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人。李通的家族世代经商,在当地享有名气。父亲李守,身高九尺,相貌奇特,为人严肃,性情刚毅,在家里犹如在官府。最初,李守侍奉学者刘歆,研究星象、历法、图谶。王莽篡汉,李守担任宗卿师,李通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李通补任巫县丞,被人称为能吏。王莽末年,百姓生活困苦、哀怨,李通常听李守谈起图谶:“刘氏还会复兴,李氏应当辅佐。”李通心中常挂念此事,而且,李通家中富有,在闾里又有势力,因此,李通不愿意再做官,辞职回家。
及至下江、新市军起兵造反,南阳郡骚动不安,李通的堂弟李轶素来关心天下大事,找到李通,二人私下里商议。李轶说:“而今,四方起兵造反,新室将要灭亡,汉室终将兴起。南阳刘氏宗室只有刘伯升兄弟有威望,受到士人们拥戴,可以与其共商大事。”李通笑着说:“我也有此想法。”恰逢刘秀因为躲避官司来到宛县,李通听说后,派李轶前去拜访刘秀。刘秀认为李通是一位士人,君子间相互敬慕,回访李通,二人握手言欢,在一起畅谈终日,不知疲倦。李通向刘秀谈起图谶,起初刘秀并未在意,不敢回应。当时,李守仍然在长安。刘秀注视着李通,问:“既然如此,你父亲宗卿师有何看法?”李通答:“也有此想法。”二人随后谈论如何实施计划。刘秀既已看出李通的意图,随即与李通订立盟约,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约好在材官(注:地方部队)考试骑士那一天举兵起事,首先劫持前队大夫(郡太守)及属正(郡都尉),而后,号召南阳郡百姓,起兵造反。计议停当,刘秀与李轶先返回舂陵乡,谋划在舂陵乡起兵,响应南阳郡起义。李通派堂兄的儿子李季前往长安,将起兵之事通报李守。
李季途中病死。在获知起义消息后,李守欲逃回南阳。李守平素与同邑人黄显的关系很好,当时,黄显在朝中担任中郎将,知道李守的想法后,对李守讲:“现在城门及各地关卡把守严密,君的相貌异于常人,怎么出关?不如上奏王莽,请求退休回家。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免祸。”李守采纳黄显的意见,上书朝廷,请求回家养老。奏章还未送达王莽,留在阙门,起兵之事就已败露,李通出逃。王莽获知南阳郡造反的消息,遂逮捕李守,关进监狱。黄显为李守求情,说:“李守获知儿子造反,不敢逃亡,自信无罪,坚守节操,听命于朝廷。臣愿意与李守一起前往南阳,向李守的儿子晓谕道理,劝其投降。如果李守的儿子仍然冥顽不化,悖逆朝廷,我将令李守面向北方,自刎谢罪,以报答陛下大恩。”王莽接受黄显的奏请。此时,前队(注:王莽将南阳郡改为前队)再次上报有关李通起兵的消息,王莽勃然大怒,欲杀掉李守,黄显再次为李守求情,结果二人同时被王莽诛杀,李守在长安的眷属全部遇害。南阳郡杀了李通的兄弟,包括族人共计六十四人遇害,尸体在宛县市场上焚烧。
当时,汉军集结完毕。李通与刘秀、李轶在棘阳县会合,共同攻打前队王莽军,杀了甄阜、梁丘赐。
