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杨终在郡府担任小吏,郡太守很欣赏杨终的才干,送杨终到京师学习,研读《春秋》。在明帝朝,朝廷征召杨终,在兰台任职,担任校书郎。
章帝建初元年,天下大旱,谷米腾贵,杨终认为,广陵郡、楚郡、淮阳郡、济南郡的刑狱关押的囚犯太多,因为犯罪或受到牵连被流放者达万人,被流放者在遥远的绝域悲苦哀号,致使吏民哀怨,招致天气大旱。杨终上疏:“臣听说:‘善人善报,惠及子孙;恶人恶报,仅限于自身。’从上古百王以来,就是这样的原则,无可更改。暴秦滥施苛政,违逆天意,一人有罪,祸及三族。高祖平定天下,与百姓约法三章。文帝仁慈,废除株连罪,万民欢喜,犹如重获新生。圣王恩泽,惠及昆虫,功德垂于万世。陛下圣明,德被四海,而今,连年干旱,疾疫流行,陛下反躬自省,自谦德薄,广泛征求意见。陛下的仁德,可以比拟夏商周三代仁君。臣以为,春秋有水旱灾害,是由于官员苛政所致,致使朝廷的恩惠,未能惠及百姓。永平以来,朝廷接连兴起大狱,有关部门追查案犯,严刑拷打,很多案件又相互牵连,致使很多人蒙冤,家属被流放至边郡。再加上,朝廷北伐匈奴,在西域开拓三十六国,百姓赋敛沉重,连年征发徭役,转运花费巨大。汉军将士在遥远的伊吾、楼兰、车师、戊己屯垦戍边,守边的将士思念故土,愁怨笼罩异域。经传讲:‘安土重迁,这是百姓的习俗。’在往昔,殷商百姓就近迁至洛邑居住,心中仍然有怨恨,更何况远在遥远的异域,将士要离开中原,离开富饶的家乡,在不毛之地屯垦?南方暑热潮湿,瘴气肆虐。流放至绝域的罪犯家属愁云笼罩,哀怨之情足以感动天地,撼动阴阳。陛下应该留心省察,为百姓纾解愁怨。”奏书递上,章帝将奏章交予朝臣廷议。司空第五伦同意杨终的谏言。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诘难第五伦,认为流放罪犯及家属这种惩罚由来已久,作为孝子,章帝不应该改变父亲的做法,先帝制定的国策,不宜改动。杨终再次上疏:“秦朝修筑长城,徭役繁重,胡亥不肯革除旧弊,最终失去天下。当年孝元帝果断放弃珠崖郡,光武帝拒绝西域诸国恢复都护的请求,不以蛮夷民族的利益损害华夏冠带的利益。鲁文公拆毁泉台,《春秋》对此讥讽:‘先祖修建,鲁文公拆毁,不住在里面,不就行了吗?’认为泉台对民众的利益,并无妨害。鲁襄公建立三军,鲁昭公加以改变,无论何种做法,以不损害民众利益为准。而今,在遥远的西域,无论是伊吾之战还是楼兰屯垦,战士们久处遥远的异域不能返回,这绝非天意。”最终,章帝采纳杨终的谏言,让流放者返回家乡,撤销犯人在边郡屯垦的政策。
杨终又谏言:“在西汉宣帝朝,宣帝召集儒生,在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而今天下太平,学者可以专心于经学,钻研章句注解的儒生往往会篡改经学本意。应该仿照宣帝当年在石渠阁讨论经学异同的做法,召集儒生,确定《五经》要义,让后世人明确经典规范。”于是,章帝召集儒生,在白虎观讨论经学异同。此后,杨终因某事犯法,被关押在监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通晓《春秋》,学问渊博,上表奏请释放杨终,杨终也上书申诉。当天,杨终被释放出狱。此后,杨终与儒生一起在白虎观校点经书。再后来,杨终领受诏命,删去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十余万言。
