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伯苓校长决心从事教育救国的时候,适有天津士绅严范孙先生(名修,1860年生于直隶三河县,1929年3月15日卒于天津,原籍浙江慈谿县,后迁津。清翰林,曾任贵州学政、学部侍郎。)主张维新,提倡革新教育。1898年礼聘伯苓校长在私宅设立家馆,以新方法教其子弟5人,取名严馆。教英文、算学与理化诸科,兼指导学生各种运动,如跳绳、跳高等(用两把椅子架一鸡毛掸子,作为跳高的用具)。稍后,除严氏子弟5人外,先后又陆续加入严馆者约有10人。
1900年即严馆开办后两年,天津邑绅王锡英[2]先生(字益荪,天津人,为天津八大家之一),亦请伯苓校长在家设塾,教其子弟6人,名为王馆。两馆分上下午由伯苓校长授课,学生逐年增多,设备及教授法均不完备。1904年2月,严先生与伯苓校长和张建塘先生3人同去日本考察教育,该年8月一同返回,携回所购许多教育资料及各种仪器标本等。回国均感觉到:要使教育完善,必须有一正式学校的组织。于是创设敬业中学(后改名私立第一中学堂),择定严先生私宅偏院为校址。除了严、王两馆已有的学生合并外,又招考新生,分为高级师范班与中学班,计有学生共73人。于1904年10月17日开学(后来就定10月17日为南开校庆日)。每月经费纹银200两,除伯苓校长外,还有吴芷洲、胡玉荪两位教员,美国籍与日本籍教员数人(名不知)。1906年高级师范班毕业(两年毕业),毕业学生共有10人如下:陶履恭(孟和)、韩振华(诵裳)、严智惺(约敏)、周旭(绍曦)、孟广进(琴襄)、武浚源(问泉)、邓召棠(荫卿)、韩荫朴(质夫)、时作新(子周)、林 函(次和)该班毕业后,就专办中学。(www.xing528.com)
1908年夏,中学班第一班毕业,该班毕业共有33人,其姓名如下:梅贻琦、罗浚瀛、刘文澄、张彭春、朱凤钧、顾寿颐刘福年、高兆夔、曹鸿藻、穆家珍、李麟玉、卞肇新、黄树年武登明、王正钧、安真祥、汪启智、金廷玺、金邦正、范濂清王 震、张树珊、展树勋、姜绍荣、王恩震、喻传鉴、魏有万李克歧、刘恩洪、陈恩瑛、卞藩昌、郑钟彝、王奎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