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穆成宽虽因年事已高失去了在世界泳坛夺冠的机会,但他决心全力培养夺取冠军的新苗。最初,他是从培养自己的子女和天穆村人入手的。今90中学门外的那段西康路,原来是一条土埝,埝旁有穆成宽一个小院,院里垒起了若干个高低不等的土台子,院墙上挂着一些土制的拉力器。这些就是当年穆成宽训练孩子学游泳的器械,他苦心孤诣地培养他的子女、侄儿和天穆村的孩子们,每天都带着孩子们五更天起床,练少林十三式,练蹲桩、跳台等动作。搞完基础训练后,再去水上公园门口的水坑练习游泳。穆成宽因材施教,长子祥英善长自由泳和仰泳,穆成宽让他当家庭游泳队长。次子祥雄身材魁梧,腰腿有劲,肺活量大,是练蛙泳的好材料。对其余几个孩子,根据不同特点分别学练不同的游泳姿势。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游泳技艺,穆成宽在鱼缸里养了各种各样的鱼,经常观察鱼的游动动作。他体会到:游泳时两腿两脚无力,就象鱼没有尾巴一样是游不快的。他还解剖青蛙,发现青蛙之所以游得快,是因为腿骨和肌肉粗壮有力。这就启示了他教练游泳一定要在腰腿、脚腕上下功夫。他就是用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教孩子们学练游泳的。他总结实践经验认为:摔跤和拉力是练腰的有效办法;做跪起动作可以锻炼脚腕;跳高低土台能使腿练得粗壮。他就是用这套办法严格训练孩子们的。他常对孩子们说:“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他要求孩子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经常手拿一根几米长的竹竿,发现哪个孩子没完成规定的运动量想上岸休息,就用竹竿往下赶,然后又走到苇坑的另一头去督练,硬迫着孩子们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有时,星期天穆成宽名义上带孩子们出去玩,实际上是以玩代训。来到郊区树林子,他让孩子们摔跤,几个孩子摔他一个,被他摔倒了不算输,继续摔,直摔得孩子们筋疲力尽才肯罢休。一路上碰到稻田水沟,孩子不论大小都得跳过去。由于训练形式多样,孩子们练得很有兴趣。村里的孩子们看到穆成宽带领子女们练得很带劲,也随着练开了。穆成宽不仅精心地教练自己的子女,也以同样的热情教练其他的孩子。在他的训导下,天穆村出了不少游泳将才。例如,曾多次代表国家队出国参加国际游泳大赛的穆瑞龙,代表原华北地区参加全国游泳比赛的罗金龙、李忠惠、张家瑞、张家森、穆瑞彦、穆怀义以及后来的张洪等人,都以优异的成绩为天穆村争了光。
孩子们认真刻苦训练,不免食量加大,要求一定的营养。这就难为了穆成宽的老伴。她用“靠山吃山”的办法,利用贩卖牛皮的条件,把牛皮下边没剔净的肉及碎骨头剔下来熬汤,让孩子们连吃带喝,增加营养。穆成宽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他将武术、气功与游泳训练结合在一起,加之书本上找不到的一套“土”训练法,有板有眼,一丝不苟,给孩子们打下了“幼功”根基。(www.xing528.com)
勤于栽培,必有收获。1952年,第一届全国游泳比赛在广州举行。穆成宽担任华北代表队教练,共有20多人参赛,其中穆家有祥英、祥雄、祥豪、秀珍和天穆村的罗金龙、穆瑞彦、张家瑞、穆祥俊等9人参赛。祥雄在这次比赛中获得100米、200米蛙泳金牌,破200米蛙泳全国记录,获得个人总分第一名。秀珍获得女子蛙泳第2名。华北代表队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战胜南国各路强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通过这次参赛,对穆成宽土法训练是一次严格检验,也是他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一个新起点。比赛以后,大会宣布穆氏四兄妹祥英、祥雄、祥豪、秀珍以及罗金龙、张家瑞为中华全国体育游泳选手,穆成宽也从“家庭教练”走出来,被聘为国家正式教练,国家体委还责成他在天津创办中国游泳业余体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