑,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友善。“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源于“六尺巷”的故事。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年间宰相张英(1637——1708)老家的邻居吴家建房,因宅基地和张英的家人发生了争执,于是张英家人飞书京城,希望张英安排下属“摆平”邻居。而张英看完家书后淡然一笑,在回复的家书上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甚感羞愧,便按张英之意退让宅基地三尺,邻居吴家见张英的家人如此豁达谦让,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这条巷子现存于安徽省桐城市城内,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
2.“三八二十三”的故事
微微一笑,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海涵。“三八二十三”说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的故事。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门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于是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微微一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对孔子的评判,颜回是服从的,心里却想不通。孔子开导颜回:“我知道你以为我老糊涂了。你想想,我为什么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了顶帽子而已;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其实,人生在世有时你争赢了你所谓的“理”,却可能失去更重要的“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