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禅台位于许昌市南十七公里处的繁城镇(今属河南省临颍县)。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便在此筑台,接受皇位,建立魏国。此台为汉魏交替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唯一的禅让活动纪念地。2001年7月,受禅台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受禅台现高二十一米,长、宽各七十五米。虽经历了一千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巍然耸立,可以想象当年受禅台是何等的壮观。
延康元年(220年),经过“三辞三让”,曹丕接受禅让,下令修筑了这座雄伟壮观的三层高台,命名为“受禅台”。
数十日后,受禅大典在这里举行。献帝交出玺绶、诏册之后,曹丕拜谢,接受禅让,登上了天子宝座,改国号为“魏”,自称魏文皇帝,追谥曹操为魏武皇帝,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大赦天下,把许县改为许昌县,以示他的皇家基业像这地名一样繁荣昌盛。
受禅大典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受礼仪式。《献帝传》记载:“魏王登坛受禅,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
从受禅台下来,向北有一条宽三米,长一千五百米的青砖砌成的甬道。沿着这条甬道,可一直到“献帝庙”遗址。“献帝庙”坐落在受禅台的北方,原为“魏文帝庙”,是曹丕为了配合受禅大典而建的,庙内塑有曹丕的金身像。当年的庙宇规模宏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流光溢彩。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已不复存在了。(www.xing528.com)
汉献帝庙前,立着两座碑,一座是“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另一座是“受禅表”,两座碑通称为“受禅碑”。碑文由东汉末年御史大夫王朗起草,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东武亭侯钟繇精心镌刻。此碑无论从文章、书法,还是镌刻上,都出自名家之手,实属上乘精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记载的是汉室的四十九位文武大臣联名写信给曹丕,说汉献帝是受天意让位的,劝曹丕接受献帝的禅让,并赞扬曹丕德高望重,超过了三皇五帝。因碑文内容主要是劝曹丕接受禅让的,所以又叫“劝进表”。
“受禅表”碑记载了献帝禅位于曹丕的过程。碑上说:汉室的气数已尽,魏国理当取代。并称赞曹丕的德行像日月的光辉,才干在天、地、人之上。汉献帝下了圣旨要把皇位让给曹丕,曹丕再三谦让,满朝文武多次劝进,曹丕才答应下来的,于是修筑受禅台,接受禅让。
“三绝碑”一是文表绝,二是书法绝,三是石刻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书法。两碑字体均为隶书,它秉承前代篆书的规则,下起魏、晋、南北朝、隋、唐楷书的风范,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受到历代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如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刘禹锡等。宋代的欧阳修最为虔诚,他多次来此临摹,并撰文纪念。现在,“受禅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划拨专款修葺,已被很好地保护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