更始帝即位,拜李通为柱国大将军,封为辅汉侯。李通跟随更始帝来到长安,担任大将军,受封为西平王;李轶受封为舞阴王;李通的堂弟李松担任丞相。更始帝派李通持符节返回南阳,镇守荆州。李通娶了刘秀的妹妹伯姬,这就是宁平公主。光武帝即位,征召李通,拜为卫尉,建武二年,封李通为固始侯,拜为大司农。每次征伐四方,光武帝常诏令李通留守京师,镇抚后方。在京师,李通修建皇宫、殿宇,修葺学宫。建武五年春天,李通代替王梁担任前将军。建武六年夏天,李通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汉军,进攻汉中郡贼寇。公孙述派兵救援,李通等与公孙述军在西城大战,大败公孙述军,凯旋,而后,李通在顺阳驻扎屯田。当时,天下刚刚安定,李通欲回避富贵,上疏朝廷,以有病请求退休。光武帝诏令朝中公卿廷议。大司徒侯霸等人讲:“王莽篡汉,祸乱天下。李通有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的才能,与陛下共同谋划推翻王莽。仰赖神灵护佑,辅佐陛下创立圣业,破家为国,忘身侍主,有扶危存亡之义。李通功劳很高,海内皆知。看到天下已经安定,李通欲谦退辞让。古人讲,安不忘危,应该诏令李通带职养病。李通请求辞去官职,退居封国,不能准奏。”于是,皇帝下诏,劝李通有病服药看病,待病情好转,再上朝参与政事。当年夏天,皇帝召见李通,拜李通为大司空(御史大夫)。
李通以布衣百姓首倡起义,辅佐刘氏奠定大业,而且,李通还是宁平公主的丈夫,因此,特别得到皇帝厚遇。然而,李通谦虚,常欲回避权势。李通患病,自从担任宰相,向朝廷称病,不能理事,连年向皇帝乞骸骨,请求退休养病。光武帝每次都会殷勤挽留,诏令李通以三公位,暂时回到府邸养病。李通坚辞大司空,经过两年,光武帝才准奏,听任李通上缴大司空印绶,以特进位享受每月奉朝请(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礼遇。有关官员奏请封皇子为诸侯王,光武帝深感李通首倡举兵起义,为汉室复兴奠定大业,当日,封李通的小儿子李雄为召陵侯。每次巡幸南阳郡,光武帝一定要派使者,用太牢礼祭祀李通父亲李守的墓冢。建武十八年,李通去世,谥号为恭侯。光武帝和皇后亲临吊唁,为李通送葬。
嗣子李音继承爵位。李音去世,嗣子李定继位。李定去世,嗣子李黄继位。李黄去世,嗣子李寿继位。
李轶被朱鲔杀害。更始帝败亡,李松战死,只有李通以功名得以善终。永平年间,明帝巡幸宛县,诏令李氏宗族随同安众侯刘宠前来会面,领受赏赐,恩宠优渥。
评论如下:孔子说:“富、贵为人们所向往,非正道获取的富贵,不应该谋取。”李通谋取富贵,异于道学,坚守的是何种道义?天道及性命,圣人也很难解释清楚,更何况图谶!从隐秘中预测结果,为谋求无妄之福,招致亲人被杀,家族遇害!在往昔,蒙穀负书逃往云梦,没有在楚国动乱中殒命,后来,蒙穀把典章献予楚昭王;燕国攻破齐国,仅剩下莒县、即墨,最终,田单在即墨破敌,光复齐国,洗雪燕军扫荡齐国留下的耻辱。这些都是不计一时之功,最终成就大业的事例,古人对于成功的取舍,与李通相同吗?