当时,太后的哥哥卫尉马廖,为人敦厚,谨守职责,但是,对儿子管教不严,不能教育儿子谨守法律。杨终与马廖的关系很好,写信告诫马廖:“杨终听说,唐尧、虞舜的百姓,接受封赏者,比邻而居;夏桀、殷纣的百姓,遭到诛杀者,比邻而居。为何会这样?唐尧、虞舜,为百姓做出表率,奉公守法,道德堤防巩固,夏桀、殷纣为百姓做出示范,骄奢淫逸,道德堤防溃决。《诗经》讲:‘皎皎丝绢,在于所染。’上智下愚,谓之不移;中庸之流,重在教化。《春秋》记载晋献公逼迫太子自杀,对献公的做法表示憎恶,认为这是不教而诛。按照礼制,国君的儿子在八岁时,就要安排少傅辅导读书和计算,以开发其智力;十五岁时,就要安排太傅辅导学习经典,以引导其志向。汉建国以来,诸侯王凡缺少礼教者,有很多人触犯朝廷法令,有些甚至闯下亡国之祸,成才的诸侯王,乏善可陈。如今,君的地位尊贵,为海内人士所敬仰,焉能不有所警惕,时时警醒,保持谨慎作风!黄门侍郎马防、马广等,年龄幼小,血气方刚,毫无君子谦让之德,在社会上结交轻薄无行子弟,骄纵恣肆,不知悔改,积累成习。鉴古知今,长此以往,会做出令人寒心之事。君侯应该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言,教导他们。”马廖没有采纳杨终的谏言。之后,儿子马豫因为投书诽谤他人,被朝廷治罪。马廖受到牵连,被勒令回到封国。
杨终的哥哥杨凤在郡府担任官吏,郡太守廉范受到州部刺史纠察,派杨凤来向杨终请托,之后,杨终为廉范四处游说,为此而获罪,被流放至北地郡。章帝东行巡狩,有人报告有凤凰、黄龙出现,借此,杨终向朝廷奉上辞章,赞颂吉祥嘉瑞,详述汉室祖宗宏业,共计有十五章。辞颂奉上,章帝下诏赦免杨终,送回故乡休息。在故乡,杨终著述《春秋外传》十二篇,修改章句十五万言。永元十二年,朝廷征召杨终,拜为郎中,在任上病逝。
李法,字伯度,汉中郡南郑县人。李法博览群书,性情刚烈,为人有节操。和帝永元九年,李法参加贤良方正对策,被任命为博士。之后,李法升任侍中、光禄大夫。一年后,李法上疏,认为朝中政事烦琐,违背永平、建初年间处理政事的方式,宫中宦官的权力太大,后宫椒房受到皇帝宠幸,权势日盛。李法还讥讽史官记录历史不能实事求是,后世君子如果查验前朝功德,难以采信。由于李法所言不符合皇帝的旨意,被交予有关部门惩治,贬为庶人,送回乡里。之后,李法杜门谢客,自我约束,有故旧朋友、儒生前来探视,言谈时,问及李法在宫中谏言,不符合皇上旨意之事,李法不愿意多谈,友人坚持要问。李法回答:“见识浅陋之人,能与其侍奉国君吗?如果患得患失,将会无所作为。孟子讲:‘仁者射箭,姿势正确。射而不中,不能埋怨超过自己者,只能反躬自省,检讨自身。’”李法在家中休息八年,又被朝廷征召,拜为议郎、谏议大夫,李法依然坚持直言进谏,不改旧习。后来,李法出任汝南郡太守,在任上有政绩。再后来,李法辞官回家,在家中去世。
翟酺,字子超,广汉郡雒县人。翟氏家族有四代人教授《诗经》。翟酺喜欢《老子》,对图谶、经纬、天文、历算很感兴趣。由于为舅舅报仇,翟酺被流放至日南郡。后来,翟酺从流放地逃回,流落在长安,为人占卜看相。再后来,翟酺来到凉州,为人牧羊。遇上大赦天下,翟酺返回故乡。之后,翟酺在郡府担任官吏,受朝廷征召,拜为议郎,升任侍中。
当时,宫中尚书缺位,安帝下诏,诏令大夫、六百石以上官吏就政事、天文、道术对策,对策成绩优秀者,补为尚书。翟酺自恃其才能,但是,忌惮原太史令孙懿,担心孙懿会超过自己,于是拜访孙懿。坐下来,一句话还未讲完,翟酺涕泗交流。孙懿感到奇怪,问翟酺为何要这样。翟酺答:“图谶有记载,有汉贼孙登,将以个人才智,被宫中宦官所害。观察君的面相,似乎应验此事。翟酺受君厚恩,为君有可能遭受祸殃而哀伤!”孙懿听后,深感忧虑,遂称病,不参加对策。结果,翟酺对策成绩为第一,补为尚书。
当时,安帝刚刚亲理政事,追思祖母宋贵人,封了很多外戚为列侯。安帝的大舅耿宝及皇后的兄弟阎显等,骄横恣肆,滥施淫威。翟酺上疏谏言:
