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里社火天才陈诚才:金城村史揭晓

村里社火天才陈诚才:金城村史揭晓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诚才,生于1877年,卒于1954年,享年77岁,以务农为生。陈诚才知道后要看个究竟。回来决定制作这一新鲜社火人物铁芯子。每年社火从百子宫出发,敲锣打鼓到陈诚才家门口,社头端上酒壶,一是请铁芯子出门,二是请陈诚才当春官老爷,年年如此,形成了惯例。精彩玄妙的铁芯子是社火中的佼佼者,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人们在争相观看、交口称赞时,也不忘将敬佩的眼神投向陈诚才这个了不起的铁芯子专家身上。

村里社火天才陈诚才:金城村史揭晓

陈诚才,生于1877年,卒于1954年,享年77岁,以务农为生。民国初年,开始剪辫子,陈诚才剪辫子时只剪一半,像妇女们的剪头发,人们叫二毛子头。陈诚才性格直爽,爱交朋友,心灵手巧,广闻博学,一辈子热爱民间艺术活动,善于观察世事,通晓民情乡俗,语词丰富,开口成章。如西固城隍庙唱会戏,领上孙子们去了以后,才知道看戏要收钱。这很不合当时普遍形成的会戏规矩,陈诚才就哼了一首顺口溜:“隍庙砌墙要漫泥,写的老班子还愿哩,会长们进酒房要菜哩,门上卖票哩,票价一千也不贵,台子上唱的天河配。”

清光绪年间,陈诚才结交了兰州泥窝子(今宁卧庄)一陈姓男子,此人精小曲、通韵律,陈诚才拜他学戏。学得后演旦角,那时的旦角在舞台上踩约五寸高的高跷,特点是左右摇摆站不稳,随着胡琴、三弦、碰铃、梆子的节奏随兴而唱,轻松自然,有一种独特的乡土风味。后来随着戏曲的发展,舞台上的小高跷被淘汰,而是把人的脚后跟用布带子绑得和小腿一样直,在脚趾上穿一双比三寸金莲还小的绣花鞋,表演时为了显示小小金莲,在动作中有意把脚展露出来,用脚趾走路非同寻常,和现在的芭蕾舞一样,没有扎实的走功是难以胜任的。这种技巧就是舞戏表演的魅力所在。脚尖子走路的技巧,一般是不允许旁人观看的。在家里绑好后,坐有钱人家的轿车或接社火来的车专程接送。一路上小小金莲露出裙边,妇女们跟前撵后来看“春景”,一传十,十传百,陈诚才的旦角在五地川出了名。

1926年,兰州城的社火很红火,特别是陕山会馆演出的铁芯子轰动了当时的兰州城乡。陈诚才知道后要看个究竟。装铁芯子是不允许看的,陈诚才想办法混进会馆看艺人们如何绑铁芯子,从架子大小到铁件结构,从人物化装到配套上绑,从如何选择角色到出门演戏,陈诚才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回来决定制作这一新鲜社火人物铁芯子。请四五个木匠做架子,让妇女们做小鞋、缝道袍,找铁器。井口上王家银匠大师傅、二师傅(小名根德子)也是社火的大好家,且心灵手巧,能做一手的好铁活。几个人在一起边琢磨边制作,起初制作的铁件粗,不灵巧;铁件细,人站上去就压弯了。特别是铁件之间的接合处,套上后不安全,不紧凑。于是再次进兰州城窥探铁芯子的装扮技巧,始才发现支架接口之上的套口大一点,接口之下的套口小一点,这样套起来,人踩在上面,越压越紧,非常安全。一窍不得,少挣几百,经过反复实验,总算做成了第一个合格的铁芯子,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四台铁芯子在社火表演中上场后,博得满堂喝彩,观者如云,此后西柳沟铁芯子驰名西乡,近半个世纪,也只有西柳沟社火才有铁芯子。(www.xing528.com)

铁芯子源自唐代中原一带,之后渐渐传播于大江两岸、黄河上下。铁芯子的装扮技巧是保密的,不允许观看,一是怕别人学走这独一无二的技巧;二是为了保持神秘感,和魔术表演一个道理,一旦得知底细,也就没多大看头了。另外,饰演铁芯子的人物造型有讲究,小孩参加铁芯子表演后,必须连饰三年,据说就能给一生带来好运。西柳沟第一个踩铁芯子的娃娃叫陈守业,后来出家当了道人,四处云游,偶遇异人传授岐黄之术,可妙手回春,在五地川有盛名,其传奇命运令人感慨。铁芯子有一套戏箱,装有适合小孩子穿的裙、裤、靴、衣、袍、帽、头网等道具,皆保管在陈诚才家里。每年社火从百子宫出发,敲锣打鼓到陈诚才家门口,社头端上酒壶,一是请铁芯子出门,二是请陈诚才当春官老爷,年年如此,形成了惯例。在锣鼓鞭炮声中,铁芯子缓缓地斜着自陈诚才家大门抬了出来,倾斜时得用木长杈将上面的孩子从胳膊肘窝下撑住。到了街面上,观看铁芯子的人潮水一般,一浪接着一浪,犹如滔滔黄河水,连绵不绝。精彩玄妙的铁芯子是社火中的佼佼者,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人们在争相观看、交口称赞时,也不忘将敬佩的眼神投向陈诚才这个了不起的铁芯子专家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