王常,字颜卿,颍川郡舞阳县人。王莽未年,王常为弟弟报仇杀人,逃亡江夏县,不久,与王凤、王匡等人一起,在云杜县绿林起兵,聚众数万人,王常担任裨将,攻打相邻郡县。此后,王常与成丹、张卬领兵,分头攻入南郡(注: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蓝口县,号称下江兵。王莽派遣严尤、陈茂镇压义军,下江兵战败。王常与成丹、张卬收拢打散的士兵,攻入蒌谿,在钟县、龙山之间游击。此后,下江兵重振声威,与荆州牧在上唐县大战,大败荆州牧。下江兵北上,移驻南阳郡宜秋聚。
当时,汉军与新市、平林军在小长安遭受惨败,很多将领欲散伙儿离去。伯升听说下江兵在宜秋会聚,与刘秀、李通前往王常的大营,与王常商议。伯升说:“希望见一见下江兵的贤将,谈论大事。”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常为贤将。伯升以合纵联盟劝说王常,王常听了伯升的分析,豁然开朗,说:“王莽篡汉,弑杀平帝,荼毒天下,天下豪杰纷纷举兵起义。百姓仍然怀念汉室,刘氏还将复兴,真命天子将会出世。我愿意效犬马之劳,辅佐刘氏成功。”伯升说:“如果大功告成,岂敢独享天下!”随后,伯升与王常等结为盟友,握手告别。送走客人后,王常向成丹、张卬分析形势,讲了结盟的好处。成丹、张卬自负人多势众,说:“大丈夫既然起事,就应该各自为主,为何要受他人的约束?”此时,王常一心向汉,向将帅们晓谕结盟的好处,王常说:“在成帝、哀帝朝,皇帝没有子嗣,王莽才有机会篡汉。王莽拥有天下,为政苛刻,残民以逞,已经失去民心。民众仍然讴歌思念汉室,这已经不是一天了,因此,我们才有机会起事。民众现在怨恨的,就是上天要抛弃的;民众现在怀念的,就是上天要赐福的。欲举大事,一定要顺应民心,对上符合天意,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仅仅负强恃勇,纵情恣欲,即使拥有天下,也会失去。以秦、项为例子,当年秦廷、项羽何等强大,最终还不是一朝倾覆。更何况布衣百姓,在草莽间啸聚山林?一定要走这条路,早晚间会自取灭亡。今天,南阳郡刘氏率领宗族举兵起义,观察他们派来议事的将军,都是大智大勇之人,可谓有王公之才,与他们合作一定能够成功,这是上天让我们归属他们。”下江兵的将帅,虽然倔强、缺少知识,然而敬重王常,于是向王常谢道:“没有王将军,我等几乎陷于不义。愿意听从王将军的教导。”随后,王常率领下江兵与汉军、新市、平林军会合。义军士气旺盛,大家齐心协力,各部齐头并进,大败王莽军,杀了甄阜、梁丘赐。
及至诸将商议,拥立刘氏宗室,只有王常与南阳郡的士大夫赞成拥立伯升为皇帝,朱鲔、张卬等人反对。最终,刘玄登基为皇帝,任命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王常为知命侯,另外率领一军攻占汝南郡、沛郡。王常凯旋,返回昆阳,又与刘秀一起打败王寻、王邑。更始帝西入函谷关,在长安定都,诏命王常代理南阳郡太守,可以独断专行,享有诛杀、赏赐的权力,封王常为邓王,享受八个县的食邑,赐姓刘。王常谦逊,生活俭朴,谨守法度,南方军民称颂王常。
