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的公共图书馆只剩下河北省天津图书馆和天津市立图书馆,且都元气大伤,处于半停顿状态,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求知欲望,1947 年5 月天津各界士绅认为天津作为一个有近二百万人口的工商业大城市,应该有一座与之相称、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的公共图书馆。于是,联名倡议筹建一所规模宏大的公共图书馆。在市长杜建时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筹馆委员会和董事会、监事会,设想按照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模式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市属图书馆。同时拟订了庞大的建馆计划,并将该馆命名为“天津图书馆”。推选杜建时为董事长,徐端甫为副董事长,张伯苓为常务监事;聘请时子周为馆长,陶履中为副馆长。计划中的天津图书馆除了常规图书馆服务项目外,还拟开设展览会、音乐会、演讲会、电影会等,以进行目视、耳听、身感、脑思相结合的“视听教育”;并拟筹设天津地方、工程、工商经济、妇女儿童和远东问题等专门阅览室。此外,还拟设几个研究室,作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场所。杜建时决定将接收的美军司令部驻地(原法租界公议局大楼,今天津市文化局所在地)拨交给天津图书馆作为馆舍。该馆馆舍占地面积3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中央主楼为四楼,东西两侧楼房为三层。主楼中间外部耸立六根高大圆柱,门前悬挂铸铁花纹吊灯,正门大厅内外铺设大理石地面,汉白玉石阶。整个建筑物高雅雄伟,蔚为壮观。由于内战规模越来越大,造成社会动荡、物价飞涨,该馆的建馆计划进展缓慢,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48 年4 月30 日该馆局部开放,在二楼设有报纸阅览室、杂志阅览室、工程研究室(系与中国工程学会天津分会合作)、美国研究室(系与美国新闻处合作建立)、英国研究室,订有国内外报纸二十余种,中外文杂志二百多种,英、日文工程书籍三千余册,并接收了天津日本图书馆的八万余册藏书。
到1949年1月15日天津仅剩三座公共图书馆,即河北省天津图书馆、天津市立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