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不顾个人安危祸福,处境顺逆,总是竭其心力,为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而抗争,同时也是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尽管如此,但他还是遭到封建统治者的反对和斥责。1841年5月1日,道光帝命令林则徐赴浙侯旨。
林则徐在接到钦命后两天,即自广州出发,从水路昼夜兼程,于6月7日到达萧山县的义桥坝。6月10日上午到达宁波。他急切地向汤俊、王鼎勋及宁波府教授冯登府询问前线铸炮备战情况,并委托冯登府代为搜集铸炮文献材料。[1]林则徐在宁波稍事停留以后,随即直赴镇海。下午三四点钟船到镇海,他在梓荫山北麓的蛟川书院安顿下来。
林则徐昼夜兼程赶到镇海,期望能得到明确的任用谕旨。但从刘韵珂口中得知,“未经续奉谕旨,一时尚无责任”。6月14日午后,刘韵珂来到蛟川书院,把裕谦请旨给林则徐差使的奏稿交给他阅看。这份奏稿中,裕谦提议:“今林则徐仰蒙皇上……饬赴浙江,……该员向为兵民所悦服,英夷所畏惮,其一切设施,亦能体用兼备,奴才素所深知,如蒙圣慈,饬令林则徐驻扎镇海军营,更替刘韵珂回省,即由该员会同浙江提督余步云率镇将妥为筹办,仍不时往来定海,巡查弹压,该员必能激发天良,仰副委任。”[2]
林则徐在镇海军营仅仅34天。可是,他依靠镇海爱国官兵和人民,坚持实地考察,进行军事武器研究和铸造,加强了镇海的防备。其具体情况如下:
要使方略符合客观实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多变性,这就需要在做出方略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方略符合客观实际。从信息角度看,信息量的多寡和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的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方略的正误。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指挥员,其制订方略的过程,也是一个搜集、分析、研究信息的过程。不掌握资料、数据、情报和信息,就无法制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方略。要做到情况明了,务必要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比较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生活在150多年前的林则徐,他是不会也不可能用信息论的观点来指导方略的制定。但应该看到,林则徐已经十分注意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因此,他经常与刘韵珂等外出考察,前后达51次之多。
林则徐非常重视炮台的建设。1841年6月11日,这是他到镇海的第二天,就与刘韵珂等登上招宝山,“观山海形势,察看新旧炮位”。[3]林则徐在镇海,时逢多雨,他常常冒雨早出晚归。6月19日,林则徐与刘韵珂、余步云等议事以后,遂往东岳宫前安炮,又过江至金鸡山下观排列沙袋把靶,再到山上观察修理炮垛。次日早晨与余步云、李廷扬同至北城,到东岳宫观演炮位。21日,冒着倾盆大雨上招宝山观试炮,因雨试炮改期。第二天,林则徐与余步云同赴招宝山试炮。
在短短的几天中,林则徐任劳任怨,不避艰险,四上招宝山,五至金鸡山登高陟险,着重考察各炮台地利形势,检查添筑防御工事。为制定正确的守御方略搜集材料。这些活动,充分反映林则徐为维护国家主权,抗击英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6月28日上午,他偕宁绍台道鹿春如(泽长)、镇海炮局委员汪少海同乘钓船赴海口望金鸡山形势。直到下午三四点遇大雨才返回。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林则徐深入实际的极端负责的精神。