更始帝败亡后,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来到洛阳,脱下上衣,肉袒向光武帝表示归顺。光武帝看到王常来归,非常高兴,安慰王常:“王廷尉用心良苦,每当想起创业时的艰难,没有一日忘记将军。将军从不来往,难道忘记当初的誓言?”王常叩首谢道:“臣接受上天旨意,愿意追随陛下。此前,在秋天初次见面,又在昆阳会面,多亏陛下神武,兄弟同心,成就大业。更始帝不嫌臣愚昧,任命臣为南阳郡太守,臣固守南阳。赤眉军发难,令人哀伤,世人对长安大失所望,总以为天下又将陷于混乱。听说陛下在河北即位,令人眼前一亮。今日看到陛下,死无所恨。”光武帝大笑,说:“我这是在与廷尉开玩笑。看到廷尉,南方之事再毋须担忧。”光武帝召集公卿将军,大会群臣,向群臣介绍:“王常以匹夫举义兵抗暴,深知天命不可违,因此,更始帝才封王常为知命侯。此前,王常与我在军中相遇,关系甚好。”光武帝厚赏王常,拜王常为左曹,封为山桑侯。
后来,光武帝在大会群臣时,指着王常对群臣讲:“当年,这位将军率领下江兵诸位将领辅佐汉室,打下天下,心如金石,真的是一位忠臣。”当天,光武帝又拜王常为忠汉将军,派王常南下,进攻邓奉、董,诏令诸将归王常指挥。后来,光武帝诏令王常北上攻打河间郡、渔阳郡,平定武装屯聚点。建武五年秋天,王常攻占湖陵县,与光武帝在任城会面,跟随光武帝大败苏茂、庞萌。在进攻下邳县时,王常的部众在城门下与敌军大战,双方一日数战,贼寇退入城中,王常穷追不舍,城上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光武帝与一百余骑兵在城南高坡处眺望,只见王常在战场上愈战愈勇。光武帝派遣中黄门骑快马疾驰传诏令王常撤回,不久,贼寇投降。王常又率领骑都尉王霸,平定沛郡贼寇。建武六年春天,光武帝征召王常返回洛阳,诏令王常夫人在舞阳县迎接,一同返乡祭扫祖坟。王常在函谷以西驻军,屯驻在长安,警戒隗嚣。建武七年,皇帝派使者持玺书,在军中拜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与诸将在一起时可以专席设座。此后,王常率领一支汉军,在朝那县大败隗嚣部将高峻。隗嚣派遣部将途经乌氏县,被王常拦腰截断,汉军大败隗嚣军。王常逼降边郡羌人营垒,平定羌人叛乱。建武九年,王常回师进攻内黄县贼寇,逼降贼寇。此后,王常在北部边郡故安县驻扎,防御卢芳。建武十二年,王常在驻地去世,谥号为节侯。
嗣子王广继承爵位。建武三十年,光武帝改封王广为石城侯。永平十四年,王广因为牵连进楚王谋反案,被明帝撤销封国。
邓晨,字伟卿,南阳郡新野县人。邓晨祖上世代为二千石官员。父亲邓宏,曾担任豫章郡都尉。邓晨娶了刘秀的姐姐刘元。王莽末年,刘秀与哥哥伯升、邓晨来到宛县,与穰县人蔡少公等聚会。蔡少公研究图谶,在酒宴上,蔡少公讲刘秀应该成为天子。席上有人问:“是国师公刘秀吗(注:刘歆的名字也叫刘秀)?”刘秀戏言道:“怎么会知道不是我呢?”在座者闻言,哄堂大笑。邓晨心中明白,暗暗高兴。及至刘秀与家眷躲避官司,在新野县避居,住在邓晨家,二人相互敬重。邓晨对刘秀讲:“王莽悖逆天理,为人残暴,在盛夏杀人,上天一定会灭亡王莽。此前我们在宛县讲的话,真的会被言中吗?”刘秀笑而不答。
及至汉军骤起,邓晨带着宾客与刘秀在棘阳县会合。汉军在小长安惨遭败绩,众将领大多丢了家眷,刘秀单骑逃走,途中遇到妹妹伯姬,与伯姬同骑一匹马,落荒逃走。在前边,刘秀又遇到姐姐刘元,刘秀催促姐姐赶快上马,刘元挥着手说:“快走吧,来不及了,不要再救我,否则大家都完了。”此时追兵迫近,刘元和三个女儿全部遇害。汉军退守棘阳县,新野县宰拆毁邓晨的宅邸,焚烧了邓晨先人的墓冢。族中人大怒,骂道:“家中本来富有,为何要跟随妻子家的人造反,赴汤蹈火?”邓晨毫无愧色。
