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概念
1.风险
(1)风险的定义。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风险管理。
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通过相关方法和手段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2.危害、危险、危险源
(1)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
遭受损失、伤害或不利的可能性。
(3)危险源。
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故障、隐患、应急、事故
(1)故障。
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2)隐患。
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安全利益的因素。
(3)应急。
因某个或多个、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系统、设备等处于非正常运行的状态。
(4)事故。
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4.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对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标、运用范围等侧重点不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程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运营安全的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采取相关方法和手段,有效降低可能产生的运营安全风险,将风险状态有效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辨识、分析、评估及控制等内容。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的特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其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在半封闭状态单向高速运行的列车由于通风、照明及救援困难,一旦失控,必将引起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社会影响的恶劣性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将直接造成交通瘫痪中断、人员拥堵,社会影响恶劣,甚至可能引发乘客骚乱,或导致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出现,后果极其严重。
3.行车安全对管理的依赖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作业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动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管理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4.运营系统的动态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个运营系统是靠各种设备的运转功能来保证的,各设备的动态运营状态对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可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各项运营设备的动态性引起系统运营的动态性特征尤为显著。
5.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作业的反复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作业是多工种联合作业,昼夜不断、周而复始,各种不安全事件和事故大多数是重复发生的。
6.受环境影响的特殊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既受外部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涉及许多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只有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风险的特点,通过风险管理的研究,采取合理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城市轨道交通的事故发生降低到最小。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分析过程共分五步。
第一步,识别系统所有可能的危险/风险。
第二步,定义危险事件/风险发生频率的分类及说明。
第三步,采用后果分析来预测危险事件/风险可能的影响,定义危险/风险的严重度等级和每种严重度对人员或环境产生的后果。
第四步,定义风险的定性类别以及针对每个类别所采取的措施。
第五步,采用“频率-后果”矩阵,将危险事件/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它的严重度结合起来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类别。
(三)风险管理安全理论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发展过程与安全理论的演变过程密不可分。
历经过程:“事故”—“隐患”—“风险”—“系统”。
总体趋势:“被动”—“主动”。
发展方向:“定性”—“定量”。
1.事故理论支持的安全原理
(1)管理对象:事故。
(2)特点:经验型。
(3)缺点:事后整改,成本高,总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实现事故的超前控制。
2.隐患理论支持的安全原理
(1)管理对象:隐患。
(2)特点:超前治理,标本兼治。
(3)缺点:存在型,缺乏定量,系统科学有限,往往抓不住重点,控制效果难以保障。
3.风险理论支持的安全原理。
(1)管理对象:风险。
(2)特点:超前预防,辨识系统,分级管理,预警预控。
(3)缺点:定量分析难度大,实施要求标准高。
4.系统理论支持的安全原理:
(1)管理对象:安全目标(装备、环境、文化等)。
(2)特点:基础性、预防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综合策略。
(3)缺点:成本高,技术性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