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台,又名天爷庙,位于许昌市东二十公里的许昌县(今建安区)张潘镇古城村的西南角,台高十五米,面积约四千平方米,远远望去,像一尊青铜巨鼎,庄严肃穆。这里,就是当年汉献帝祭祀天地的地方,也是汉魏故城遗址在地面的唯一实物遗存。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毓秀台,是一代王朝的象征。汉献帝在许昌的二十五个春秋中,每年春天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以祈丰年。当时,显赫一时的曹操,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以及三国时期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
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一片林荫之中。高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建筑。台上是祭祀场,四周雕栏玉砌,正中耸立着一座高峻的坛庙,叫玉皇殿。殿顶为圆锥形,殿基为方形,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
传说,当年汉献帝举行祭祀时,要先在毓秀台下的宫殿里稍加休息,接着到毓秀台前的汉御殿里斋戒沐浴,然后才由大臣引领,穿过毓秀台下宽八尺、高一丈多的地洞口,再沿着六十级青石台阶,缓步登上台顶,在大殿里完成祭拜仪式。(www.xing528.com)
从大殿下来,是青砖铺地的广场,这是天子每年秋分时祭天的场所。广场正中立着一尊青铜巨鼎,叫“神坛”。在广场两侧,还有两个独特的建筑,叫“月神台”和“雨神台”。每到望月之夜,天子都要到“月神坛”遥祭那一轮冷月和浩渺的银河。每当久旱不雨时,就到“雨神台”求雨。如今,这些均已不存,但作为汉魏故都在地面的唯一遗存实物,该台具有建筑学、史学、方志学等学术价值。
传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天,汉献帝在毓秀台祈天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乌云遮天,伸手不见五指,吓得他浑身颤抖。曹丕手下的近臣就利用这一自然现象,大造“汉室气数已尽,魏国当兴”的舆论。从而,摧毁了汉献帝那“奉天神以固汉室,假天命以固皇威”的精神支柱,二十五年来汉献帝毓秀台祈神之心终将枉费。在这年十月,曹丕代汉而立,汉献帝到修武县当了山阳公,时年四十岁。
现在的毓秀台已经成为三国汉魏故都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