臣听说,微子佯装疯狂,离开殷商;叔孙通背弃秦廷,归附汉室。他们并非厌弃旧君,实乃不得已而为之。臣蒙受皇上厚恩,身处不讳之朝,岂敢因为受到陛下恩宠,人云亦云,苟活于天地之间。臣以为,陛下顺应天意,继承大位,正值汉室中兴,应该建立太平之功。但是,还未听说陛下有实现大治的计划。一般来讲,远者难以辨明,可以用近事查验。此前,窦氏、邓氏受宠,权力震动四方,身兼要任,积累的财富难以计算,最终,竟然窥伺神器,妄图更改帝位继嗣。这不是权力过大,招致的祸殃吗?及至事情败露,头颅落地,想要成为一头游荡的小猪,都难以做到!因此说,富贵来得快,去得也快,非正道获得的爵位,只能以祸殃结尾。而今,外戚蒙受皇上厚恩,能量极大,汉开国以来,鲜有此例。陛下施予厚恩,照顾周到,以此亲近皇室九族。然而,禄位离开公室,朝政移于私门,前车之鉴,覆车在途,其下场可悲。在位的朝廷大臣无人敢于直言进谏,庸庸碌碌,默然应对,有些甚至阿谀奉承。臣担心,大权一旦假手与人,再要想收回,就难了,老虎一旦插上翅膀,再要想压制,就难了。孔子讲:“珍珠一旦离开湖沼,谁不想拥有。”老子讲:“国之利器,不能假手与人。”此事关乎国家安危,社稷存亡。
节俭,是执政中的大德,治理国家,要重视节俭。当年,文帝欲建造一座露台,知道要花费百金,遂放弃想法。宫中的帷帐,文帝用旧的绢袋缝制,有人对此不理解。文帝解释:“朕为天下人守护财富,岂能滥自使用!”在文帝治理下,国库的粮食堆积如山,多得甚至腐烂,不能食用;国库的钱币,多得连串钱的绳子都已经朽烂,难以校对。陛下即位以来,时间不久,用国库的钱财赏赐皇亲国戚,多得无法计算。陛下用天下财富,放置在毫无功劳的皇亲国戚家里,致使国库空虚,财物耗尽。一旦国家有事,又要向百姓征收赋敛,如此一来,将会造成民怨沸腾,国家危亡,指日可待。
在周代初期,成王即位,周公辅佐在前,邵公辅佐在后,毕公辅佐在左,史佚辅佐在右。四位贤臣,同心协力维护王室。成王眼里看到的,都是正容,耳里听到的,都是正言,即位之后,天下太平,制度完善,执行有力。而今,陛下有成王之尊,却无贤臣辅佐,欲建立太平盛世,让国家兴旺发达,岂不是很难?
从去年以来,灾异频现,山崩地裂,地震使高岸变成低谷。陛下反躬自省,战栗恐惧,希望转祸为福。如果轻慢上天告诫,灾祸还会加重。愿陛下深思,访求忠贞之臣,远离邪佞之徒,减损玉堂之盛,尊奉仁义之重,割断情欲之欢,罢除宴饮之好。将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陈列于左右,心里常想着治国理政的得失,借鉴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经验,灾异即可消除,丰年即可到来。
奏书递上,没有下文。外戚宠臣在朝中忌恨翟酺。
安帝延光三年,翟酺出任酒泉郡太守。叛羌有一千余骑兵,穿越敦煌郡,流窜至酒泉郡抢掠。翟酺迎头痛击,斩杀九百余人,几乎将流窜的羌寇全部歼灭,从此,翟酺威名大震。之后,翟酺调回内地,担任京兆尹。顺帝即位,拜翟酺为光禄大夫,改任将作大匠。在任上,翟酺减省费用,一年可以节约四五千万。然而,由于灾异频现,翟酺对朝政多有谏言,招致当朝权贵联合起来,诬告翟酺,再加上尚书令高堂芝等人相互勾结,以权谋私,翟酺受到牵连,被判处减死罪,遣送回家乡。此后,有人上书说翟酺此前与河南郡人张楷等图谋造反,翟酺又遭到逮捕,送往廷尉署听审。直到杜真等人上书,为翟酺申诉冤情,事情查清楚,翟酺被释放回家,在家中去世。
翟酺生前著有《援神》《钩命解诂》十二篇。
最初,翟酺担任将作大匠,上疏谏言:“孝文帝设置一经博士,武帝汇集天下经书,孝宣帝在石渠阁组织儒学大师,讨论《六经》异同。此后研习经学者日益增多,学习的弟子常常以万计。世祖中兴汉室,感叹经学荒废,建立太学,广置博士弟子学舍,宫廷内外设置讲堂,讲学不辍。儒学诸生充斥街巷,京师内儒生云集。明帝朝开始建立辟雍,有人谏言废弃太学,太尉赵憙认为,太学、辟雍应该并存,之后,太学、辟雍延续至今。近些年,太学、辟雍相继颓废,甚至成为樵采放牧之地。应该尽快修缮,以勉励后进者学习。”顺帝采纳翟酺的谏言。翟酺被免职后,朝廷修葺太学,重新扩建一批读书的学舍。为此,学者们在太学为翟酺立碑,记诵其功德。
应奉,字世叔,汝南郡南顿县人。曾祖父应顺,字华仲,在和帝朝,曾担任河南郡大尹,改任将作大匠。应顺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又熟悉政务。应顺有十个儿子,都很有才学。中子应叠,担任江夏郡太守。应叠生下应郴,应彬担任武陵郡太守。应郴生下应奉。
