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总体方针、基本要素、运行模式三方面内容,分别体现了安全管理系统中宏观指导、结构分析、操作方式三个层面的内容与方法。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总体方针
1.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的声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有的计划、措施、行动都应符合方针,为实现安全管理的方针服务。良好的安全管理方针,能指导组织有效地实施和改进它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安全管理方针自身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修正。
2.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的制订及管理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方针应当遵循法律法规,没有相关规定时,可以选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
(2)方针应当包含对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水平改进绩效承诺,并说明方针适用期。
(3)方针需要体现运营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思想。
(4)安全管理方针应当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其他方面管理的方针一致,并且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5)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形成文件,例如写在安全管理手册的开头部分。
(6)方针应当包括持续改进方面的承诺,因为使风险最小化的努力是没有穷尽的,应当根据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情况及时地改进安全管理的总体方针。
(7)全员参与是实现方针的保证,所以方针要传达给每一个员工,使每一位员工意识到自己在安全运营方面的义务。
(8)方针应当公之于众,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
(9)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也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基本要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共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共计14个基本要素,如图5-1所示。
图5-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要素
1.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计划
危害识别应当包括以下范围。
(1)日常运营活动。
(2)周期性的检修活动。
(3)所有工作人员及乘客的活动。
(4)可以预见的紧急情况。
(5)所有的设施设备。
对所有识别出来的危害,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并针对这些不可容许的风险,通过制订控制计划将他们降低为可以容许的风险。这些控制计划应当是预防性的而不是事后性的。对于评价的结果以及控制方法实施的效果,应当形成文件,并保持这些信息的实时更新。
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对获取到的法律法规应指出其哪些条款适用于哪些部门,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案,保持信息随时更新。应将法律法规传达给每一个员工,必要时可以进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培训,保证员工对其的遵守。
3.目标及管理方案
(1)建立安全管理的目标,既要针对运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共性安全问题,也要指明各职能部门的特殊安全问题。对于目标的要求,有如下内容。
①目标要针对所确定的不可容许的风险,使其降低到可以允许的程度。
②目标应当尽量量化。
③要考虑资源的充分性和选择技术方案的可操作性。
④目标要定位于相关的职能部门。
⑤有开始和完成的时间限制。
(2)管理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①确定担任各项任务的职能部门及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和权限。
②对各项任务分配适当的人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
③完成任务的方法及进度。
4.组织结构及职责
(1)最高管理者应当具有承担安全管理责任,批准安全管理方针,任命安全管理代表以及为安全管理提供资源和主持评审的职责。
(2)安全管理者代表需要得到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的汇报,注意安全管理的职责与运营职责不相矛盾。
(3)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经理应清楚本部门的任务,管理和协调各岗位的工作。
(4)安全培训人员,对不同人员制订系统化的规划并对其进行培训。
此外,对特种设备负责人、设施设备操作人员等,也要制订相应的职责和权限。通过职责的划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为:对于所有的安全管理事务,要事事有人管,一事一主管。不能有的事务没有人管理,有的事务多头管理。(www.xing528.com)
5.培训、意识及能力
在城轨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培训,使所有员工都意识到执行安全管理方针、程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工作活动中实际或潜在的安全后果,以及个人行为的改进所带来安全管理的效益;执行安全管理方针、程序和实现体系的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产生的潜在后果。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一套人员安全能力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并以此作为培训需求确定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6.协商与沟通
沟通包括与外部的沟通和内部信息的沟通。其中内部沟通包括各职能部门及单位之间的横向和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安全信息的沟通。沟通的内容方式应在安全管理文件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应当建立与员工协商和沟通的专门组织,通过该组织实现同员工的制度化、无障碍沟通和协商。
7.文件和资料控制
建立文件的目的是把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实践,文件可以确保安全管理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有效的运行。凡是对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及时废止失效的文件和资料或采取其他方式防止误用;出于法律和保留知识的需要而归档的文件和资料,要予以适当标识。
8.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对所有需要控制的风险的运行和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与这些运行和活动有关的风险都处于受控的状态。
9.应急准备与响应
应急管理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因此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存是不仅是为了减轻后果,还可以预防更大规模的事故发生。应急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应急机构。
(2)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3)疏散程序。
(4)重要记录。
(5)应急期间必要的信息。
(6)必备的应急设备。
10.绩效测量与监测
