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边疆政策,总的来说,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的交往、边疆的巩固是有贡献的。
首先应该肯定和值得研究的是卫所制度和屯田,它是边防、海防中的支柱。且耕且战,既巩固了国防,又解决了军粮,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卫所强固,屯田兴盛,则边疆稳定。反之屯田破坏,卫所衰败,则边疆动荡,明朝也危在旦夕了。
其次是羁縻政策,即任命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当地,对于稳定边疆,也是行之有效的政策。但其中的土司制度有利也有弊,它保留旧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弊端日趋严重,因此逐步改土归流也是必要的。
明朝所执行的“以夷制夷”政策,虽然在一段时期内便于明朝控制,但它加剧了民族之间或各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边疆各民族的安定和发展起了有害的影响。(www.xing528.com)
内地与边疆各族的贸易,国内与海外的交往,是各族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不可阻止的。只要有坚强的边防和海防力量,采取开放性的政策,如开马市、茶马互市、鼓励通贡、开放海禁、设市舶司、开展海外贸易等,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边疆和海疆也较安定和巩固,如永乐朝就是如此。反之,军备不振,因惧冲突而停止通贡,关闭马市,严海禁,罢市舶司,致使不能正常地进行经济交流而发生更多的武装冲突,加剧了边疆和海疆的动荡不安,如嘉靖朝的“庚戌之变”和倭患猖獗与明世宗的腐败及封闭政策是有关的。
在北边,明朝为了对付蒙古鞑靼、瓦剌等部,不仅没有鼓励内地人民前往开发,反而将塞外居民迁入塞内,并多方限制内地百姓出塞。还多次修治长城,作为捍御北边蒙古各部的一个军事措施,既劳民伤财,也造成塞内外的长期隔离,极大地影响了北疆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南北各族的交往和合作。清太祖努尔哈赤崛起于东北之际,很锐敏地意识到明朝消极对待蒙古各部的失策,于是,首先联合蒙古各部,作为推翻明朝统治的重要辅助力量。从这一意义上看,明朝推行的北部边政,也是加速其灭亡的一个因素。
但是,明朝的一些边疆政策,实际上被清朝所继承。清代前期一系列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政策,也是在总结和吸取明朝边政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决明朝遗留的边疆问题的基础上推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