应奉从小聪明好学,从儿童直至长大成人,凡经历过的人和事,都会牢记在心,读书一目五行。应奉在郡府担任决曹史,巡行属下四十二个县,审讯遭到羁押的囚犯数百上千人,及至返回郡府,郡太守询问情况,应奉能够随口讲出罪犯的姓名,以及罪行大小,没有遗漏。当时人对应奉的记忆力,赞叹不已。应奉著有《汉书后序》,其中记载了很多史料。大将军梁冀举荐应奉为茂才。
此前,武陵郡蛮夷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朝廷,关押县令,啸聚山林。桓帝下诏,将情况交予公卿廷议,四府举荐应奉,说应奉堪为将才。永兴元年,桓帝拜应奉为武陵郡太守。上任后,应奉采取招抚措施,詹山等人很快瓦解、投降。之后,应奉在当地兴建学校,移风易俗,政事大有改观。后来因为某件公事,应奉被免职。
桓帝延熹年间,武陵郡蛮夷再次造反,寇掠荆州。车骑将军冯绲认为,应奉对当地民众有恩义,受到蛮夷敬重。冯绲奏请朝廷,与应奉一起平定叛乱。桓帝拜应奉为将军幕府从事中郎。应奉巧设方略,很快结束平叛。汉军撤回,冯绲将平叛的功劳归于应奉,举荐应奉为司隶校尉,负责在朝中纠察奸邪,惩处违法。应奉不避外戚权贵,以严厉出名。
及至邓皇后落败,田贵人日益受到桓帝宠幸,桓帝有立田贵人为皇后的想法。应奉认为田氏出身卑贱,不宜被立为皇后,上书谏言:“臣听说,周室迎娶狄女,周襄王被逐出京师,寄居郑国;汉成帝立飞燕为皇后,成帝断绝后嗣。皇后作为国母,为天下之重,有关国家兴衰,事关重大。应该像《诗经·关雎》所言,远离古人五禁之忌。”桓帝采纳应奉的谏言,最终立了窦氏为皇后。
及至党争祸起,应奉以有病,愤然退出朝堂。之后,应奉在家中养病,追思屈原,联想到朝政,悲伤不已,著《感骚》三十篇,有数万言。朝中公卿多举荐应奉,恰逢应奉生病,后逝。应奉有儿子应劭。
应劭,字仲远。从小喜欢学习,博闻多识。在灵帝朝,应劭被举荐为孝廉,接受车骑将军何苗征召,担任将军幕府掾史。
灵帝中平二年,汉阳郡贼寇边章、韩遂,与羌胡勾结,祸害华夏,东进袭扰三辅。当时,灵帝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西征,讨伐乱贼。皇甫嵩奏请征调乌桓三千人。北军中候邹靖上疏谏言:“乌桓兵力很弱,应该招募鲜卑人。”灵帝将奏议交予四府讨论,大将军幕府掾史韩卓认为:“乌桓兵力弱,而且与鲜卑世代为仇,如果乌桓被征调,鲜卑一定会乘虚而入,袭击乌桓的家园。乌桓听说后,也会迅速返回施救。这样,不但无益于汉军,还会挫伤汉军斗志。邹靖居住的地方距离边塞很近,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令邹靖招募鲜卑五千轻骑兵,征剿贼寇,一定能发挥作用。”应劭驳斥:“鲜卑远在大漠以北,与犬羊为伴,没有部落君长,居住帐篷,天性贪婪,性情残暴,罔顾信义,因此才会多次侵犯汉朝边郡亭障,致使边郡几无宁日。只有在双方互市贸易时,鲜卑才会低头屈服,为的是获取中原的珍奇货物,并非真的畏惧汉朝武威,怀念汉室恩义。一旦获得需要的货物,转瞬间,他们就会重新侵害边郡。所以,朝廷只是把他们当作异族看待,未曾把他们当作内附民族,原因在于此。在以往,匈奴反叛朝廷,度辽将军马续、乌桓校尉王元,征调鲜卑五千骑兵;武威郡太守赵冲率领鲜卑,征讨叛羌,斩获叛逆丑虏,自不待言。然而,鲜卑愈发骄横,多此违反禁令,如果以军令约束,则会愤怒作乱,如果听之任之,又会大肆抢掠、祸害百姓,诸如劫掠居民,拦截商旅,偷吃他人的牛羊,抢夺他人的兵器、战马。得到的赏赐很多,还是不肯回去,想要得到更多赏赐。鲜卑用赏赐购买铁器,边将不答应,他们就把得到的缣帛聚拢在一起,欲放火焚烧。边将恐惧,担心他们会造反,慌忙解释、抚慰,不敢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今,边寇还未殄灭,羌寇又聚在一起,成为边患,决策一旦失误,将追悔莫及!臣愚以为,可以招募陇西的羌、胡,这些人遵纪守法,为人善良,不会轻易反叛。挑选其精壮者,作战勇敢的羌、胡,多给予赏赐。郡太守李参遇事冷静,有谋略,一定能调动他们,为朝廷效死力。在此关键时刻,应该采取稳妥措施,不可仓促间,草率行事。”韩卓与应劭相互诘难,互不相让。灵帝下诏,将奏议交予朝中百官廷议,多数人赞成应劭的建议。
