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的道路交通:庆阳双桐村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的道路交通:庆阳双桐村历史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双桐村的道路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上是以纵贯南北的一条胡同和横通东西经大岘、小岘、赵塬到蒲河川的一条“丁”字形村道组成。它是从肖金通向显胜的必经之道,在双桐村内共有约3公里。双桐村还有两条非常重要的道路,就是从南边堡子山和北边土塌洼通向水沟泉子的两条挑水的山路。新中国成立之前,双桐村村民的交通工具十分简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村只有几户地主家有铁牛车。

新中国成立前的道路交通:庆阳双桐村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双桐村的道路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上是以纵贯南北的一条胡同和横通东西经大岘、小岘、赵塬到蒲河川的一条“丁”字形村道组成。纵贯南北的这条胡同形成的时间较早,至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具体现在已无从考证。它是从肖金通向显胜的必经之道,在双桐村内共有约3公里。通向大岘、小岘、赵塬及蒲河川的这条山路可能比这条胡同形成的时间要晚一些,共有约4公里,这条道路不但窄小,而且要翻两个岘子,道路崎岖难行,很长一段时间只供人们徒步行走,这条路是居住在大岘、小岘及赵塬村民的出入要道和居住在村东边塬区群众砍柴牧羊的必经之道。这两条主要道路在1949年以前虽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修建,但由于双桐村民有把修路架桥之事看作“积德行善”之善举,每当道路由于雨水冲刷不便行走的时候,总有人自觉自愿地进行修补。特别是纵贯南北的这条胡同,沿胡同都有村民的庄院,基本上是谁家门前的道路就由谁家负责修补似乎是大家约定成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雨天疏通水道,雪天清除积雪都作为优良传统代代传承下来,如果雨天谁家门前的道路积水难行,雪天谁家门前的道路积雪未扫,就会受到人们的指责而自己也会感到羞愧。

通往大岘、小岘和赵塬的这条山路的维修工作则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大岘、小岘和赵塬的村民。当道路塌陷不能行走时,他们就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修补;另一部分就是村东边到山里牧羊人和砍柴人,因为他们经常要走这条路,他们也自觉自愿地会对道路进行修补。由于这两部分人自觉自愿地修补,就始终保持了这条山路的畅通无阻。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代这条山路只是一条供行人和牛羊牲口通行的山间便道,修补工程比较简单,一般都是能使人畜通行就可以了,少量劳力或个别人完全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时间一长,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了。

双桐村还有两条非常重要的道路,就是从南边堡子山和北边土塌洼通向水沟泉子的两条挑水的山路。南边的这条山路从老庄湾堡子沟口下沟,全长约1500米,坡度较陡,是南头、沟东、沟西和东坳大部分村民的取水之道;北边的这条山路从马咀土塌洼下沟,全长约1300米,坡度较缓,是马咀、上坳和新庄大部分村民的取水之道。这两条道路在自然形成之后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整修,都是村民自觉自愿来维护。特别是南边的这条山路坡很陡,平常下沟挑水的人很多,每逢冬季落雪天,总有人很早起床把水沟路上的积雪清扫得干干净净,以便人们下沟挑水,这种纯朴憨厚的美德作为老庄湾村民的一种优良传统,一直代代相传保持了很长时间。(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之前,双桐村村民的交通工具十分简陋。人们外出都是步行,有条件的可以买头毛驴或用骡子代步。比如娶亲送新媳妇回娘家,就得骑驴或骡子去,自己没有也得去借,这一则是要显示排场,二则是过去小脚女人走路不便。当然骑骡子是有钱人才能办到的事,一般人是养不起的,骡子本身价格昂贵。那时骑骡子绝不亚于现在开宝马轿车。至于运输工具那就更原始了。一般的东西主要靠人肩挑背驮。干农活时,水担、扁担、筐就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如果要搞长途运输,就得用“地轱辘车”(轮子很小的木制人力车),这种车一般能承受300-500斤货物,但三分之二的重量压在车轮上,三分之一的重量则全要人来承担。至于行走的动力就全靠人力往前推了。那个时代从定边运盐,往西安运粮、运货物用的全是这种车,推这种车的人就叫车夫,通常是十几人或几十个人组成一个车队,类似于《水浒传》上的运送生辰纲。行走起来浩浩荡荡,很有气势,能加入这个队伍的都是年轻力盛的壮汉。还有一种运输工具叫“手推车”,也叫“土车”。“手推车”是一种农具,主要用来运送粪土,是独轮的,一般能运送100-200斤东西,分为木轱辘和板轱辘两种。木轱辘就是车轮上有木制辐条,板轱辘就是车轮是用木板做成的圆盘形轮子。从物理学角度来讲,木轱辘要比板轱辘推起来省力一些,木轱辘是在板轱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就出现了牛车。牛车分两种,一种叫木牛车,另一种叫铁牛车,两种在样式上完全一样,只是在修造时用的材料有所不同。木牛车除车头上用的是铁箍圈外其他全用木头做成;铁牛车则是在车辕和车轮上易磨损的部位用铁钉或铁皮护着,特别是车轮和路接触的部分钉有一圈大帽盖的铁钉,以免车轮磨损。因为在那个时代铁很稀有,打制一挂铁牛车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村只有几户地主家有铁牛车。这些铁牛车土改时收归集体,后来也就都被日晒雨淋损毁了。铁牛车的用途除了拉庄稼、运粪土而外,有时也跑长途运输,后来娶媳妇大都用牛车,用红被单等罩成一个车篷就叫“红车”了,所以闺女出嫁也叫“坐红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