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及至抗战前夕,支持足球的于学忠、张伯苓、高纪毅等先后离津,北方形势风云变色,足球运动开始走了下坡路。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足坛名将风流云散,不少名将挂靴隐退。抗战胜利后,一些热心足球运动的人奔走呼号,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为复兴天津的足球运动做了大量工作。足坛下坡路的局势,一直持续到天津解放。
河东足球,自20年代初兴起,到高纪毅杯赛、爱罗鼎杯赛、十八届华北运动会足球赛……达到高潮,“足球热”一直不衰。及至抗战前夕,支持足球的于学忠、张伯苓、高纪毅等先后离津,北方形势风云变色,足球运动开始走了下坡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足坛名将风流云散,不少名将挂靴隐退。河东区虽然犹有若干球队和工厂足球队坚持练球,然而比抗战前的火炽情况逊色多矣。抗战胜利后,一些热心足球运动的人奔走呼号,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为复兴天津的足球运动做了大量工作。阔别8年的足坛宿将又汇集一堂,驰骋上阵,使沉闷的足坛,一时又活跃起来。
抗战胜利后的足坛,民间新组织的和恢复活动的足球队渐次增多,有中一、中勇、中七、悠悠、勤联、健民、南光等几十个队。中一队就是当时的中纺一厂,即现在的大直沽棉纺一厂厂队,这个队网罗了不少足球名将,如姜氏兄弟姜璐、姜琨、孙永泉、孙绍武、姚宝珍、孙文明、孙文彬等,在公开赛中曾多次夺魁。(www.xing528.com)
1946年,天津市体协邀请各业余团体负责人,共同组织足球委员会,侯洛荀任主委,决定组织比赛。比赛分普通甲组、普通乙组、公务员组、学校组、工厂商店组,共有28个队报名参加,比赛结果,河东区大直沽中纺一厂队获普通甲组冠军;津津队获普通乙组冠军;平津区铁路局队获公务员组冠军;工商学院附中队获学校组冠军;工厂商店组冠军由德士古油行和颐中烟草公司并列。不过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球风甚是不正,在比赛中间,多次发生观众殴打裁判,队员互殴等恶劣行为,以及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事情,置体育道德于不顾,其风格和水平,远不如抗战以前。足坛下坡路的局势,一直持续到天津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