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村旧称河沿村,位于黄河北岸,古时为黄河渡口。清代就有木船往返渡河,不过更多是用羊皮筏子渡河。咸水村不但有很多羊皮筏子,民国时期还有7排牛皮大筏,每排大筏都有商号,如张秉礼的大筏“全胜德”,张光和的“和盛泰”,张光清的“清盛和”,张俊荣的“俊发源”,张光荣的“永信年”,张武荣的“文盛魁”等。
牛皮大筏由120个牛皮筒组成,制作时将牛屠宰,去头及后肢,倒吊起来,从臀部向前囫囵将牛皮剥下来。牛皮用水浸泡3天至4天,然后在烈日下曝晒1天,去毛并清洗干净,牛皮筒内灌入食盐、胡麻油及少许水,扎紧前肢,颈部及后部置于日光下曝晒,至外皮油润变成红褐色即成皮袋。将皮袋留一前肢为填充口,不同于羊皮筏子,牛皮大筏一般不用充气,只需将稻草或运输的羊毛填入即可,每个牛皮筏内可装塞羊毛物60千克左右,一举两得。旧时短途河运多用羊皮筏子,牛皮大筏能载重20多吨货物,且结实耐用,不易破裂,故远途河运,多为牛皮大筏。
各行各业一般都有不成文的禁忌,放筏子的也不例外。一不放病人,病人长途乘筏,轻则病势加重,重则丧命,盖水凉之故。二不带鸡,带鸡往往筏翻人亡。据有经验的老筏夫说,鸡有腥味,易被大鱼闻着,鱼为攫食鸡,一尾巴会把筏子打翻。旧时黄河里鱼类众多,鱼体形硕大,打翻筏子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大筏出发前,要准备好足够的干馍、面粉、干柴、炊具,还要选择黄道吉日,黄河筏运充满危险,不能不在出行日上来点心理安慰。出发前要杀猪宰羊,祭奠龙王河神,祈求神灵佑护,沿途平安。出行队伍由8—10名筏客组成,其中拿事(负责人)1名,扳桨水手4名,备用水手2名,伙夫1名。这些水手大都来自河口村、八盘村、岗镇村和咸水村,他们水性高、技术好、胆量大,筏运经验丰富,做事可靠。
大筏最早经湟水再入黄河,贩运青海的粮食、清油、羊毛、药材到兰州。民国时期,北京至包头铁路修通后,大筏又往包头发运兰州的水烟、羊毛、药材等。大筏从咸水村出发,要经过几处危险的黄河峡谷,到达宁夏的中卫,过河套以后就到包头。一路上筏客们白天吃干粮,天黑靠岸,由伙夫做饭就餐后歇息。(www.xing528.com)
咸水村筏子
大筏到达包头交货后,即把大筏上的木杆拆下售卖,牛皮筒晾干叠好,雇用骆驼驮回兰州,筏客们则徒步返回兰州。一路上风餐露宿,须穿越茫茫戈壁滩,还有腾格里沙漠,其艰辛程度令人生畏。有时运气不好,遇上土匪,连命也会搭进去,筏客们在筏运时经常高吼“一漂几十日,逍遥似神仙”。真实情况则恰恰相反,其生命随时有累卵之危,旧时筏客们其实是底层社会最值得同情怜悯的一群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