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军事集团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五人。曹操在行军作战中,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做后卫。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这五个人列为一传,在进行总评时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近现代以来人们开始将他们合称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本姓聂,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他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镇守合肥时多次击退孙权的进攻。为曹操统一北方,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晚年还带病征战。张辽的一生几乎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为曹操力克群雄,统一北方,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去世,谥为“刚侯”。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勇猛果敢,战功无数。在官渡之战中,他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镇守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本为鲍信部将,后归属曹操,为将坚毅庄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官渡鏖战中,曹操的士卒多死伤,士兵惧怕,于禁督守土山,力战激励士气。官渡之战后迁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国,同年离世,谥曰“厉侯”。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张郃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后来他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建安二十年(215年),他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他为左将军,封鄚侯。他奉命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太和五年(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而亡,谥曰“壮侯”。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汉中征伐等多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于太和元年(227年)病逝,谥曰“壮侯”。(www.xing528.com)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赏,属徐晃。”他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战将。
“五子良将”先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不同,乐进、于禁最早,其次是徐晃、张辽,最后是张郃。建安二十年(215年),张辽与乐进一同守卫合肥,曹操征汉中张鲁时,东吴孙权趁机起兵十万来犯合肥,而张辽守兵只有七千余人。他招募八百敢战将士,趁夜对孙权发动突袭,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下,开始撤军,张辽与乐进又趁机追击,几乎生擒孙权。而后又带病与孙权交战,击败东吴将吕范等。
张绣反叛时,曹操的青州兵趁机打家劫舍,于禁率军对这些趁火打劫的青州兵进行讨伐,平定了青州兵所带来的祸患。但在后来襄樊之战时,于禁被关羽放水进攻,所率七军全部覆没,于禁也因为投降被指责。
张郃最为刘备所忌惮。汉中之战时,夏侯渊被斩,张郃临时统帅汉中诸军,稳定一时不安的曹魏军队,坚持到曹操率军来汉中。张郃于街亭大破蜀将马谡,致使诸葛亮进无所据,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
汉中之战时,徐晃击破试图攻占马鸣阁道的蜀将陈式,直接粉碎了刘备想要隔绝汉中与关中联系的计划。襄樊之战时,曹仁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于禁所率七军也被关羽所败,关羽一时威震华夏。徐晃率领的军队多是新兵,但徐晃长驱直入,连破关羽多阵,进而击破关羽,被举为保全襄樊第一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