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魏文化:谋略的主线

曹魏文化:谋略的主线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谋略,是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本质上谋略是一种为获取利益和优势的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是人们在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实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高超艺术。曹魏时期的谋略文化主要体现在曹魏集团在政治、军事及用人方面的智慧与艺术,是曹魏集团留给后世的一笔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从政治谋略来说,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具有大胸怀、大智慧、大手笔、大气势。这也正是当时三国中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

曹魏文化:谋略的主线

谋略,是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它源于军事政治斗争,又关乎人类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谋略以社会互动为前提,又以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为依据。本质上谋略是一种为获取利益和优势的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是人们在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实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高超艺术

曹魏时期的谋略文化主要体现在曹魏集团在政治、军事及用人方面的智慧与艺术,是曹魏集团留给后世的一笔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从政治谋略来说,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具有大胸怀、大智慧、大手笔、大气势。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最成功的政治策略。曹魏集团能在群雄并起、军阀混战中由弱转强,统一中国北方半壁河山,曹操的政治军事谋略起着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他宏大的政治抱负,准确的政治远见,平乱称霸的胆略,治军理政的智慧。在政治上,曹操强力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广纳贤才,吸收中下层人士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在官员选拔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在经济上,曹魏时期坚持推行屯田制,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开垦良田,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这也正是当时三国中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在军事上,曹操精通诸家兵法,写成了《兵书接要》《孙子略解》等,开创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曹魏集团兵多将广,靠颍川、谯郡两支队伍,一文一武相辅相成,他们的军事理论、战略战术,一直被后人效法和吸收,在军队编制、人员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进步。在多次与外族的博弈中,胜多负少,称雄一方。(www.xing528.com)

曹操堪称三国人杰,连诸葛亮都佩服他的谋略过人。他在《隆中对》中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多年后诸葛亮还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诸葛亮《后出师表》)。曹操超人的政治智慧,还表现在他重才、爱民、责己、务实的为官形象上。特别是在用人上,他看的不是门第、不是出身、不是名气,而是看政绩、看本事、看战功,他以吏治的清明赢得了麾下的猛将如林、谋士如云、雄兵百万,成为魏武兴盛的牢固基石,终成霸业。为揽尽天下英才,曹操三下“求贤令”,他在《短歌行·对酒当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千古吟唱,更是将这种迫切的求贤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操提出“察人举官,唯才是举”(曹操《求贤令》),彻底破除了东汉以来以门第、名节取人的陈规,彰显了他过人的胆识与雄才大略。曹操知人善任,弃短用长,不求全责备。在曹魏集团中,虽“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也可提拔重用。谋士许攸负贪财之名投奔曹操,曹操来不及穿鞋,赤脚相迎,足见其爱才之心。曹操重实战,注重以成败论英雄,“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司马光资治通鉴》)。如乐进原为曹操帐下小吏,后屡立战功,封广昌亭侯。曹操能容人之不容。“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为袁绍写《檄豫州文》,痛骂曹操祖宗三代,曹操读之,惊出一身冷汗。陈琳被擒,众请杀之,曹公爱其才,赦之不咎,命为从事,尽显宽容大度与坦荡胸怀。曹操在治军上,赏功罚罪,且身体力行,“割发代首”的行为充分显示了曹操捍卫法纪的勇气和决心,他以极大的魄力践行“立君牧民,为之轨则”(司马光《资治通鉴》)、“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曹操注《孙子兵法·始计篇》)的法治主张,为吏治的清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