更始帝即位,拜邓晨为偏将军。邓晨与刘秀一起在颍川郡拓展领地,二人驰离昆阳,星夜兼程搬来救兵,率领汉军大败王寻、王邑,又分别在阳翟县以东攻城略地,一直杀进京县、密县,攻下数座县邑。更始帝北上,来到洛阳定都,拜邓晨为常山郡太守。恰逢王郎反叛,刘秀从蓟县败走信都,邓晨沿着小路追赶刘秀,在巨鹿城下与刘秀会合,自告奋勇进攻邯郸。刘秀说:“伟卿,你一人追随我,不如用你掌握的常山郡,做我北上途中的主人。”刘秀劝说邓晨返回常山郡。在冀州,刘秀追击铜马、高胡群寇,邓晨调集善射士兵一千人支援,还不断派人向刘秀输送军饷粮秣。刘秀即皇帝位,封邓晨为房子侯。光武帝痛悼姐姐刘元在乱兵中遇害,追封刘元谥号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在新野县西边建立祠庙。封邓晨的长子邓汎为吴房侯,奉祀母亲的祠庙。
建武三年,光武帝征召邓晨返回京师洛阳,多次宴请邓晨,在酒宴上,二人谈起故旧,相谈甚欢。邓晨从容地对皇帝讲:“终于达成所愿。”光武帝听罢,开怀大笑。邓晨跟随光武帝巡幸章陵县。光武帝拜邓晨为光禄大夫,持符节督查执金吾贾复等人平定邵陵县、新息县的贼寇。建武四年,邓晨又跟随光武帝巡幸寿春县,后来,留守九江郡。(www.xing528.com)
邓晨喜欢郡太守一类的职务,又担任中山郡太守,当地官吏、百姓称颂邓晨,在政绩考核中,邓晨的政绩一直是冀州官员中最好的。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加封邓晨为南曫侯,返回京师,享受奉朝请礼遇。此后,邓晨担任汝南郡太守。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巡幸章陵县,征召邓晨代行廷尉职事。邓晨跟随光武帝巡幸新野县,皇帝置酒设宴,赏赐邓晨数千万钱,邓晨返回汝南郡。在汝南郡,邓晨兴修水利,修建鸿郤陂,灌溉良田数千顷,使汝南郡的农田有了水利保障,旱涝保收,加上土壤肥沃,百姓生活殷富,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影响了周围几个郡。第二年,邓晨受封为西华侯,再次受召入京,享受奉朝请礼遇。建武二十五年,邓晨去世,光武帝下诏,派遣宫中谒者按照公主家属礼仪前往新野县招引公主的魂魄,与邓晨在北芒山合葬,光武帝与皇后亲自送葬,赐邓晨谥号为惠侯。
小儿子邓棠继位,此后,光武帝又改封邓棠到武当县。邓棠去世,嗣子邓固继位。邓固去世,嗣子邓国继位。邓国去世,嗣子邓福继位。顺帝永建元年,邓福去世,没有子嗣,撤销封国。
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县人。六世祖来汉很有才干,在西汉武帝朝曾以光禄大夫身份,担任楼船将军杨仆的副将,平定南粤国、朝鲜。父亲来仲,在哀帝朝曾担任谏议大夫,娶了刘秀的祖姑母,生下来歙。刘秀很敬重来歙,多次与来歙一起前往长安。
汉军起兵,王莽认为来歙是刘氏亲属,就打算逮捕来歙,来歙的宾客联合起来把来歙夺了下来,来歙得以不死。更始帝即位后,来歙做了官吏,跟随更始帝西入函谷关,来到长安。来歙多次向更始帝谏言,更始帝不能采用,此后,来歙称病离开长安。来歙的妹妹是汉中王刘嘉的妻子,刘嘉派人来迎接来歙,来歙南下,来到汉中郡。更始帝败亡,来歙劝刘嘉归降光武帝,随后与刘嘉一起东行,来到洛阳。
