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勇马增蕙:才思胆魄与独特形象的曲艺名家

智勇马增蕙:才思胆魄与独特形象的曲艺名家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增蕙是“智勇双全”的曲艺名家。她是“马派”西河大鼓创始人马连登的三女儿、马增芬的妹妹。但她能从“还真有马增芬那么点儿味儿”的观众鼓励中发现,即使她这辈子西河唱得再好,也不过是“马增芬第二”,因为二姐已经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了。拓展、选择、再塑自我显示了马增蕙的才思胆魄。马增蕙剃的是推一半留一半的“阴阳头”,女高音歌唱家沈文娟则是剃得光光的“尼姑头”。据说增蕙的天水也从此停经多年。

智勇马增蕙:才思胆魄与独特形象的曲艺名家

马增蕙是“智勇双全”的曲艺名家。说她智慧是指她不单聪明过人,并且聪明得适当其时,用得是地方。她是“马派”西河大鼓创始人马连登的三女儿、马增芬的妹妹。自幼就跟他们撂土地赶场子,耳濡目染早就学会了看家本领会唱西河,并且十几岁登台即受好评。但她能从“还真有马增芬那么点儿味儿”的观众鼓励中发现,即使她这辈子西河唱得再好,也不过是“马增芬第二”,因为二姐已经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了。于是,16 岁她就改习素已喜好的单弦,在弦师胡宝均和团长白凤鸣的帮助下,“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因为他们也不是单弦的应功当行。她以自己宽厚圆润的嗓音和天才般的模拟表演,以及她在舞台上的松弛自由、幽默开朗的性格,很快就享誉京津,成为新时代新派单弦的代表人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窗帘儿》、《双窝车》等反映生活的轻喜剧就是因她而家喻户晓的。1961 年天津曲艺团进京演出,单弦大师石慧儒的一曲《杜十娘》令她听得如醉如痴,“一连三天寝食不安”。她不仅被征服了,同时还在悟及“艺无止境”之余发现自己追求的“喜剧风格”必须在“正剧”规范的基础上才可实现。于是她带艺拜师、侍师胜母,一板一眼地请师傅为其“择毛”(挑毛病),一腔一调地体味师傅的神韵。由是而曲路拓宽技艺大进。《杜十娘》、《游春》等节目至今也是她的撒手锏。拓展、选择、再塑自我显示了马增蕙的才思胆魄。“文革”前她与另一单弦名家赵玉明又赴上海专习评弹,在南曲北唱中开阔眼界领会委婉体认艺术。直至20 世纪末她还专程来津拜早已消歇的谢派(谢芮芝)传人——业余演员刘洪元先生为师兄,以便复归理正她的进取之路。她属鼠,小我一岁,其时已年届花甲矣。

“文化大革命”时马家“黑店”自然被全锅儿端。那天早上在广播局西跨院开始了“横扫”,说唱团是白凤鸣、侯宝林在先,马氏父女等“黑字号”紧随其后。在剃头——所谓“脱胎换骨”开始的刹那,吼声四起的同时也就一片黑发落地了。马增蕙剃的是推一半留一半的“阴阳头”,女高音歌唱家沈文娟则是剃得光光的“尼姑头”。小将们勒令:月内不准戴帽子、头巾等类遮掩,必须食堂打饭当众而吃,以畅观瞻。就在那天中午,我蓦然回首发现了二位,竟反胃不止连连欲吐,一天水米不进。据说增蕙的天水也从此停经多年。(www.xing528.com)

1969 年试办干校,4 月初我们就并肩开往嫩江以北185 公里名为座虎滩的校址。她在先锋连食堂做饭,记得每天至少两菜:一是土豆(去皮)一是土豆(带皮)。我在二连干活。那儿天气很冷,已经四月上旬还是零下二十几度。我们的宿舍原是马棚,堆起秫秸垛做床,没有取暖,我就睡在靠门口。因之人住以来从不敢脱衣,连腰带都扎着。4 月13 日在门口垒了火墙来烧,晚上有人值班。当晚我才敢脱衣服。但半夜值班人睡了,火墙几乎烧红。是合唱队员廉山犯喘起夜见状惊呼,我们才爬了起来,同时也就着起大火。我的两条被子、皮衣皮裤、棉衣棉裤,连家姐送我她在抗美援朝时的皮带全被烧光,也只剩下一个铜环。我虽然不是肇事者,但根据当时情境也是被列队鱼贯而入进行参观的“反面教材”。我记得,是增蕙用食堂的屉布、棉花为我续上被窝,刘晓(原驻苏联大使)的女儿为我补上的军棉衣。这场大祸我至今记忆扰新。尔后我们又转战河南同窗三年,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高温高速炼红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