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月1日我出生在河南睢县陈岗村一个世代耕读之家。这里没有青山绿水,却有一望无际的农田、原野和通向远方的公路和铁路,其生态环境宜人且富有大平原的浑然清静之本色。虽然显得单调,但也算不上偏僻和闭塞。我的童年时代虽在学校读新书,却在家中接受传统家法的说教,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以读书为高”的旧观念。我在家父的开导和督促下,尚知刻苦读书,以自淬砺,渐渐地坚定了读书成才的信心。不幸的是,家父英年早逝,家道中落,加上连年战争,社会动荡,攻读难以为继。我的慈母、外祖母、两位姑母和姐姐,力排万难,含辛茹苦供养我继续读书。1949 年8 月考取了远近闻名的睢县第一完全小学校的五年级下期插班生。1950 年春季,又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豫东著名的睢县中学,并以五年半的时间读完初中和高中。在中学读书期间,得到助学金和本家叔父的帮助与训导,学习成绩颇佳。1955 年8 月考取南开大学历史系读本科,1959 年7 月毕业留校任教。从此,我开始一步步地走向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在茫茫学海里泛舟入徜徉,在曲折而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拼搏。转眼之间,我在南开大学已经度过了44 个春秋!
在四十余年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中,前十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后三十余年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这是因为“文革”后期,大学复课,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当时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近代史教学,我奉派负责组织和担当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工作,一干就是两三年。(www.xing528.com)
我曾几度请求回古代史教研室重操旧业,恩师杨翼骧先生也曾两次枉驾光临敝舍,劝我赶快返回自己已有功底的古代史教学岗位上来。但因近代史教学师资缺乏,当然不允我“复古”的请求,于是只好随遇而安,努力开辟近代史教学与研究的新门径。从1971 年起,我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随后花费了五六年的时间与华北六院校的几位同仁联合撰写《中国近代史新编》等专著兼教材,以适应教学的需要。经过十余年的精心探索,我在近代史教学与研究的领域里开辟了“近代社会思潮与文化”和“通商口岸与社会文明转型”的研究方向,并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倾注精力,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文与著作。1985 年晋升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 —1995 年任历史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这期间还兼任《南开史学》主编十年之久。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天津市历史学会理事长、天津市高等院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委等。1999 年应聘为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同年应邀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曾多次到日本、德国、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和合作研究。1986—1990 年参加中日学者合作进行“华北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并在日本出版了《近代中国社会与民众文化》(合著)等四部著作和调查资料集。先后主持天津市“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共五项,并参与国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这点作为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学术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和创立新观点的种种努力,确实增强了我的学术功力,丰富了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