灵帝中平三年,应劭通过考试,成绩很好,两次升迁,中平六年,担任泰山郡太守。献帝初平二年,黄巾军三十万杀向泰山郡。应劭率领文武官员,抗击黄巾军,斩杀数千人,俘虏黄巾军,包括老弱一万余人,缴获上千辆辎重车。黄巾军退出郡界,泰山郡恢复安宁。献帝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儿子曹德从琅琊郡途经泰山郡,应劭派兵迎接,还未接到,徐州牧陶谦怨恨曹嵩的儿子曹操多次攻打徐州,派轻骑兵追赶曹嵩、曹德,在泰山郡杀了二人。应劭害怕曹操报复,遂抛弃职务,投奔冀州牧袁绍。(www.xing528.com)
最初,在安帝朝,河间郡人尹次、颍川郡人史玉,因为杀人犯法,被判为死刑。尹次的哥哥尹初和史玉的母亲军来到郡府,请求代替亲人去死,随后上吊自杀。尚书陈忠认为这桩杀人案还有疑点,按照疑罪从轻,在廷议时,奏请免去尹次、史玉的死罪。应劭驳斥陈忠,认为应该明正典刑,其驳议收录在档案。驳议如下:
《尚书》讲:“天秩有礼,上古圣王制定五服五章。天讨有罪,上古圣王制定五刑五用。”荀子讲:“制定刑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禁暴除恶,防患于未然。封赏爵位,确定官职,赏罚符合规定,才能名实相符。”如果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酬功,刑不当罪,就会有不祥后果。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从上古百王以来,都有严格的规定。高祖进入武关,取消秦朝的严刑峻法,但仍然保留死刑,杀人者偿命,不能宽恕。天下太平,更要严肃法律,杀人者,必须判处重刑,只有在天下大乱时,才会使用轻刑。《尚书》讲:“刑罚有时轻,有时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尹次、史玉在太平盛世,为个人私怨,竟然手持兵器,拦路杀人,残忍至极。朝廷恩德深厚,尹次、史玉被捕,直到冬季,才处以死刑。尹次的哥哥尹初,史玉的母亲军,狡黠顽劣,妄图以自杀代替罪犯伏法。在往昔,齐国大夫召忽,是公子纠的师傅,公子纠被杀,召忽随后自杀。孔子评价:“死得毫无价值,犹如匹夫死于沟壑,无人过问。”晁错的父亲,认为儿子执法严酷,害怕祸及家族,自杀殒命。班固认为:“死得毫无价值,不如赵括的母亲,事先奏请赵王,以免受到牵连。”古人讲:“仆妾愤然自杀,并非为了义理而死,只是对世间不再留恋而已。”古代圣王制定刑罚设置监狱,是按照天象,实施杀戮犹如雷霆般威严。上天有德,以温和、仁慈、祥和、恩惠,抚育万物生长。在春季,青草枯萎,是灾象;在秋季,花木繁华,也是灾象。而今,无罪之人尹初、军自杀,希望以此挽救罪犯尹次、史玉的生命,这与季节反常、草木枯黄,又有何区别?陈忠不懂得制定刑法的目的,只是以所谓仁慈,引述《周礼·甫刑》“八议”。《周礼·甫刑》赦免罪犯的“八议”,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岂有以自杀代替他人抵罪?如果从感情出发决定重刑轻判,为罪犯求得活命,以一死了之,就可以罔顾刑法,这只会破坏法制,扰乱法理,朝廷将会追悔莫及。
应劭撰写的驳议有三十篇,都是这一类文章。
