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蔡文姬归汉:悲愤诗与魏文化

蔡文姬归汉:悲愤诗与魏文化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蔡文姬生逢乱世,一生的遭遇非常悲惨。左贤王虽然勉强同意文姬归汉,但坚持让两个儿女留在匈奴。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为了养育自己的祖国,文姬忍着母子生离死别的巨大痛苦,随汉使踏上了归国之路。文姬归汉后,废寝忘食地整理父亲的遗著四百余篇。她有感于一生的颠沛流离,作五言长诗《悲愤诗》来述说自己的痛苦遭遇和悲伤心情。

蔡文姬归汉:悲愤诗与魏文化

蔡琰,字文姬。她的父亲蔡邕是汉末有名的学者,精通天文、历法、数学,而且又是造诣很深的音乐家、文学家,他的诗、赋、散文都写得很好。当时慕名来拜访的人很多,家里常常座无虚席。文姬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很高的文学和艺术才能。

然而,蔡文姬生逢乱世,一生的遭遇非常悲惨。她的父亲原是朝中的议郎,因受宦官集团的迫害,不得不走上了漫长的流亡生涯。蔡文姬自幼随父亲亡命在外,吃尽千辛万苦,后来回到洛阳,嫁给了河东卫仲道。初平三年(192年),她的父亲在长安遇害,接着母亲和丈夫也相继去世,她一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兴平二年(195年),董卓之乱,她在家乡被胡兵所掳,在被掳途中,受尽了胡兵的虐待和侮辱。流落到匈奴后,被迫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她在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在滞留匈奴的漫长岁月中,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思念故乡和亲人。(www.xing528.com)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刚刚把北方统一起来,就派董祀出使匈奴,以黄金千两、白璧十双、锦绢百匹作为礼品,赎蔡文姬归汉。左贤王虽然勉强同意文姬归汉,但坚持让两个儿女留在匈奴。一边是生养自己的祖国,一边是年幼的亲生儿女,文姬面临着痛苦的选择。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为了养育自己的祖国,文姬忍着母子生离死别的巨大痛苦,随汉使踏上了归国之路。文姬归汉后,废寝忘食地整理父亲的遗著四百余篇。

苦难的生活并没有磨灭蔡文姬的才华。她有感于一生的颠沛流离,作五言长诗《悲愤诗》来述说自己的痛苦遭遇和悲伤心情。作品长达五百四十个字,叙述了她一生的不幸遭遇,是当时军阀混战下人民苦难生活的生动写照。诗中以“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等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形象地写出了被掳百姓在路上所受到的折磨;以“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的语言,描绘了饱受战乱迫害的百姓骨肉相遇而不敢相认的情景;以“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的滴血言辞,揭示了受苦百姓的内心痛苦。通篇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诗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