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快件主要指性质特殊或价格昂贵的快件。 对于特殊快件, 要纳入重点操作对象, 格外关注。 全部操作过程须在监控摄像头下进行, 实行分区分类存放。 一般快递企业都设置有特殊快件作业区, 此区域和外界用铁栅栏严格隔开, 贵重物品有专门的保险柜或保管箱。 外包装须加封志, 环环交接, 哪个环节出问题, 由哪个环节负责。 建立特殊快件安全管理责任制,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一旦出现问题, 能迅速查明原因, 明确责任。
快件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快件安全管理责任制, 明确交接程序及责任划分, 如接触物品的作业场地必须安装监控设施、特殊物品必须双人作业等。 此外, 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每月召开快件安全分析会, 查找问题, 不断改进, 把快件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案例】
进入年底, 我市快递行业进入一年中最旺季节, 然而就在一片火红的背后, 有关快递公司私自处理“无主快件” 的报道, 让这个是非不断的行业再度陷入舆论浪潮。 记者近日采访我市多家快递企业, 了解到无主快件的背后, 是快递企业内部制度设计的缺失, 甚至快件包装的设计也对此不无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 在开放市场环境下竞争成长的快递企业, 要有做百年老店的决心, 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
“重收轻派” 让快递难以善始善终
近日, 央视曝光了部分快递企业的内幕, 称一些快递公司处理无人认领快递邮件的方法是私下变卖。
“ ‘无主快件’, 在我们行业内部又称为‘无头件’, 一直存在, 也很难完全杜绝。” 昨日, 韵达快递竹子林片区加盟商梅先生向记者介绍。 “无头件” 一般指由于快递面单遗失或损毁, 造成发件人、收件人信息都没有的邮件。
快递员上门收快件, 消费者都会将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不可能存在故意不填的情况, 那么快递单遗失只能出在公司内部流通和派发环节上。
“派发环节漏洞比较大, 而且长期以来快递员上门接受快件态度热情, 而轮到向消费者派发快件时, 态度便来了个180 度大转变, 电话语气不善、快件不当面交付、先验后签根本无人执行这些都与利益有关。” 一件熟知快递公司内部运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说到底, 是大部分快递公司执行的薪酬政策是“重收轻派”, 收快件的提成更高。 “有的快递公司规定, 50 kg 以内的快件派发上门, 业务员只能分到1 元钱; 50 kg 以上, 收入按每千克2 角钱递增。 仅派件业务, 底下的加盟商和快递员无钱可赚。”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一些快递业务量大的站点, 往往把派件业务再分包给其他业务量不足的加盟商, 面对“鸡肋”, 转包的加盟商热情也不高, 暴力分拣、损伤快件等问题也容易发生。
“无头件” 本可“起死回生”(www.xing528.com)
记者昨日在新洲、梅林等地多家快递企业中转站点看到, 临近年末, 各方汇集来的快件几乎将所有仓库堆满, 仍然不时有货车驶进站点, 可能由于连续工作的疲劳, 一些工作人员直接将大包小袋的邮件从车上抛落, 而抵达的邮件也只是按投送目的地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堆放在地上, 等着进一步的分拣。
“快递人手有限, 而快递业务量增长迅猛, 造成了快件收派简单粗暴而损伤快件单据,造成‘无头件’。 但一些企业在快件包装设计上的无心之失, 也会造成单据的遗失。” 一位快递员介绍, 如此次被央视点名曝光的顺丰快递, 其快件包装为了防水, 是将快递面单放在开口的防水袋中, 并未粘牢在快件包上, 结果反而易造成单据的滑出遗失。
“其实, ‘无头件’ 的出现并不可怕, 怕的是没有责任心, 使‘无头件’ 变成弃件。”韵达快递梅先生向记者介绍, 该公司发现“无头件” 后, 首先是将快件拆包, 将外形与包装中的物品一一拍照, 在公司内部网站上进行公示, 各地站点可以进行比对, 查出是否为本站收取的快件, 从而再找到发件人。 “我们遇到的‘无头件’, 大多通过这种途径找寻重新‘起死回生’。 但这也看各地站点是否有责任心, 能随时关注内网上的‘无头件’ 信息并及时处理。”
据介绍, 在内部公示后, 仍然没有人认领的快件, 会被存放到仓库中, 6 个月后无人认领的, 将以“弃件” 形式处理, “一般是根据物品情况, 交废品回收或其他方式处理”。
行业弊病亟待整治
无论是企业内部“重收轻派” 的制度设计缺陷, 还是基层站点和员工的责任意识不足,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开始剑指快递行业缺乏行业自律和主管部门监管未尽责。
目前在我国的民营快递市场, 除了已经拥有自己货机、实行直营模式的顺丰速运, 包括“四通一达” 在内的民营快递都是依靠加盟壮大。 这样的模式优点是投资少, 扩张快, 但缺点也明显, 就是对加盟公司的管理控制力度较小, 由于加盟体系相当于无数个利益体, 总部的协调和管控能力面临挑战。
各快递公司总部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松散的管理机构, 主要根据运单的数量向地方网点和加盟商收取费用。 对于旗下加盟商以及快递员及其服务的监管, 则有心也无力。
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被业内认为是克服现阶段快递行业“野蛮生长” 的重要因素, 但这一管理责任目前也远未到位。
“目前邮政管理局对快递企业的监管, 更多集中在进入许可, 而缺少对快递服务质量方面的监管规定和惩罚标准。”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 “快件延误率、遗失率、破损率达到多少要被惩罚都没有量化, 使得行业现在陷于重数量、轻质量的低价恶性竞争。”
(资料来源: 《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