应劭斟酌删定法律条令,制定新律令。献帝建安元年,应劭启奏献帝:“国家大事,莫不记载于典籍,作为参考,用于辨明是非,制定政策。决定赏罚,要坚持中正,才能为后世人所效法。原胶西国相董仲舒,年老体弱,因病辞职,每当朝廷有疑难时,武帝仍会派廷尉张汤,来向董仲舒请教,询问是否符合经学。此后,张汤根据《春秋》义理制定汉朝刑法,有二百三十二件案例。参照经书,可以找到判案依据,内容详尽。逆臣董卓颠覆汉室,将宫中收藏的典章制度,焚烧殆尽,鲜有留存,这是汉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灾祸。而今,皇上御驾东移,定都许昌,排除千难万险,希望万象更新。臣家族几代人蒙受国恩,享受荣华,福祚丰盈。臣反复斟酌,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春秋断狱》,共计二百五十篇,不敢说少有裨益。除去重复部分,对文字详加校正,整理驳议三十篇,内容大致相同,共计八十二件事,其中见于《汉书》者,有二十五件,见于《汉记》者,有四件,臣加以删削润色,以保持原来的面目,共计二十六件事。臣收集古今优秀士人的著述,广采博引,加以整理,德义可观,有二十七件事,加上臣所思所想,还有所创新。臣不敢自诩全部符合经义,然而,臣鉴古知今,思绪难以平静,愤懑郁结,援笔誊写,聊以自慰。在往昔,郑国人以干鼠为璞玉,在京畿售卖;宋国愚夫将燕石当作宝玉,用绢帛包裹十重,在市场售卖。懂得的人看到后,莫不掩口而笑。斯文之人,读了我的著述,也可当作笑料,掩口而已。《左传》讲,虽然有‘姬姜、丝麻’,也不应抛弃憔悴之人的苇编,因为这些可为不时之需,成为有用之物。臣斗胆显露愚顽之才,侧身于明哲末流。这些著述,不足以弥补纲纪,颂扬太平,庶几闲暇时阅读,或可弥补圣听。愿陛下在日理万机之余暇,稍加留意。”献帝读了应劭的奏议,很高兴。
建安二年,献帝下诏,拜应劭为袁绍将军幕府校尉参谋。当时,献帝已迁都许昌,旧的典章制度缺失,宫中档案稀少,应劭对此慨然叹息,收集整理,按照汉官仪制定典章制度,以及百官上朝时的礼仪,这些都是应劭的贡献。
最初,应劭的父亲应奉担任司隶校尉,朝廷要求郡、国,汇总上缴前朝名臣的画像、赞辞。应劭将这些著名大臣的画像、赞辞加以编辑,编为《状人纪》。又结合著名大臣的事迹,著《中汉辑序》。应劭撰写《风俗通》,在书中编辑各种物类名称,详加解释。这套书籍,虽然没有成为典籍,但为后世人留下各种物类的详细介绍,当时人叹服应劭博闻多识。应劭生前著述,有一百三十六篇,对班固编撰的《汉书》做了集解,这些书籍流传下来。应劭在邺城去世。
应劭弟弟的儿子应玚(yáng)、应璩(qú),在当时均以文才闻名。
建武初年,有一位老妇应妪,生下四个儿子,后来一直守寡。有一天,老妇看到有神光照耀在社神上,试着探摸神光照耀的地方,得到黄金。从此以后,几个儿子求学、出仕为官,均以才学闻名,到了应玚,已经是第七代。
霍谞(xū),字叔智,魏郡邺城人。年少时,霍谞学习儒术,通晓经书典籍。有人向大将军梁商诬陷霍谞的舅舅宋光,说宋光擅自篡改诏书,宋光被捕,关押在洛阳诏狱,在狱中受尽折磨。霍谞当年十五岁,为舅舅申冤:
将军恩德深厚,犹如天覆地载,臣的舅舅宋光,可怜无辜蒙冤。此前,霍谞听说将军答应为宋光平反,虽然还未交予官吏审查,已经蒙受将军垂顾,宋光获释有望。皇天后土,传送德音,臣不胜雀跃,为此而欢欣鼓舞。臣听说,《春秋》大义,犯人定罪应该按照所犯罪行轻重,还要考虑犯罪缘由。因此,即使犯下弒君之罪,仍可免于刑罚,像晋国大夫赵盾,纵容贼人逃脱,史书有记载,孔子强调,按照王法定罪,应该坚持原则。汉建国后,遵循前贤的做法。《左传》讲:“人心不同,犹如千人千面。”人们常说,人有高矮胖瘦美丑,面目耳鼻空窍毛发,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情有差异,有刚,有柔,有舒缓,有急躁,有倨傲,有恭敬。遇事趋利避害,畏死乐生,则是相同的。臣与舅舅宋光是至亲骨肉,按照情义,应该有相互隐瞒之理,臣说宋光冤枉,未必会被世人相信,臣仅以常理叙述。