林则徐经过对镇海口内外情形的实地调查勘察和反复研究,制定了守御镇海的方略。这就是:金鸡山作两层炮台;东北埂上,铲平地基,修筑长厚土堡,内树排桩,安设大炮,并用泥块、沙袋加固口外各石、土炮台、以防敌炮轰击;在北城城垛、招宝山威远城后面墙内,一堆积沙袋,以抵御敌炮并遮庇兵丁;招宝山、金鸡山之间江面上,沉石钉桩,将口门束窄。这样既可防英舰直接闯入,又有利隔港炮台会攻。从而为加强镇海防务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林则徐抵镇以前,镇海已有各类大小炮115位,但是,要铸造更大的铜铁大炮,在技术上还不能解决。林则徐到镇海后,他到镇海炮局与局员商议铸炮事情,和他们一道悉心讲求,不断改进铸造技术。井把他从广东带来的《炮书》提供给镇海炮局,以资参考。这部《炮书》系明末崇祯年间焦勖所刻。“所论铸炮等事,皆是西法”[4],“铸法练法,皆与外洋相同,精之则不患无以制敌”。[5]他根据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口述撰成《火攻挚要》3卷,对筑砌炮台、大炮构造、制法、配料、装放等均详列图说。这对于正在摸索研铸铜铁大炮而又缺乏参考资料的镇海炮局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方便。为尽快铸成有一定杀伤力的大炮,林则徐留心钻研各种火炮制造知识。当冯登府搜集到《焦氏兵法》抄本,林则徐高兴地请冯登府赶快把抄本寄来镇海,以便和焦氏炮书对校,并表示准备亲自到宁波天一阁查阅所藏兵家著作。
他不但在技术上给炮局提供方便,而且还亲临炮局进行指导。在林则徐悉心指导下,在热心铸炮技术的原余姚知县汪仲洋和精通西洋算法、巧于设计的嘉兴县丞龚振麟直接主持下,经过闽浙工匠的通力合作,终于突破技术难关,在6月21日首先铸成8000斤重的大铁炮。[6]旧式炮架笨重,只能直击,不能移动和转动。龚振麟根据林则徐的设想,造出了枢机新式炮架。这种枢机新式炮架,下装4个轮子,可以后推前拉;架面置有磨盘,火炮安放在磨盘上,可以四面转动。[7]磨盘炮架显然是吸收了西方四轮炮乍的长处进行再创造的,使用起来比四轮鸭蛋车更为灵便。并准备依式制造推广。这是林则徐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改进军事装备的又一成果。
由于镇海铸炮局掌握了制炮技术,很快制造出百余门大炮。为抗击英国侵略者,保卫舟山和镇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英国皇家海军司令宾汉,在《英军在华作战记》一书中,对镇海炮局制造技术曾有过描述:“在江岸上的一座炮台上,发现前武装运输船,凤莺号的一门卡郎炮,旁边还有一个精良的仿造品。的确,这座城中的黄铜炮铸得很好,金属很厚,炮口平滑。有些炮车比在中国见到过的任何一种为优。所发现的炮车模型和铸造时用以刮平沙模的刮型片说明,在战争的用材方面中国人正在克服着他们对于摹拟任何外国货的反感”。他又说:“在(定海)炮台中发现许多大炮,其中36门是新的、黄铜的,铸得很好的。后来,这些东西被搬运上运输船,炮车是最劣的一种,只有四架除外。这四架车装在回转架上和轮船上的相似”。镇海炮局研制出的大炮在我国军工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林则徐还与汪仲洋、龚振麟商讨制造战船技术,并“检箧中给存图式以摇,计凡八种”。[8]汪少海、龚振麟根据这些船图,陆续造出安南战船和车轮战船。这种车轮船,是参考了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又依照英军火轮船的形式造的,它以人力代替火力推动旋轮激水,是中西造船技术结合的产物。下水以后,“驶海甚便”。[9]英国侵略军为之大吃一惊。