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一北方的强大政权,荒外少数民族采取宽大和戎政策

统一北方的强大政权,荒外少数民族采取宽大和戎政策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六国时期,前秦是惟一能统一北方的强大政权,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可称者;而其边疆政策亦多有可取之处。为了更好地分析苻坚时前秦的边疆政策,我们从其统一边疆时采取的措施入手,加以探讨。而对“荒外”的少数民族则采取较为宽大、开明的“和戎”政策。前秦的边疆政策也有其特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苻坚在征服一个地区后,就强迫迁徙当地豪族和人民于长安。

统一北方的强大政权,荒外少数民族采取宽大和戎政策

十六国时期,前秦是惟一能统一北方的强大政权,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可称者;而其边疆政策亦多有可取之处。建立前秦政权的是已逐渐汉化的氐族苻氏。东晋升平元年(357年)苻坚即位后,重用汉族谋士王猛,“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1],使前秦走上强盛之路。为了更好地分析苻坚时前秦的边疆政策,我们从其统一边疆时采取的措施入手,加以探讨。

前秦永兴二年(358年),苻坚率军讨平占据并州的张平,“徙其所部三千余户于长安[2]。四年后,坚以梁平志为镇北大将军,戍朔方之西;丞相司马贾雍为云中护军,戍云中之南[3]。前秦甘露二年(360年),居朔方的铁弗匈奴刘卫辰遣使降前秦,“遂请田内地,坚许之”;云中护军贾雍遣军掠卫辰,坚大怒云:“朕方修魏绛和戎之术,不可以小利忘大信”,遂还所掠,免雍官,遣使修和,示以信义[4]。接着,又有乌丸独孤、鲜卑没奕于率众数万降,坚欲处之塞内,后听从苻融“不如徙之塞外,以存荒服之义”的建议,将他们处之塞外[5]。前秦建元一年(365年),苻坚击败刘卫辰和匈奴右贤王曹毂的反叛,“徙其酋豪六千余户于长安”,后又分曹氏部为二,以其二子统之,号“东、西曹”[6]

至前秦建元六年(370年),苻坚遣王猛灭前燕,猛游击将军郭庆追前燕太师慕容评于龙城,评逃入高句丽,高句丽缚评送之。至此,前燕诸州牧及六夷渠帅尽降于秦。苻坚以郭庆为幽州刺史,镇蓟;“徙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户关中,处乌丸杂类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徙陈留、东阿万户以实青州[7];又“迁慕容 及燕后妃、王公、百官并鲜卑四万余尸于长安”[8]

建元七年(371年),原降于前秦的仇池氐杨纂反,坚遣军击降,以其地设南秦州;远在仇池西吐谷浑辟奚降,坚拜其为安远将军、漒川侯[9]。九年(373年),前秦取东晋梁、益二州,“于是西南夷邛筰、夜郎等皆归之”,以姚苌为宁州刺史,领西蛮校尉,镇垫江(今四川合川[10]。十二年(376年),苻坚灭前凉,以梁熙为凉州刺史、领护西羌校尉,徙豪右7000余户于关中[11];以“高昌杨幹为高昌太守”[12]。同年,苻坚击灭塞北鲜卑拓跋代国,“散其部落于汉鄣边故地,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税租。其渠帅岁终今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13]10。又分代为二部,以独孤部首领刘库仁、铁弗部首领刘卫辰分领之。

建元十六年(380年),苻坚平定前秦幽州刺史苻洛叛乱后,采取分其在关中氐族15万户、由苻氏子弟率领分镇四方要地的措施;并分幽州置平州,以石越为平州刺史,领护鲜卑中郎将,镇龙城;大鸿胪韩胤领护赤沙中郎将,移乌丸府于代郡之平城;中书令梁谠为安远将军、幽州刺史,镇蓟城;毛兴为镇西将军、河州刺史,镇枹罕;王腾为鹰扬将军、并州刺史,领护匈奴中郎将,镇晋阳;河、并二州各配氐户2000[14]。同年,又以南巴校尉姜宁为宁州刺史[15]

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7万伐西域不服者,苻融谏曰:“西域荒远,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汉武征之,得不补失。”坚曰:“二汉力不能制匈奴,犹出师西域。今匈奴既平,易若摧朽,虽劳师远役,可传檄而定,化被 山,垂芳千载,不亦美哉!”[16]吕光发长安,苻坚对光说:“西戎荒俗,非礼义之邦。羁縻之道,服而赦之,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勿极武穷兵,过深残掠。”吕光平定西域后,坚以光为“安西将军、西域校尉”[17]

以上是史籍所载前秦苻坚统一北方边疆的概况及所采取的措施,从中可将前秦的边疆政策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十六国的分裂割据时期,前秦苻坚能够基本上统一整个北方,其东北、北部和西北边疆恢复到汉和西晋统一时所领有的地区,边疆行政建置亦大同小异。相异的情况是:东北边疆平州原辖的带方、乐浪二郡已为高句丽所占有;北部边疆由代北而扩展到漠南;西南前秦所置宁州、南巴校尉仅到原越巂郡。因此,在当时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由于前秦统治阶级汉化很深,苻坚更是以汉族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继承者自命,积极推行历史上传统的汉族封建理想的治国之道,大力宣扬封建文化。因而这种总的政治和文化思想表现在边疆政策上,那种“内中华外夷狄”,以“羁縻之道”抚育“荒外”,以夏变夷等思想和政策,得以贯彻、施行。而对“荒外”的少数民族则采取较为宽大、开明的“和戎”政策。对于那些早已设置郡县、汉夷杂居的边疆地区,前秦则沿旧例,设置郡县、校尉,派官置守,纳入全国统一行政管理系统之中。前秦的边疆政策使以上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基本上贯彻了中国传统的御边思想和政策,在中国边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3)前秦的边疆政策也有其特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苻坚在征服一个地区(包括边疆)后,就强迫迁徙当地豪族和人民于长安。如前述,这是十六国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前秦的移民不仅是为了获得劳动力和补充兵员,主要是为了削弱当地的地方势力。在移民实关中的同时,苻坚又将关中的本族及子弟分别遣往边疆或内地的重镇驻守,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这样做却适得其反,正如氐户迁徙时,赵整援琴而歌曰:“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语阿谁?”[18]淝水一战,前秦内部阶级和民族矛盾就已公开激化,原被征服的其他族首领也趁此纷起,苻坚本人被前燕旧臣慕容冲围于长安,其欲重整旗鼓已不可得矣。

[1]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2]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3] 《资治通鉴》,卷一〇〇,晋升平三年条。

[4]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5]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www.xing528.com)

[6]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7]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8] 《资治通鉴》,卷一〇三,晋太和五年条。

[9]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10]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11] 《资治通鉴》,卷一〇四,晋太元元年条。

[12]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资治通鉴》,卷一〇四,晋太元元年条。

[13]10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14] 《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15] 《资治通鉴》,卷一〇四,晋太元元年条。

[16] 《资治通鉴》,卷一〇四,晋太元七年条;《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17] 《资治通鉴》,卷一〇四,晋太元七年条;《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18] 《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