宋光祖上皆为衣冠望族,宋光的仕途可谓坦途,一帆风顺。宋光本人,位居州郡要职,希望还有升迁的机会,而且,并无令人诟病的行为,为何要无故删削诏书,欲达到何种目的?令人怀疑,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宋光也会采取更为稳妥的方法,岂有冒着杀头的危险,出此下策?就像人为了充饥,食用有毒的附子,为了止渴,饮下鸩酒一样,还未进入肠胃,就会一命呜呼。谁会这样傻!在往昔,东海郡有一位孝妇,蒙受冤枉,被太守无辜冤杀,冤魂不散,感动上天,致使东海大旱。宋光所犯罪行,更有可疑之处,被羁押在监狱数年,始终得不到审理。致使家属喊冤于紫宫,泣血于两观,冤情感动上天,招致灾害频仍。凡是刑案遇到大赦令,就不应该再定罪,有罪之人,罪行明白,尚能够蒙受天恩,岂有无辜之人,反而得不到昭雪?如此一来,有罪者,可以得到宽宥,无辜者,反而要开刀问斩。古人讲做事情要不偏不倚,真能这样吗?臣敬重将军至德至仁,位尊爵显,在朝中人臣无二,出口即可撼动天地,举措即可改变阴阳。臣企盼将军留意,查清此案。将军一定会像于公当年一样,为后人留下高门之福,迎来祥瑞之气。天下幸甚。
梁商读了申诉状,对霍谞的才学颇为欣赏,就宋光的案件上奏朝廷,宋光获得赦免。在当时,霍谞因此事而闻名。
霍谞在郡府担任官吏,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再后来,升任金城郡太守。霍谞为人敦厚,明辨是非,在任上能够以恩信引导吏民,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也被当地羌、胡所敬重。因为母亲去世,霍谞要为母亲服丧,上书朝廷,辞职回家。服丧期满,公车署征召霍谞,霍谞出任北海国相,又入朝担任尚书仆射。当时,大将军梁冀作为外戚,在朝中专横跋扈,朝中公卿以下官员不敢违逆。霍谞与尚书令尹勋,多次就梁冀的劣行,上奏朝廷,又在面见皇帝时,历数梁冀的罪行。及至梁冀被杀,桓帝嘉赏霍谞的忠诚、气节,封霍谞为邺都亭侯,霍谞反复辞让,桓帝不许。后来,霍谞出任河南郡大尹,改任司隶校尉,又担任少府、廷尉,在任上去世。
儿子霍 ,担任安定郡太守。
爰延,字季平,陈留郡外黄县人。爰延家中贫困,然而好学不倦,熟读经书典籍。后来,爰延教授学生,为人质朴,讲求诚信,不喜欢多言。县令陇西郡人牛述喜欢名士,善于识别人才,以礼延请爰延在县衙担任廷掾。当时,范丹担任功曹,濮阳潜担任主簿,三人常在一起交谈。后来的县令史昭,任命爰延为乡啬夫,乡间的教化斐然,人们只知道有啬夫,不知道有郡守、县令。在任上二年,州府礼聘爰延,爰延不肯应召。在桓帝朝,爰延接受朝廷征召,担任博士,太尉杨秉等举荐爰延为贤良方正,两次升迁,爰延在宫中担任侍中。
有一次,皇帝游幸上林苑,随便问爰延:“朕是一个怎样的君主?”爰延答:“陛下是汉室中等君主。”桓帝问:“何以见得?”爰延答:“尚书令陈蕃担任要职,民众受到教化;中常侍黄门干预朝政,政事出现紊乱。从这二人身上,臣知道陛下,可以与善人为善,也可以与恶人为非。”桓帝说:“在往昔,朱云在廷议时直言冒犯成帝,被拖出朝堂,拉断栏杆。今天,侍中敢于当面指出朕的过错,朕也愿意像成帝一样,敬闻过失。”之后,桓帝拜爰延为五官中郎将,转任长水校尉,出任魏郡太守。受朝廷征召,爰延又担任大鸿胪。
桓帝认为爰延是儒生,常在闲暇时,召见爰延。当时,太史令上奏桓帝,说有客星在帝座运行,桓帝秘密召爰延入宫咨询。爰延乘机向桓帝密封上疏:“臣听说,天子以虚无为上,因此,皇上才叫‘天子’。天子君临群臣、百姓,威权加于四海。如果天子的一动一静均按照礼仪,则星辰就会按照常轨运行;如果天子心存邪念,思虑不正,星辰运行就会出轨。河南郡大尹邓万是陛下以前的旧友,陛下封邓万为列侯,给予邓万的恩赏超过公卿,赏赐多于刘氏宗室。陛下经常召见邓万,与邓万一起玩博戏,亵渎尊严。臣听说,皇帝身边的近侍,应该是有高尚品行的人。