英军伯纳德曾说,当“复仇女神”号进犯镇海时,发现中国人制造这种“用以推动他们的帆船类似跳轮的机械”,“有两根硬木制成的长轴,直径约十二(英)尺,附着蹊轮;还有一些结实的木制嵌齿轮,近于完工。这些是打算在船内由人力操作的。虽然它们还没有安装到船上,但是中国人这种首次尝试独创才能,不由令人钦佩,因为北方的镇海,只有在以前我们占领舟山时,他们才可能看到我们偶然在这个岛逗留的轮船”。[10]车轮船尚未最后完工,镇海就陷落了。这种战船虽然没有能够参加镇海的保卫战,但是,过了9个月,5艘新造的车轮战船却参加了江南水师保卫吴淞口炮台的海战,为抗击英国侵略者,保卫国家疆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昏庸的道光皇帝,在英国侵略者的淫威下吓破了胆,以妥协投降来代替抵抗,为此颠倒黑白,把奕山在广东的失利强加在林则徐、邓廷桢的头上,终于做出将林则徐、邓廷桢流放新疆伊犁的谕旨:“……邓廷桢业经革职,林则徐著革去四品卿衔,均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即由各该处起解,以为废弛营务者戒”。[11]
1841年7月13日,裕谦刚从江苏回到镇海,却听到道光皇帝将林则徐流放伊犁的谕旨。他为林则徐的悲惨遭遇痛感婉惜和同情,为自己“失谋主”[12]而心怀惆怅。老百姓也群情激愤,怨声不绝。林则徐献身无路,报国无门,于1841年7月14日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离开镇海、宁波,走上遣往新疆之路。
林则徐在镇海军营日子是短暂的。他为了镇海的防务,默默无闻地工作,为抵御外侮探求西方知识,进行技术改革,做出了不少有益于宁波人民和镇海人民的业绩。尽管他的真诚、愿望和可贵的努力最后不能完全实现,但宁波人民永远怀念这位爱国者。
镇海以招宝、金鸡两山为门户,而金鸡山尤其为扼要。英国侵略者在占领定海以后,就要掠取宁波,为此他们必须先占宁波门户镇海。
1841年9月,英军再犯定海。26日,英舰船20余艘,士兵3000余进犯定海。经过六昼夜的浴血奋战,死难惨烈,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力战殉国,10月1日,定海再陷于英军。裕谦据实奏报,并请已调离之江西兵星夜来浙应援,恐或不及,招募水勇、团练、乡民协同防御。并且做了步骤浃口水道钉木桩。派狼山镇总兵谢朝恩、江苏候补知府黄冕统兵1000余守金鸡山,委游击张从龙率兵驻招宝山威远城;命提督余步运率兵1000余驻招宝山下东岳宫,形成金鸡、招宝两山互相将角之势。命衢州镇总兵李廷扬守东岳宫西侧拦江炮台;移左营游击驻穿山,沿江两岸密泊火攻船只,伏水勇。凡是敌人可登陆的地方都挖掘暗沟,密布蒺藜,分驻兵勇以备。时镇海防兵加上定海陷后三镇退兵,仅4000余人。
在历史的漩涡里,难免泥沙俱下。少数贪图厚利的在大敌当前,不是战斗,而是屈膝,堕落汉奸,甘心为侵略军刺探情报,接济食物。裕谦面对这些出卖灵魂的民族败类深恶痛绝,毫不手软地将他们捉拿归案。另外,面临外敌入侵,主张坚决抵抗。在定海没有陷落之时,裕谦就召集官兵对神立誓:“城存俱存,乃尽臣职,断4肯以退守为辞,离却镇海县一步,尤不肯以保全民为辞,接受英人片纸”。[13]而都督余步云则推托足有疾不肯起誓。在定海失陷后,余步云又想逃跑,他以“保全数百万生灵”为词、“家中妻子儿女三十余口,实属可怜”为借口,无耻地向裕谦建议屈服,但裕谦大义凛然,给以驳斥,认为“苟且旦夕,况有伤国体”,“儿女情长,英雄不免;但忠义事大,比志断不可夺,[14]表现了裕谦矢志抵抗侵略的决心。
