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朝,完成于乾隆时。这里本是一片平地,既无自然的山丘,也没有已经形成的湖面。但是地下水源十分丰富,可以说挖地三尺即可见水,所以确是一处建造园林不可多得的佳地。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建园,自有它的特点。
特点之一是平地造园,以水为主。圆明园中有大型的水面如福海,它宽达 600 米,处在全园的中心,湖中建有岛屿;有中型水面如在正门北面的后湖及长春、万春两园内的湖,长宽二三百米,隔湖观赏对岸景色,尚可历历在目;有小型水面无数,山前房后,一塘清水,比比皆是;还有回流不断的小溪小河,如同园内纽带,将大小水面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构成为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水景园林。正因为是平地造园,水面是挖出来的,挖湖堆山,一举两得,所以湖多山也多,大小土丘加起来约占全园面积的 1/3。只是这些土山都不高大,并没有破坏圆明园的水景特点。
特点之二是园中造园。圆明三园,规模宏大,但它没有清漪园万寿山和北海琼华岛那样的山峰可以作为全园的风景中心,它是用一组组小型园林布满全园的。这些小园或是以建筑为中心,配以山水树木;或是在山水之中,点缀各式建筑,围以墙垣,形成一个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园,组成无数各具特色的景观。这里有处在宫门内供皇帝上朝听政用的正大光明殿;有以福海和海中三岛组成,象征着仙山琼阁的“蓬岛瑶台”;有供奉祖先的庙宇安佑宫;设有佛殿的小城舍卫城;有建造在水中,平面呈“卍”字形的建筑“万方安和”。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便想把苏州、杭州一带的名园胜景统统带到园里,于是圆明园里出现了苏州水街式的买卖街,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柳浪闻莺、平湖秋月等著名景观,只不过这些江南胜景在这里都变成了小型的、近似模型式的景点。(www.xing528.com)
特点之三是园中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极富变化。建筑的平面除长方形、正方形以外,还有工字、口字、田字、井字、卍字、曲尺、扇面等多种形式;屋顶也随着不同的平面灵活地采用庑殿、歇山、硬山、悬山、卷棚等形式;光亭子就有四角、六角、八角、圆形、十字形,还有特殊的“流水”亭;廊子也分直廊、曲廊、爬山廊和高低跌落廊多种。乾隆时期还在长春园的北部集中建造了一批西洋式的石头建筑。这批建筑由当时在朝廷做事的意大利教士、画家朗士宁设计,采用的是充满了烦琐的石雕装饰,被称为欧洲“巴洛克”式样的形式,建筑周围也布置着欧洲园林式的整齐花木和喷水泉等。可以说这是西方建筑形式第一次集中地出现在中国。圆明园就是这样由不同大小的水面、不同高低的山丘和形式多样的建筑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景观。在雍正时期就形成了 24 景,乾隆时期又增加了 20 景,加上长春园的 30景和万春园的 30 景,形成占地 5000 余亩、共有 100 多处景点的宏大的皇家园林,所以西方有人把圆明园称为“万园之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