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庙与社稷坛:中国建筑史话

太庙与社稷坛:中国建筑史话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后人写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当时王城的规划是:王城每边长九里,各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路宽有九轨,王宫居中,左面是祭祖宗的庙,右面是祭社稷的坛,前面是朝会场所,后面是市场。明清的北京城,更是明确地将庙、坛分置于紫禁城前的左右。早期把社、稷分为二坛或一坛一庙分别祭祀,到了明清则将太社、太稷合二为一,称为社稷一起祭祀了。北京的社稷坛位于紫禁城的右前方,与太庙相对称而成为左祖右社的布局。

太庙与社稷坛:中国建筑史话

远在公元前 11 世纪的周代,各种祭祀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礼制。在后人写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当时王城的规划是:王城每边长九里,各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路宽有九轨(二车轮之间为一轨),王宫居中,左面是祭祖宗的庙,右面是祭社稷的坛,前面是朝会场所,后面是市场。这说明庙和坛当时在都城中已经占据比较重要且固定的位置了。这种左祖右社的格局在以后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中都有体现。明清北京城,更是明确地将庙、坛分置于紫禁城前的左右。

世袭制的专制社会皇位代代相传,帝王自然特别重视祭祀自己的祖先。现在留存下来的祭祀祖先的太庙只有北京的一处了。北京太庙设置在紫禁城的左前方,它的形式也是一组规则的建筑群,外面用方整的三道墙围住。主要建筑是前、中、后三殿。前殿最大,宽有 11 开间,坐落在三层白石基座上,是祭祀祖先的祭场。每逢大祭,都会把历代帝后神主的木牌移到这里举行祭祀仪式。中殿是平时供奉帝后神主木牌的地方。后殿是供奉皇帝远祖神主之地,例如清朝把在东北没有称帝的前四位君主追封为皇帝,将他们的神位供奉在这里,所以后殿又称为祧(tiāo)庙,以表示祀奉先君之意。这三座大殿都安排在中轴线上,左右两边有配殿,形成前后几重院落。在第二层围墙的外面,种植了成排的柏树,数百年的古柏成荫,构成了庄严肃穆的环境。(www.xing528.com)

我国古代称社为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所以很早就立社稷加以祭祀,反映了中国长期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特点。所谓立社、立稷是因土地广阔,谷类众多,不能漫无目的地广为祭祀,只能把一小块土堆为土丘坛称为太社和太稷,以此作为祭祀对象。早期把社、稷分为二坛或一坛一庙分别祭祀,到了明清则将太社、太稷合二为一,称为社稷一起祭祀了。北京的社稷坛位于紫禁城的右前方,与太庙相对称而成为左祖右社的布局。它的形式是一块边长约 15 米,高近 1 米的方形土坛,坛面上覆盖着青、赤、黄、黑、白五种颜色的土,按照传统的分布方式是东方为青色、南方为赤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以四方之土象征着国家的疆域。在这块四方土坛的外围加筑了一圈矮墙,墙表面也按四个方位分别镶砌了青、赤、白、黑四种颜色的琉璃。祭祀社稷的仪式是由北向南设祭,所以坛在最南面,它的北面是拜殿、享殿和正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