光武帝看到来歙,大喜过望,当即脱下衣服,为来歙穿上,拜来歙为太中大夫。当时,光武帝正在为陇西、蜀郡之事烦恼,与来歙交谈。光武帝说:“而今,西部州郡尚未归附,子阳(公孙述)又在蜀郡称帝。蜀郡道路艰险,路途遥远,将领们正在竭力平定函谷关以东,考虑到平定西部州郡的重任,不知该由谁来担任,有何破敌良策?”来歙自荐道:“臣曾经与隗嚣在长安相遇。最初,此人起兵也是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而今,陛下圣德隆盛,臣愿意奉陛下诏命,以丹青之书劝诱隗嚣,隗嚣一定会束手来归。公孙述仅剩下自取灭亡之途,不足挂虑。”光武帝同意来歙的看法。建武三年,来歙出使隗嚣。建武五年,来歙再次持符节护送马援返回凉州,同时带去皇帝的玺书,亲手交予隗嚣,将要返回时又反复劝说隗嚣。隗嚣派儿子隗恂与来歙一起来到洛阳,充当人质。光武帝拜来歙为中郎将。当时,崤山以东已经平定,光武帝开始考虑收服隗嚣,与隗嚣一起讨伐蜀郡。先派来歙出使隗嚣,同时向隗嚣部将王元晓谕旨意,欲令王元进一步劝说隗嚣。隗嚣心存疑虑,迟迟不做决定。来歙一向性情刚烈,面对隗嚣慷慨陈词:“皇上认为,君有是非观念,懂得兴废之道,才写信推心置腹,坦露胸臆。足下也还以赤诚,派遣儿子伯春到洛阳,充当人质,这才是臣主相交之义。为何要采纳佞臣蛊惑之言,心存灭族之念,难道要叛主负子,抛弃忠信?是吉是凶,早做决定,就在今日。”来歙说罢,手持利刃,欲刺向隗嚣。隗嚣起身,转入内室,又部署士兵,欲杀害来歙。来歙手持节杖登上传车,缓缓而去。隗嚣愈发恼怒,王元劝隗嚣杀了来歙,派牛邯率领士兵围困来歙。隗嚣部将王遵劝谏隗嚣:“愚臣听说,为国者,须慎重看待礼器与名分,为家者,须谨慎对待怨怼与仇恨。上下都能慎重对待名分、礼器,臣下才会服从君命;一旦轻率怨怼、仇恨,轻启战端,家族则会蒙受祸殃。今天,将军已经把儿子伯春送往洛阳充当人质,心中却存有异志,这是在悖逆名器;怀有邪念,将军欲杀害汉使,这是在轻启战端。古时候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是慎重用兵,珍惜和解,不轻启战端的缘故。更何况来歙身负王命,将军又有儿子伯春在洛阳,岂可轻言冒犯?君叔虽然单车出使,但是,君叔是皇上的表兄,加害来歙无损于汉,只会带来灭族之祸。在往昔,宋国扣押楚国使者,被楚国围困,导致城内析骨炊饭,易子而食。小国尚不可以受辱,更何况万乘之君,决不能因为此事,而加害儿子伯春!”来歙为人重信义,言行一致,在洛阳与西州之间传话传达双方的意思,均有案可查。西部州郡的士大夫非常敬重来歙,很多人为来歙讲话。最终,来歙未受伤害,平安回到洛阳。
建武八年春天,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进攻略阳县,祭遵途中生病返回,临行时分出部分精兵,有二千余人,跟随来歙继续攻打略阳。来歙率领汉军伐山开道,从番须县、回中道进攻略阳,斩杀隗嚣守将金梁,以略阳县作为前进基地。隗嚣闻报,大惊失色道:“来歙何其神速!”急忙派遣数万士兵围攻略阳县,劈山筑堤,引水淹灌略阳城。来歙与将士们固守待援,箭矢用尽,就拆下屋梁,截断梁木,充当兵器。隗嚣用尽精兵,强攻来歙,从春天到秋天,士卒逐渐疲惫。光武帝征调崤山以东汉军,亲自率领,登上陇山。隗嚣部众溃逃,略阳县解围。光武帝摆设酒宴,大会群臣,犒赏来歙,为来歙在酒宴上设置专席,坐在诸将上面,赏赐来歙妻子缣帛一千匹。诏令来歙留在长安,监护函谷关以西诸将。
来歙上书:“公孙述以陇西郡、天水郡作为屏障,苟延残喘。今天,这两个郡已经平定,公孙述可谓黔驴技穷。朝廷应该增加兵马,储备粮草,准备讨伐西部。在往昔,赵国叛汉,赵王手下的将帅很多是商人,高帝了解情况后,悬赏重金收买这些将帅。今天平定西部州郡,西部将士疲惫,粮草匮乏,如果用粮食、财物向隗嚣部众招降,隗嚣余众一定会屈服。臣深知,国家须用钱的地方很多,用度不足,然而,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光武帝同意来歙的看法。于是转输军粮,诏令来歙率领征西大将军冯异、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扬武将军马成、武威将军刘尚,攻入天水郡,大败公孙述部将田弇、赵匡。第二年,攻取落门聚,隗嚣的余党周宗、赵恢及天水郡属下县邑先后投降。
