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羊皮筏子:发生在抗战时的一件轰动全国的故事

羊皮筏子:发生在抗战时的一件轰动全国的故事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旧时岗镇村及河口村、咸水村、八盘村这几个靠近黄河的村子,有许多人就是靠羊皮筏子来维持生计的。但真正让羊皮筏子在全国出名的,是发生在抗战时候的一件事。当兰州羊皮筏子从1400多华里外的四川广元,把300吨汽油浩浩荡荡运抵重庆时,整个山城为之轰动,当地官员和群众如潮水般涌来参观。羊皮筏子的故事听起来有趣,但制作羊皮筏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羊皮筏子:发生在抗战时的一件轰动全国的故事

岗镇村地处黄河岸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旧时岗镇村及河口村、咸水村、八盘村这几个靠近黄河的村子,有许多人就是靠羊皮筏子来维持生计的。一张羊皮筏子在顺当的情况下,每年可跑八个月,从每年春季3月到10月秋季结束,大约240天,每天的报酬折合面粉10斤至50斤,全年平均收入大约4000斤。也就是说,以羊皮筏子做运营生意,只要勤快,保养好筏子,再加上运气好一点,在黄河水面不翻船,维持一家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旧时每逢瓜果飘香的季节,一只只羊皮筏子颠颠簸簸,晃晃悠悠,满载着河口的红枣、西固的西瓜、安宁的桃子、马滩的葡萄,以及羊毛、水烟等物产,自上游岗镇村一带驶向下游东河湾、柴家川、梁家湾、钟家河、陈官营、崔家崖、马滩、雷坛河、庙滩子一带交易,最远可至桑园峡、什川大峡、靖远包头

筏子客们不仅划船的技艺娴熟,卸货的手法也非常了得。民国时期,岗镇一带运瓜的羊皮筏子在雷坛河、中山桥头、水北门(今永昌路北)一带泊岸进行交易,成交后下瓜的把式们向岸上瓜棚传递西瓜的技术独特,堪称一绝。下瓜人从筏子上取瓜便抛向中转人,但这中转人不用双手接瓜,而是将空中的瓜顺着运动的方向,用一只拳头或者三个指头乘势一顶,传给下面的接瓜人,偶尔也表现一下用头顶传瓜的技艺。有时候三四个筏子在邻近停泊同时下瓜,下瓜的把式们无形中就展开了竞赛,精湛的传瓜表演博得众多观者的阵阵喝彩。黄可庄在《兰州杂诗》中有诗云:“羊皮筏子载西瓜,停泊河干日欲斜;舟子移向真绝妙,相将惟用指三叉。”描写的就是这种运瓜、卸瓜的情景。

羊皮筏子是旧时河口乃至兰州一带最有特色的水上运输工具,在外地人眼里,羊皮筏子就是兰州的形象,故兰州三宝里,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但真正让羊皮筏子在全国出名的,是发生在抗战时候的一件事。当时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日军飞机炸断了许多公路桥梁,加上通往山城的道路本就不易通行,重庆面临弹尽粮绝的困难局面。1941年,国民政府油矿局负责人孙越琦来到兰州,聘请兰州筏子客数十人,这其中有不少岗镇村的筏子客,组成皮筏行运队,购买牛羊皮囊2000多个,从四川广元运油到重庆,以解决军车缺油问题。当兰州羊皮筏子从1400多华里外的四川广元,把300吨汽油浩浩荡荡运抵重庆时,整个山城为之轰动,当地官员和群众如潮水般涌来参观。油矿局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羊皮筏子航运大会”,并摄制电影留念,重庆各报也都用头版篇幅刊发了羊皮筏子运输的新闻,且都以“羊皮筏子赛军舰”为题进行了大力宣传。

