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对运输生产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及系统薄弱环节,都应重点加强对其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如人员、设备管理,标准化作业控制、结合部作业控制和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控制等,使有限的安全管理资源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人员安全重点管理:一般要求;提高对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设备安全重点管理:提高基础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基础设备的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
环境安全重点管理:加强改善内部社会环境条件;大力改善作业环境。
作业安全重点管理:标准化作业管理;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控制;结合部作业联控。
(一)对人员的重点安全管理
1.一般要求
(1)针对关键时间、岗位、车次和人员,掌握运营规律,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运营生产全过程中去。
(2)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气和季节变化对运营生产和职工心理带来的影响,有预见地做好事故预想和预防工作。
(3)掌握职工思想变化规律,对于社会条件和职工需求之间的矛盾,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及时疏通引导,协调关系,增强团结,确保运营安全形势稳定。
(4)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规律,按照职工性别、年龄、体力和智力差异在运营中担当工作的性质不同,加强对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的选拔和管理。
2.提高对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
(1)大力进行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违反作业标准、规章制度的人与事,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批评教育,对事故责任者根据损失和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2)全面强化职工业务培训。重点提高全员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技能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落实作业标准化,并严格执行职工持证上岗和班组长持双证(上岗合格证和班组长合格证)上岗制度。
(3)提高安全监察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对安全监察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业务和身心素质,使运营安全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运营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得以推行和落实,以增强安全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改变凭经验管理的落后状态。
(4)构建运营人员生理心理安全保障体系。对行车主要工种建立并逐步完善人员生理、心理指标体系及其标准,使得对人员的管理更加科学可靠。
(二)设备安全重点管理
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对设备的养护维修,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速度,保证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等,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提高运营基础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设备质量,加强设备管理,必须坚持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各种检查记录台账,立卡建档,定期、保质、保量地做好维修保养和病害整治工作。对设备的惯性故障、重点病害、严重隐患要集中力量加以整治,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杜绝简化检查、检测、维修作业程序的现象发生,确保运营安全。对设备的养护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设备维修与运输生产的关系,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提高操作技术和保养水平,防止超负荷、超范围、超性能的使用设备,使设备质量可靠稳定,逐步形成“修、管、用”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2.提高运营基础设备的安全性能
合理规划城轨线路大修换轨,努力提高线路质量,线路大修、中修和维修工作要综合配套,道床清筛、更换道岔、撤换轨枕同步进行,提高城轨线路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能,切实抓好对城轨桥隧路基病害的整治工作。
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对新型机车、动车组的研制和使用;提高车辆制造和检修质量,重点提高滚动轴承装修、组装、压装质量,严格验收制度,对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机车车辆严禁出厂、出段,编入列车投入使用。(www.xing528.com)
大力发展先进的信联闭技术装备,切实改善城轨交通通信及供电设备条件。
3.提高行车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
积极改善检测装备,加强对钢轨、夹板、辙叉、尖轨等轨道设备的新型探伤仪器和车辆轮轴探伤、轴温检测、报警仪器的开发、研制和应用,逐步实现探伤、报警的自动化,防止线路断轨、车辆燃轴、切轴事故的发生。同时,应加大对自然灾害预确报及城轨防治设备的投入。
(三)环境安全重点管理
对运营人-机-环境系统而言,环境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可分为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两个部分,可通过改善可控的内部小环境来适应不可控的外部大环境,其作用就在于保持良好的工作、作业和生活秩序,保障职工身心健康,保证运营安全。
1.加强管理,改善内部社会环境条件
城轨企业管理联结着大社会和运营安全,管理的力度对改善系统内部社会环境条件具有重要影响,这不仅要求在管理思想上“安全第一”不动摇,而且要在具体措施上落实企业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制和奖惩激励制度;加大城轨安全技术设备的投入,依靠科技加强安全监控及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职工思想和业务素质;关心职工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加强民主管理,增强内部团结,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与地方密切配合,改善治安环境等,以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为职工创造安全生产条件,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大力改善作业环境
改善城轨运营空间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是实行科学的“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按照运营生产作业过程,将设备定位、人员定岗、物料定址、流通定时的时空管理技术,可为系统有序可控、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在进行城轨人机系统设计时,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对人机界面设计、运营作业空间设计和作业环境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实现预定目标,完成运营预定任务。
(2)城轨人、机功能分配合理,协调工作。
(3)城轨系统中的物质要素排列布置合理。
(4)具有防止运营错误操作的措施等。
(四)作业安全重点管理
运营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场作业控制,对现场作业重点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化作业、非正常情况下作业和系统“结合部”作业控制等。
1.标准化作业控制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运营标准化作业是对既有作业标准,从学习标准、对照标准到达到标准(即学标、对标、达标)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如标准化作业是为保证列车运营安全,按照《城轨作业标准》规定,结合设备特点,制订并实施包括作业对象、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程序和时间、用语等标准在内的一切运营活动。标准化作业是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管理行为的综合表现,只有在组织、制度、措施和监控等方面严格管理,才能使标准化作业得以实现并持之以恒。
2.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控制
正常作业条件下的标准化作业能确保运营安全。非正常情况下,由于部分作业标准无法得到实施,不得不执行特殊规定,稍有不慎便极易造成运营事故。行车事故大多数发生在调车作业和列车运行中,非正常情况对列车行车工作的影响最大,因违章操作而发生的事故也较多。非正常情况下行车造成事故的比例是相当高的,性质和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已成为安全行车工作中的顽症。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控制,主要是研究解决非正常情况下安全行车的作业控制问题。
3.结合部作业联控
结合部作业联控是为了运营过程安全生产,不同部门和不同工种人员协调动作、联合作业,在生产与管理上发生交叉、重叠的区域和环节。在地铁线分界口管理,线路施工与运营部门间的密切配合等,都是多个部门、多重作业的汇集之地。这些部位往往是管理松散、矛盾集中、事故多发的系统薄弱环节,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