最初,在王莽当政时,有很多羌人背叛朝廷,隗嚣怀柔羌人君长,羌人为隗嚣所用。及至隗嚣败亡,五溪、先零羌部落多次寇掠郡县,在边郡修筑营垒、壕堑顽抗,边郡对羌寇无可奈何。为此,来歙整修攻城器械,率领盖延、刘尚及太中大夫马援等,在金城郡进攻羌人,大败羌寇,斩杀、俘虏数千人,缴获牛羊一万余头,谷米数十万斛。又攻破襄武县贼寇傅栗卿等,陇西郡得以平定。然而,连年战乱,当地民生凋敝,民众饥馁,流民随处可见。来歙打开仓廪,将粮食转运至各个县邑,赈济百姓。陇西很快安定下来,凉州道路也恢复畅通。
建武十一年,来歙与盖延、马成在河池县、下辨县进攻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攻陷这两座城池,汉军乘胜追击。蜀郡人惊慌失措,派刺客刺杀来歙,来歙身负重伤,仍然派人骑快马招来盖延。盖延来到后,看到来歙的伤情,悲痛失声,伏在地上,不能仰视。来歙呵斥盖延:“虎牙将军,怎么能这样!使者被刺客刺伤,不能以身报国,因此才召巨卿来商议大事,欲把军中事务托付于巨卿,怎么反倒像小女子一样,垂首流涕!利刃虽然加在身上,难道我不能令士兵杀公吗!”盖延这才收住眼泪,强自起身,接受来歙训诫。来歙亲自书写奏书,上表朝廷:“臣在夜深人静时,不知被何人刺伤,锋刃刺中臣的要害。臣不敢爱惜自己,只恨奉职没有完成使命,为朝廷带来耻辱。处理国事,应该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是骨鲠之臣,可以托付重任,愿陛下详察。臣的兄弟不肖,臣担心他终将获罪,愿陛下哀怜,不吝赐教、督促。”而后投笔,拔出身上的利刃,气绝而死。
光武帝闻报大惊,看着来歙的来信,涕泪交流,赐予策书:“中郎将来歙,连年征战,平定羌乱,稳定陇西,忧国忘家,忠孝昭显。遭遇贼人刺伤,不幸殒命,呜呼哀哉!”光武帝派太中大夫赐来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赐谥号节侯,派宫中谒者护理丧事。灵柩送回洛阳,乘舆上挂满缟素,光武帝亲临吊唁、送葬。因为来歙有平定羌乱、稳定陇西之功,光武帝改汝南郡当乡县为征羌侯国。
嗣子来褒继承爵位。建武十三年,光武帝感念来歙忠勇,谨守节操,又封来歙的弟弟来由为宜西侯。来褒的儿子来棱(léng),娶了明帝刘庄的女儿武安公主。来棱去世早死,来褒去世,由来棱的嗣子来历继承爵位。
评论如下:世人称,来君叔可谓天下信士。作为专使来往于京师与陇西,岂能缺少计谋?然而来歙以信义为重,真心诚意地在两地间为朝廷保全信义。来歙自己并不愿独享其功。
来历,字伯珍,从小继承爵位,又是公主的儿子,和帝永元年间在宫中担任侍中,监督羽林右骑。安帝永初三年,改任射声校尉。安帝永宁元年,来历代替冯石担任执金吾。安帝延光元年,安帝尊来历的母亲为长公主。延光二年,来历转任太仆。