周公告诫成王:‘要慎重交友。’强调要谨慎择友。在往昔,宋闵公与强臣宋万搏戏,让妇女站在旁边观看,经常做一些违背礼仪的事情,最后,酿成杀身之祸。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床而眠,给予爵位、赏赐,二人不知餍足,顿生骄淫之心,做出不义之事。最终,李延年被杀,韩嫣伏法。君王在宠爱某人时,不会觉得此人有过失,讨厌某人时,不会觉得此人有善行。所以,一旦超过限度,就会出问题,时间久了,就会走向反面。帝王赏赐臣下,一定要论功行赏,分封爵位,一定要考虑德行。与善人同处,可以听到善言;与恶人同处,则会心生邪念。孔子讲:‘在选择朋友时,有三种朋友有益,有三种朋友有损。’邪臣只会将君王引向邪途,淫妻只会将夫君引向危途。邪臣专门行使邪佞之道,以谗言令君王欢心,以邪行令君王悦目,使得君王须臾不肯舍弃。孔子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可见,圣人对此早有告诫!在往昔,光武帝与严光同床而眠,上天显示异象,当天晚上,星象就显示出来。以光武帝之圣德,以严光之高贤,君臣均符合德义,尚且有此异象,更何况陛下。今天陛下亲近的幸臣,以贱人为贵,以卑劣为尊。愿陛下远离谗佞之人,接纳忠贞之士,驱除身边的邪臣,警惕宦官的蒙蔽,让善行日益增多,让邪念逐渐消除,灾异就会消失。”桓帝看了奏书,没有回应。此后,爰延以有病乞骸骨,请求退休。灵帝即位,再次征召爰延,还未上路,因病去世。
爰延的儿子爰骥,担任白马县令,也是一位品行高尚的士人。
徐璆(qiú),字孟玉,广陵郡海西县人。父亲徐淑,曾担任度辽将军,在边郡一代享有盛名。年轻时,徐璆以博学闻名,受三公府征召,考试成绩优异,担任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担任南阳郡太守,依仗权势,横行不法,贪赃数亿钱。徐璆将要上任,董太后派中常侍向徐璆托付张忠。徐璆回答:“臣以身报国,不敢奉太后诏命。”董太后闻报,勃然大怒,遂征召张忠,任命为司隶校尉,以权势压制徐璆。徐璆抵达州部,经过调查,弹劾张忠在任上贪赃一亿钱。冠军县在上缴计簿时,报告大司农,揭发张忠的罪行。此外,州部属下五个郡的太守及属下县邑,均有贪赃的官员,徐璆将他们的罪行一一列举,严加惩治。一时间,徐璆大展威风。灵帝中平元年,徐璆与中郎将朱儁,在宛县镇压黄巾军,大败黄巾军。张忠嫉恨徐璆,与宫中宦官一起诬陷徐璆,以所谓罪名,奏请朝廷召回徐璆治罪。因为有打败黄巾军的功劳,徐璆得以免官抵罪,回到家乡。此后,徐璆再次被征召,担任汝南郡太守,改任东海国相。在任上,徐璆推行教化,以善政治理百姓。
献帝迁都许昌,征召徐璆,拜为廷尉。在赶往许昌的途中,徐璆被袁术劫持,袁术授予徐璆上公职位。徐璆叹息道:“龚胜、鲍宣,都是志士仁人!如果将军硬要强留,臣只好像他们一样,一死而已!”袁术不敢再勉强。袁术败亡,军队土崩瓦解,徐璆从袁术处得到传国玉玺。来到许昌,徐璆将传国玉玺献予献帝,并呈上此前使用的汝南郡、东海郡印绶。司徒赵温问徐璆:“君遭遇如此大难,还带着这些印绶?”徐璆答:“在往昔,苏武被羁押在匈奴十九年,没有丢失七尺节杖,更何况方寸之印?”
献帝拜徐璆为太常,派徐璆持符节,拜曹操为丞相。曹操欲将丞相位让与徐璆,徐璆连称不敢当。后来,徐璆在任上去世。
评论如下:孙懿以才智遭人妒忌,最终,被阴谋所欺;翟酺诡谲,懂得变通,以进谏获得要职。人的本性与才智,各有不同,前后变化,有时会很大!应氏七代以才学闻名,应奉、应劭的文章文采斐然,及至撰写著作,引经据典,广采博引,虽然说是文技,也可供观览。爰延、徐璆对答如流,为皇帝辨别义理,从未有过犯上的罪行,可见讲话用词,很重要。
赞辞如下:杨终、李法,华阳有闻。二应克聪,亦表汝 (pēn)。翟酺诈懿,霍谞请舅。延能讦帝,璆亦忤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