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邮差张秉佐-金城村史中的村民故事

邮差张秉佐-金城村史中的村民故事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口乡河沿村(咸水村)张秉佐的家被邮局指定为步差邮路交换点,张秉佐之父,就是河沿村邮路第一人。尤其在上下虎头崖、拉拉湾一带,公路紧靠大山,面临黄河,地形险恶,一到傍晚,行人害怕土匪打劫,皆止步,聚在一起,等候邮差张秉佐,和他结伴,一起行路。1949年之后,张秉佐成为一名邮局员工,从事邮政押运工作。张秉佐父子两代都干邮政行业,故咸水村民也叫张秉佐家为“邮政家”。

邮差张秉佐-金城村史中的村民故事

旧时官民公文信件主要由邮驿传递。兰州至永登间的驿路,从黄河铁桥经沙井驿、张家大滩、老爷庙、苦水驿,再沿庄浪河谷至永登。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学西方正式开办邮政业务,保留邮驿,形成现代邮政和传统邮驿并存的局面。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辟了兰州—平番(永登)—古浪—凉州步差邮路,步差邮路要求每60里设一邮路交换点。河口乡河沿村(咸水村)张秉佐的家被邮局指定为步差邮路交换点,张秉佐之父,就是河沿村邮路第一人。

张秉佐子承父业,继承了这个差事,当起邮差。邮差身穿绿色马甲,前襟印有硕大一个“邮”字。运送邮件的工具为扁担及装邮件的筐子。张秉佐每天至少要步行70多里路,扁担一端挂有铜铃,随着走路的节奏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邮差不是个轻松活,不论刮风下雪,天天出行,年年如此,不能间断。邮差都有一个大提灯笼,灯笼中间有清油浸泡的灯芯,另配一把长刀,以备不测。旧时从兰州到河口,沿途荒凉,多有猛兽土匪出没,刀是必备的防身武器。每到沿途设置的邮路点,都须官吏发给护照,不限时间,即使在深夜,邮差到后也必须开门办理,任其出入。

1943年,邮局规定,沿途各村镇指定一家沿街商铺为邮政代办,替邮政代售邮票,收揽信物,投递邮件。张秉佐每天从兰州中央广场附近的邮局领取邮件,办完交接手续后,挑着担子出宗棠门(解放门),过卧桥(今新桥),沿途经过柳家营、郑家庄、土门墩、秀川、崔家崖、陈官营、西固城、柳荫堡、东河湾、新城等投递点,到点后投递邮件,再收揽各点邮件。然后从新城渡口(青石津)过黄河,到了咸水村自己家,也就是邮路交换点,永登徐家磨邮差早已等候多时,两人严格执行交接验收制度,当面点清邮件数,检查邮件是否完好,如果出现破损、邮件数量与清单不符,则不予交接,不能签字。徐家磨邮差接件后,立马上道,沿岗镇村、苦水街、新屯川到达徐家磨交换点,步行里程60里。步差以此类推,向凉州方向传递。

兰新公路通车后,张秉佐行走路线由黄河南岸改走黄河北岸。他从中山桥过黄河,沿公路经十里店、费家营、安宁堡、沙井驿、柴家台、柴家川到达咸水村。民国时期,治安薄弱,土匪经常拦路打劫行人。尤其在上下虎头崖、拉拉湾一带,公路紧靠大山,面临黄河,地形险恶,一到傍晚,行人害怕土匪打劫,皆止步,聚在一起,等候邮差张秉佐,和他结伴,一起行路。盖邮差亦为官差,打劫官差,即属死刑,故土匪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打劫邮差的。(www.xing528.com)

随着邮政业务的发展,邮件逐年增多,张秉佐不堪重负,为此邮局买了一头小毛驴,以解张秉佐之累。张秉佐在驴背上挂一长杆,杆端系铜铃,小毛驴行走时铜铃清脆作响。到夜间,铃声可以给行人壮壮胆,如果土匪听到铃声,知道是官家派的邮差,也不愿惹麻烦,从不靠近。

民国时期有抓壮丁的事,张秉佐干的是邮差,按当时惯例,邮差不在征兵之列,因此免除了当兵的苦役。张秉佐当邮差的报酬是每月发给相当数量的小米,凭此全家人能保温饱水平,无饥饿之虞。在那个年代,这算是一份美差。

1949年之后,张秉佐成为一名邮局员工,从事邮政押运工作。张秉佐父子两代都干邮政行业,故咸水村民也叫张秉佐家为“邮政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