第二年,中常侍樊丰与大将军耿宝、侍中周广、谢恽等,共同谮毁、诬陷太尉杨震,杨震自杀。来历对侍御史虞诩讲:“耿宝倚恃皇帝大舅的身份,恩宠优渥,不思报答国恩,反而与奸臣相互勾结,诬陷杨公,伤害忠良,受到上天惩罚的日子不会太远。”遂断绝与周广、谢恽的关系,不肯与他们来往。当时,皇太子受到惊吓,染上重疾,日夜不安,住在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的家里避灾。太子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认为王圣的家新装修,犯了土神禁忌,不宜长久居住。王圣及其女儿王永又与大长秋江京,还有中常侍樊丰、王男、邴吉等搬弄是非,王圣、王永诬陷、谮毁王男、邴吉,王男、邴吉被幽禁致死,家属流放至比景县。太子思念王男等,为此多次叹息。江京、樊丰担心太子登基后会有后患,遂捏造谎言,构陷、谮毁太子及东宫官属。安帝大怒,召公卿以下官员廷议,决定废黜太子。耿宝等人秉承圣旨,均认为应当废黜。来历与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在廷议时,慷慨陈词:“经书讲,人子未满十五岁,有过错不在自身。而且,王男、邴吉的阴谋,皇太子并不知情,应该挑选忠诚、善良的师傅,辅以礼义,教导太子。废立之事,事关重大,暂且把此事放一下,待圣上思考虑成熟,再做出决定不迟。”安帝不听,当天废黜太子刘保为济阴王。当时,监护太子家的小黄门籍建、中傅高梵等,虽然无罪,也被流放至朔方郡。于是,来历邀集光禄勋祋(duì)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侍中闾丘弘、陈光、赵代、施延,太中大夫朱伥、第五颉,中散大夫曹成,谏议大夫李尤,符节令张敬,持书侍御史龚调,羽林右监孔显,城门司马徐崇,卫尉守丞乐闱,长乐宫、未央宫厩令郑安世等十余人,一起来到鸿都门向安帝陈述,称太子并无大错,不应被废黜。龚调以法律解释,王男、邴吉有罪,皇太子不应该负连带责任。安帝及左右侍臣更加担心,安帝派中常侍奉皇帝诏令,威胁群臣:“父子一体,天性使然。以义割恩,也是为了天下。来历、祋讽等罔顾国家法律,与小人起哄,表面上是忠心为国,内心却是以图后福。矫饰邪恶,违背道义,还有事君之礼吗?朝廷广开谏言之路,既往不咎;如果仍执迷不悟,将明正典刑。”提谏言的人莫不垂头丧气。薛皓首先叩头:“谨奉明诏。”来历非常气愤,在朝堂上当场质问薛皓:“我们商量好一起劝谏皇上,你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又出尔反尔?大臣乘坐公车,辅佐皇上处理国事,原来可以这样反复无常!”此时,许多大臣纷纷起身离去,只有来历独自守在阙门,一连数日,不肯离去。安帝勃然大怒,免去来历兄弟的官职,削去封国的田租税收,贬斥公主,不得在宫中相见。从此以后,来历杜门不出,不与亲戚来往,在当时,人们为此事惊恐不已。
及至安帝驾崩,阎太后起用来历,拜为将作大匠。顺帝刘保即位,朝廷上下赞誉来历,说来历是社稷之臣,此后,来历改任卫尉。祋讽、刘玮、闾丘弘等此前已经去世,顺帝拜他们的儿子为宫中郎官;朱伥、施延、陈光、赵代等在朝中担任公卿,负责重要事务;顺帝又把王男、邴吉的家属从流放地召回京师,厚加赏赐;籍建、高梵等被提拔重用。永建元年,顺帝拜来历为车骑将军,拜来历的弟弟来祉为步兵校尉,拜来超为黄门侍郎。永建三年,来历的母亲长公主去世,来历称病,回家服丧,后又担任大鸿胪,顺帝阳嘉二年,在任上去世。
嗣子来定继承爵位,娶了安帝的妹妹平氏长公主,在顺帝朝受拜为虎贲中郎将。来定去世,嗣子来虎继位,在桓帝朝担任屯骑校尉。弟弟来艳,字季德,从小喜欢学习,礼贤下士,开办学馆,教书授徒,年轻时来艳就已经担任显要职务,在灵帝朝升任大司空。
赞辞如下:李、邓豪赡,舍家从谶。少公虽孚,宗卿未验。王常知命,功惟帝念。款款君叔,斯言无玷。方献三捷,永坠一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