10月8日(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五日),英舰开始集合黄牛礁一带,水陆两司令及璞鼎查乘坐汽船驰近笠山、虎蹲一带侦察军情。9日,英舰30余艘载兵2000余名,集结外游山东。10日黎明,英舰发炮向镇海口猛轰,继以“复仇女神”号军舰载第二纵队,由陆军中校马利斯率领第49团步炮兵440人,榴弹炮2门,野战炮2门,在“巡洋”号军舰掩护下,于笠山前抢渡登陆;弗莱吉森号军舰载第一纵队,由陆军少将司令卧乌古率第55团、第18团步炮兵1040人,山炮4门,臼炮2门,从钳口门登陆,越小浃江经义成桥到达沙蟹岭,向金鸡山营垒夹击。守御金鸡山之狼山总兵谢朝恩中炮,落海牺牲。副将钟祥、游击托云保等也因为腹背受敌,大都阵亡。金鸡山被英军攻占。在镇海金鸡山守卫战中,清军将士“许多人奋起决战,显然有不战胜即战死决心”。[15]11时,英舰“威厘士厘”、“伯兰汉”发炮猛轰招宝山炮台及威远城防御工事。英军第三纵队由上尉舰长荷伯达率700余人,臼炮2门,在巾子山侧钩金塘登陆;另一路在招宝山东侧登陆,并从小径向山巅仰攻威远城。不少官兵殉难,守将余步云弃炮台而逃,守兵溃散。
战起时,裕谦登东城督战。金鸡、招宝两山失守,英军从山巅炮轰县城,掩护步兵从东门攻入,守城兵溃退,兵民由西门退出。裕谦见情势急变,于是嘱副将丰申泰携钦差大臣印送巡抚刘韵珂,并将预立之遗嘱交亲兵送家属,至文庙整衣拜阙,投池尽节。后被副将丰申泰救出。11日下午,他到余姚,“吞烟自尽”。[16]这次战役殉难者,除裕谦外,还有镇海县丞李向阳、守备王万隆、把总汪宗宾、解天培、外委林庚、吴廷江。知县叶媿逃离。余步云,与知府邓廷彩、鄞知县王鼎勋同奔上虞。
在英军的激烈炮火声中,尽管镇海爱国官兵经过坚守,但终因敌人武器装备精良,镇海陷落。
鄞人陈康祺,在他的《燕下乡脞录》(即《郎潜纪闻》二笔)曾提到,鸦片战争中,坚决抵御外侮的高级文职官员中,除了林则徐,其次便是裕谦。清廷以尚书例赐恤,加赠太子大保,谥靖节。
裕谦殉职后,宁波人民对他十分敬仰,后来在镇海为他建立了专祠,以永久纪念这位抗英的爱国之士。在裕谦壮烈战斗的地方立下石碑,碑上镌刻着“流芳”两个大字,刚劲有力,表示对这位英雄的崇敬和爱戴。
英军攻陷镇海以后,又乘汽船“复仇女神”号,溯甬江西驶,测量水势,侦察军情。1841年10月13日,4艘敌舰驶至三江口,城内官员已逃走一空。当时,余步云“自镇海逃回郡中,迨寝人郡城,又与宁波知府邓廷彩、鄞县知县王鼎勋,同奔上虞。于是一郡之文武员及提镇二营溃散一空。八月之晦,夷兵泊郡城灵桥门下,登岸劫掠,城门洞开,直人无人之境”。[17]没有经过任何战斗,英军轻而易举进占了宁波,并对宁波进行劫掠。
首先,在宁波实行殖民统治。英军攻陷宁波以后,立即任命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德籍传教士郭士立为“宁波知事”。“道光二十一年八月(1841年10月),英人陷宁波,以其将郭士立守之。日坐府署大门外,受理词讼”。[18]贝青乔的《咄咄吟》也说:“郭士立伪摄宁波府,卢卜旦伪摄镇海县事,巴麦尊(即巴吉)伪摄定海县事”,“府学大成殿为其巢窟,郭士立日练夷兵于此”。[19]当时就有人愤怒地指出他们的统治是“汉官体制夷官装”。[20]
其次,劫掠焚烧,作恶多端。英国殖民者扶植起来的伪政权作恶多端。一是劫掠宁波居民财产。他们“发伪谕安抚居民,而淫掠不甚戢,往诉者牵牛羊鸡鹅为谢。甬江市肆积钱数万缗,银数万两,尽取之。掠大户守舍仆,赎以金,资累巨万。开常平仓,粜诸民,谷一石易番银一饼。城中衙署及祠庙寺观斥毁殆尽”。[21]二是贩买妇女。当时英军从宁波城内掳走大批妇女,“载入澳门夷楼,作长夜饮”,“妇女啼哭,声彻楼下”[22]。
三是公开贩卖鸦片。光绪《鄞县志》就有“开列廛市公售鸦片”[23]的记载。定海的伪政权”出示诱民回城同住,并于城内开设店铺,招人贩鸦片洋货”。[24]
四是征收税收。英国殖民者还利用宁波海关,强行征收赋税。
“辛丑(1841年)孟冬,逆夷在宁波驻扎,收取海口诸税,官兵坐视,不能征剿”。[25]梁廷谕的《夷氛闻记》也说:“定海为各船只出入必由之路。自英夷占据定海,各船裹足不前。现闻该夷已有在定海强取羌(洋)税之事”。[26]