绩效测量与监测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需要的定性和定量的测量;对目标达到程度的测量;预防性的绩效测量,监测遵守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标准及适用法规的要求的情况;事后性的绩效测量,监测事故、事件(包括未遂事件)和安全管理绩效其他不良表现的历史证据。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对测量和监测需要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校准,保证监测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1.纠正与预防措施
选择纠正与预防措施时,要遵循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降低风险,最后才考虑防护措施的原则;措施实施前要进行风险评价,避免出现纠正了原来的不符合却带来新的风险的情况;要请一线人员参与评审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2.记录及管理
安全管理记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晰,标记恰当。对记录的保存时间予以规定。记录应保存在安全的地点,易于恢复。记录管理中应当注意处理记录的权限、记录的保密性、有关记录保留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使用电子记录会出现的问题。
13.内部审核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保证体系的符合性、实施性和有效性。审核可以通过抽样的方式查看运营环境、访谈、查阅文件、资料、记录的方法。审核应当有计划性,制订实施安全管理内部审核的年度计划,审核应该覆盖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部范围。
14.管理评审
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集中于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而不是具体细节。管理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核的结果、事故统计、应急响应等情况。管理评审应当得到的结果是对方针、目标及其他要素的修改;针对影响整体绩效的共性问题、重要问题的整改计划。
(三)运行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持续有效性,采用持续改进的运行模式,使得安全管理的绩效随着时间不断提高,每一次新的循环开始时的绩效水平都比上一次循环要高,具有螺旋上升的效果。危险程度也就随之不断降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实现安全的最终目的。
(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目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方针和运营情况,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中的危险源,相关方的要求,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
对与安全风险有关的运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需建立运行控制程序:新线设施设备连接,日常客运服务,设施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易燃易爆品防火,纠正和预防措施,不符合事件的后处理,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等。
运行控制的目的就是在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方案能否得到应有的实施,注意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更加有效地对所有危险源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
(五)运营安全管理手段
运营安全管理的根本任务在于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预防事故发生,确保运营安全。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尚未达到高标准要求时,普遍用来协调和平衡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即利益分配和实行奖惩来调节的。在实际运营中,每一个人对完成生产任务和实现安全目标所付出的劳动、做出的贡献是不同的,一旦有人为事故发生,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任务完成时,这种差异更有质的区别。对成绩显著或防止事故有功的人员,均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违章违纪或因违章违纪导致事故发生或事故苗头出现的人员,应给予经济上的处罚。经济上的奖励和处罚不是目的,主要是让人们从中明辨是非、对照比较、调整自我,使优良的风范得到鼓励和发扬,不良的风气受到批评和抵制,促使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安全和生产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地用好经济调节手段,有利于促进广大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做好本职工作,激励他们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形成人人尽心、个个尽责保安全的主动局面。
2.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通过一定的行政隶属关系,从上而下地对运营活动中个人、群体和管理行为表示肯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好会怎样)和否定(不该做什么,做了怎么办)的认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相对平衡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它主要依靠行政领导机关的职能和权力,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决定(表彰或处分等)规范人的行为,指导和干预轨道运营安全。
3.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运营安全管理最经常运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从事故分析得知,除自然灾害和故意破坏外,大多数运营事故都是由于少数人违章违纪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模糊和思想上的松懈,而这与思想政治工作削弱密切相关。
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做好运营安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还必须得加强,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威力和思想保证作用。总之,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教育广大干部和职工把本职工作与运营安全紧密结合起来。
4.法律手段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用它来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具有明显的规范性、相对的稳定性和严格的强制性。法律手段是法制社会中普遍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刚性手段。它通过法定的行为准则来判定是非并强制执行裁决,以使社会关系趋于平衡,保证社会安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的法律手段是在其他调节手段已不起作用或无法取代的情况下,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关系和矛盾的。它是通过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条文,规范人们安全生产和保护运营安全的行为,最终达到维护法律尊严、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营安全管理手段可分为两类:一是柔性调节手段,如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情感手段、心理手段、奖励、表彰、晋级、提升等);二是刚性调节手段,如经济处罚、行政规定和处分、追究刑事责任等。因此在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实事求是、综合运用好各种管理手段,理顺各种复杂关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