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活动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两个阶段。因为这两个阶段的历史环境和政治背景不同,文化活动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活动仍然以春节耍社火为主要形式,在内容上既保持了传统社火的一些段子,也增添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和配合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宣传。在形式上,大多都是结合政治宣传的需要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快板、舞蹈、小话剧等说唱类曲艺节目。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大搞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传统社火剧目中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就被破除掉了,大多以政治宣传为主。为了增加政治宣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双桐大队就组织了自己的戏班子,由大队负责人牵头,选调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袁尚勤、袁尚辉、袁久荣、王中财、王富财、王国华、袁尚权、袁保明、袁社郎、蒙进财、袁效良、袁自强、耿玉仙、袁天丕等人参加。每年春节前就组织排练剧目,春节期间向群众演出。当时排演的主要剧目有《三世仇》《血泪仇》等。除此而外,还由袁效良自编自演了《丢钱包》,突出了歌颂人民公社的政治主题。开始就在大庙院中的戏台演出,吸引周边群众前来观赏。由于排练扎实,政治主题突出,后来还被抽调参加了县、社的文艺汇演,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1968年开始按照上级安排,要求群众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开展“早请示晚汇报”活动。接着就组织群众跳“忠”字舞,在家家户户窗户和墙壁上喷印“忠”字。据不完全统计,仅1968年一年,在全大队范围内喷制“忠”字上万个。(www.xing528.com)
1970年春节,五星大队文艺宣传队还排演了《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等革命样板戏,在大队部临时修建的戏台演出,每晚都有百余名群众观看,部分唱词在一些青年人当中都达到了口熟能诵的程度。1974年开始学习天津小靳庄经验,组织男女老少大唱革命歌曲,每个生产队都组织了老年人合唱组,当年秋季还组织全大队进行现场观摩。1974年春节时,全大队办的由10辆胶轮车组成的社火队,在肖金公社巡回展演后得到群众的广泛赞同,紧接着就又组织到西峰参加了正月二十的社火汇演。1975年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开始后,要求各生产队大办文化室,让路线教育工作组干部给群众教唱革命歌曲,这种群众文化活动一直坚持到20世纪70年代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