英国殖民者占领镇海、宁波期间,直接而大量地掠走各地官库和勒索商民的纹银、现金和实物。英军在镇海一天劫掠,就夺得社仓谷、粮储、焦炭、油、柴火,合计银14760磅,劫夺财物值银元65534元。10月13日攻陷宁波,在宁波府库中抢走了价值120000银元,变卖财物值银元157860元,掠走铜元值160000银元。总计达银元539132元。英国侵略者在宁波殖民统治期间,又向各典铺钱庄征集名为筹借实为勒索的现款250000元洋银。[27]此外还向市民强收了一笔巨额“犒军费”120万银元[28]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奏报中也说,“在宁波、镇海各逆夷抢掠奸淫,无所不至。凡银钱及铜器皆搬运,又搜取马匹,向民间逼索马鞍”。[29]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笑歌街市中,饱掠牛羊肉。库中百万钱。搜尽昼以烛”[30]。英军狂歌于街市,劫掠钱财以后,又放火烧毁房屋与仓库。充分暴露了英国侵略者对宁波掠夺的罪行。
再次,对宁波人民进行野蛮的屠杀。英军在武装进攻宁波过程中,对人民群众大肆杀戮。英军第二次侵犯余姚,700多名侵略军行至蜀山,看见乡勇们正:在打桩塞河,当即开炮轰击,“乡勇夫役皆被击毙”。侵略军武装占领镇海后,对手无寸铁的镇海人民进行灭绝人性的“激烈的轰击,在这个人口稠密的近郊连续达两小时,大家……看见许多惨景。……在一处,有四个孩子被一颗炮弹打死了……父亲时时去拥抱他们的尸体”。[31](www.xing528.com)
经过英国侵略军的蹂蹒,宁波城乡一片残破,白骨累累。这在晚清浙东著名诗人姚燮的诗中有所反映。姚燮是镇海人,定海、镇海、宁波三城沦陷时,他正在家乡,目睹英军暴行,他义愤填膺,写下了《速速去去》、《惊风行五章》、《后倪村》、《冬日杂诗八章》等诗,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英国侵略者的罪行。“冢碣森礼松,夹路互眠倒”,“城下民所居,十户九遭毁。沙土如坏岗,当路积累累。高者新死坟,下者废余垒”。“可怜东西邻,延颈伺沟壑”。[32]姚燮耳闻目睹的记述,使人们看出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本性。
注:
[1][4]林则徐:《致冯柳东手扎》,见《林则徐传》第334页
[2]《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28
[3][6]《林则徐日记》第400、40页
[5]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
[7]龚振麟:《枢机新式炮架图说》,《海国图志》卷87
[8]汪仲洋:《安南战船说》,《海国图志》卷84
[9]龚振麟:《铸炮铁模图说自序》,《海国图志》卷86
[10]杨国桢:《林则徐传》第338页
[11]《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29
[12]黄冕:《书林文忠公逸事》,见《林则徐传》第343页
[13]《鸦片战争人物传记》(上)《裕谦》,《鸦片战争》(六)第367页
[14]《鸦片战争》(四),第600页
[15][31]宾汉:《英军在华作战》,《鸦片战争》(五),第273页
[16]张喜:《抚夷日记》,《鸦片战争》(五),第353页
[17]夏燮:《中西纪事》,《鸦片战争》(四)第664页
[18][23]董沛:《光绪鄞县志》卷16,《大事记》
[19]《鸦片战争》(三),第184页
[20]《鸦片战争》(四),第227页
[21]董沛:《明州系军录》
[22]梁廷枬:《夷氛闻记》卷5
[24]伊里布:《奏为遵旨探悉定海英人情形折》,《浙江鸦片战争史料》上册,第216页
[25]《鸦片战争》(三),第154页
[26]梁廷:《夷氛闻记》卷3
[27]彭泽益:《论鸦片战争赔款》,《经济研究》1962年第12期
[28]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第47页
[29]刘韵珂:《传闻英军将犯杭州上海等情片》,《浙江鸦片战争史料》上册,第659页
[30]阿英:《鸦片战争文学集》下册,第900页
[32]洪克夷:《姚燮评传》,第77—78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