羊皮筏子的故事听起来有趣,但制作羊皮筏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旧时岗镇村筏子客们都说“窜死一只羊,剥下一张皮,捂掉一身毛,刷上一层油,暴晒一个月,吹上一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从这些流传下来的顺口溜里,可以窥见制作羊皮筏子的程序相当烦琐,制作一张羊皮筏子耗费时间大约要半年时间。一般制作羊皮筏子,都选在冬季,这是因为冬季羊肥油多皮质好,尤其是山羊皮更是制作筏子的上佳材料。宰羊时先去掉羊头,不能开膛,也不能划破羊皮,要像脱衣服一样把整张皮扒下来成为一个皮筒,文献记载“以大羊空其腹”就是如此。之后羊皮筒内放入少许盐水,夏天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捂,冬天要暴晒。等到皮胎呈透亮的黄褐色,就基本捂好了。这时提起羊皮,用手轻轻一捋,羊毛自行脱落。若捂的时间过长,皮胎可能腐臭破皮,故捂的时间一定要恰到好处,妙处难与君说。

毛脱光后,还要将细毛仔细拔掉,然后将颈、蹄这些开口处逐个扎严实,只留一蹄处灌入4市两清油(胡麻油最好)及1市斤盐水,让皮胎充分吸收,并密封细小毛孔。油和盐浸透后将脖颈、三肢的开口处重修扎紧,留一只向内吹气使其鼓圆。吹气看似小事一桩,非身体强壮者不能为也。吹气至羊皮筒呈鼓圆形扎紧,吊在屋檐下晾晒,经多次浸水多次晾晒后,皮胎通体发黄透明,此时的皮胎,柔软不裂,且有防腐之效,就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选用筏排了。(www.xing528.com)

筏排框架选用两根柳木做竖向老杆,横杆选用永登连城的野生青㭎条最佳,木排架用长7尺、直径2.5寸的木椽5根,每根两侧凿成约0.5寸的方孔20眼,作纵轴框架。再用长4尺、直径1.5寸的木棍20根,分别插入纵框架孔眼内作为横向框架,并用绳索捆扎结实。之后将13个充足气的羊皮筒,分前中后4、5、4排列,即前后两列各4个皮筒,中间5个皮筒,用绳索捆缚于木架,成型后的羊皮筏子重四五十斤。之所以按454排列,是大有讲究的。旧时筏客多为穷困人家,两扇门小,这样排列起来的筏子,进出大门非常方便,抬起来也便利,行走自如。

新筏子重十六七斤,使用寿命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筏子越用越老,越老越重。当时年轻人拏上一张黄里透亮的新筏子,走起路来两脚生风,面有得色,犹如1950年代初期年轻人骑着“飞鸽”自行车一样高兴

羊皮筏子使用时,皮筒面朝下,排架向上,载客或运货时,须使筏上重量左右平衡;筏客坐前端,执桨看水势向前划拨。坐羊皮筏子有学问,谚云:“会坐的坐边沿,不会坐的坐中间。”坐在边上,万一筏子遇险而翻,可抓住筏排杆或皮胎,漂浮水面,被人救出。坐在中间,万一筏翻扣在筏下,什么也抓不着,沉入深渊,葬身鱼腹。但在民国时期,土匪横行,为防土匪,筏客子把筏上的货物纵向排列成两行,筏子两边留有一人宽空隙便于掌舵,中间留两人宽空隙便于藏身。两边的货物形成两道防御墙,可以抵挡土匪射击的子弹,同时也可以保持筏子的平衡,为防筏子被子弹射穿倾覆,筏子内装满了稻草,只要漏水不严重,即可迅速脱身。

皮筏在汛期平均每小时约行10千米,每日可行100千米。旱季时每小时行六七千米,每日可行65到70千米。短途行筏时,如从岗镇村到东川乡梁家湾,客货到达目的地后,筏客子将筏子背回;长途行筏时,如从岗镇村到靖远或包头,到达目的地后,将筏子拆散,皮袋放气晾干后扎好,雇骡马骆驼驮回。条件差的筏客,也会自行用担子挑回。筏子客们闲聊时说自己的行业“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这是一种乐观的自嘲,其实非常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